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明确小偃9366抗条锈病遗传特点,对小偃9366与铭贤169及其杂交F1、F2、F3和BC1F1代进行温室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选取400余对SSR引物对接种CYR31的群体进行分子标记,并利用目标基因的侧翼引物分析99个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小偃9366对CYR25的抗病性由1显、1隐2对基因独立控制,对CYR27的抗病性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其中2对基因表现累加作用,对CYR30 和CYR31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基因独立控制,对Su11-4的抗性由2对隐性基因独立控制。位于2AL上的6个标记Xwmc794、Xwmc455、Xwmc261、Xgwm47、Xgwm294Xcfd168与抗CYR31基因(暂命名Yrxy9366)连锁,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8、6.5、3.2、4.4、16.0和32.8 cM,将Yrxy9366定位在2AL上。利用Xwmc261、Xgwm47两个引物分析99个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仅5%检测到同源片段。研究表明Yrxy9366是一个新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22.
 H122是1个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的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易位系。为明确其抗条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建立抗病基因SSR标记,利用我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29、CYR31、CYR32、CYR33和致病类型Su11-4、Su11-11对H122进行苗期抗性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选用CYR32、CYR33和Su11-4对其与铭贤169杂交F1、F2及BC1代进行了遗传分析,同时应用258对SSR引物对将H122/铭贤169 F2代接种Su11-4的185个单株构建的作图群体进行了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H122对供试小种均表现免疫或近免疫,对CYR32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3的抗病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Su11-4的抗病性亦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将其暂命名为YrH122。筛选到3个与YrH122连锁的SSR标记Xbarc229、Xwmc339和Xwmc93,遗传距离分别为7.7、4.3和11.0 cM,并将该基因定位于小麦染色体1DL上。SSR标记回检显示,YrH122来源于华山新麦草。通过基因来源、分子检测及染色体位点比较,YrH122可能是1个不同于目前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23.
小麦品种小偃9323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偃9323是小偃6号的同源材料,具有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条锈性强等许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为明确其抗条锈性及遗传规律,利用当前流行的中国条锈菌小种CYR32对抗病品种小偃9323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F1、F2、F3和BC1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条锈基因进行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小偃9323对CYR32小种具有良好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所控制。利用F2代分离群体,筛选到6个与抗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分别是Xwmc807、Xbarc3、Xwmc684、Xwmc201、Xwmc553和Xwmc179;该抗病基因位于小麦6AL染色体上,其最近的标记为Xwmc201和Xwmc553,遗传距离分别是2.6 cM和3.7 cM。分析表明,该基因不同于已知抗条锈基因,暂被命名为YrXY9323。用YrXY9323两侧遗传距离最近的标记Xwmc201和Xwmc553对42个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有19%的品种具有与YrXY9323相同的标记位点。本结果对YrXY9323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小麦品种N.Strampelli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 West.f.sp.stritici引起的气流传播性病害,遍及世界各主要麦区,也是我国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和对环境安全的措施[1].小麦品种N.Strampelli自1974年从意大利引入以来,经受了不同年份十几个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的考验,抗病性至今依然十分稳定[2].一般持久抗病性品种以感病或以中抗到中感为特征,而N.Strampelli在大多数年份表现免疫[2-3].作者研究了其独特的抗病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25.
采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8%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4种种衣剂对青稞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评价不同种衣剂对青稞条纹病防治效果和对青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衣剂拌种处理对青稞条纹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 mL/kg处理的防效达96.43%,1.5 mL/kg处理的小区青稞增产效果最明显,可显著减少条纹病引起的产量损失。说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是一种有前途的青稞条纹病抑制剂,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402份国内外春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性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最重要的世界性病害之一,而青海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主要越夏流行区(姚强等,2014),每年拥有大量的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且该省种植的春小麦主要为感病品种阿勃,给我国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区的治理带来了困难。国内学者在寻找春小麦优良抗条锈病基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  相似文献   
27.
利用烟粉虱对反枝苋的取食嗜好趋性,研究日光温室内反枝苋对主栽作物辣椒上烟粉虱的诱集作用。采用集中式种植、隔离后配套施药的方法,在辣椒定植前2周,距辣椒种植区外缘2.0 m处穴播种植反枝苋,研究反枝苋对烟粉虱的诱集作用与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辣椒主要生长期,反枝苋对烟粉虱成虫及其产卵(以若虫数计)均具有明显的诱集作用,对成虫、成虫产卵的诱集效果分别高达88.8%和94.2%,防治效果分别为85.3%和90.5%;在反枝苋上配套施药防治烟粉虱,结果发现在喷药后第7天,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5%除虫菊素乳油对成虫和若虫的防效分别为(91.7±9.2)%、(89.3±5.5)%、(54.8±3.4)%、(66.9±2.1)%和(73.6±7.2)%、(81.2±5.7)%、(37.0±4.4)%、(61.5±4.1)%。说明在辣椒日光温室内集中种植反枝苋的同时,配套科学的药剂防治技术,对防治烟粉虱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实现在辣椒生产中农药减量控害。  相似文献   
28.
乳酸菌类益生菌对仔猪肠道乳酸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酸菌类益生菌未来可能会成为抗生素替代品,其作用机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根据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对比乳酸菌类益生菌饲喂前后,仔猪肠道内乳酸菌群多样性的变化,进一步阐释乳酸菌类益生菌可能的作用机理,旨在为乳酸菌类益生菌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三个小麦-簇毛麦易位系抗条锈性遗传及基因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8个我国当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菌系)对三个易位系进行抗锈性评价,并用CYR30、CYR31、Su-4和单孢菌系CYR32-6对三个易位系与感病品种铭贤169配制的F1、BC,1F1和F2代株系以及三个易位系之间双列杂交的F2株系进行遗传分析和等位性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易位系是优秀的小麦抗条锈病资源;V9128-1对CYR30、CYR32-6和Su-4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1的抗病性由1显1隐2对基因独立控制,V9128-3对四个菌系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V3对CYR32-6和Su-4的抗病性均由2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对CYR31的抗病性由1显1隐2对基因独立控制或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V9128-1与V9128-3对CYR31、CYR32-6和Su-4有相同或紧密连锁的抗病基因,且对CYR30、CYR32-6和Su-4的抗病基因与V3都不同.但与V3含有相同或紧密连锁的抗CYR31基因.  相似文献   
30.
21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本科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分析了21世纪社会的特征和21世纪世界及中国林业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及其对林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其次,对中国目前林业本科的教育目标作了分析并进行了科学的定位;提出了21世纪中国林业本科人才素质的整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