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93篇
林业   463篇
农学   358篇
基础科学   542篇
  276篇
综合类   1902篇
农作物   262篇
水产渔业   179篇
畜牧兽医   1320篇
园艺   309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1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稻赤斑沫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赤斑沫蝉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在重庆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一年四季土壤中都有早卵,5月-9月是若早期,6月-11月为成虫期,6月下旬-8月为成虫盛发期,6月-8月为产卵期。卵或若虫以稻田为中心呈扇形分布,距田距30m-50m范围的旱地作物根系层最多。若早5龄,形态特征分区明显,各龄总历期19天-41天,平均27.7天;1-2龄若虫60%-80%分布在土中15cm-20cm范围内,3-4龄若虫75%-85%在土中5cm-15cm内,高龄若虫90%-95%分布在近地5cm-7cm范围内。饲养发现,1-3龄若虫向上移动的频率很快,从薯根上每隔2天-5天迁移1次,达1cm-3cm;7天-9天可迁移到苕茎叶上去;4-5龄常固定在一处,如不受惊动很少转移。成虫羽化后7天-15天、平均11.9天于上午9-11时、下午14-18时交配频繁,持续交配2h-4h;交尾后3天-8天、平均5.7天左右在有缝隙的土表产卵,散产,每处3-5粒,平均单雌产卵量200粒左右。成虫寿命11天-41天,平均19.2天,雌虫稍长。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根据误差理论,阐述了内锥间接测量法中,各个直接测量量与间接测量量测量误差的传递关系.并指出影响函数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以7个亲本作1/2 7(7+1)双列杂交,估算了21个杂种及其7个亲本11个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与均方值。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的 gca 和 sca 方差都非常显著,说明红麻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表现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作用;单株干皮产量 gca 正效应以非洲裂叶、耒阳红麻、7380表现最高;主要产量性状的 sea 正效应则以7804×耒阳红麻、7380×耒阳红麻、非洲裂叶×粤红1号表现最突出。要使杂交组合获得较大的产量 sca,参与杂交的双亲或亲本之一应具有较大的σ~2sca,而 gca 和σ~2sca 高的亲本是最理想的亲本。  相似文献   
994.
中草药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大黄等16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瓜蒌、远志和知母3种中草药的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大黄、千里光和吴茱萸对炭疽病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试验范围内得出瓜蒌提取物随浓度的降低,抑菌作用先趋向于平缓,而后明显下降;而远志和知母提取物浓度变化对抑菌作用在浓度1:1后渐趋向于平缓.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贵州久安生态茶园内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叶凋落物以及茶树(Camellia sinensis)修剪物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单一凋落物类型,以及9种混合凋落物类型(茶树-云南樟、茶树-马尾松、茶树-杉木、茶树-光皮桦、杉木-光皮桦、云南樟-光皮桦、云南樟-马尾松、云南樟-杉木、光皮桦-马尾松)分解速率和木质素、纤维素释放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单一凋落物类型中,阔叶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大于针叶树种;阔叶树种凋落物木质素含量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而针叶树种总体上则呈现下降趋势;凋落物纤维素含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单一凋落物纤维素释放规律与混合凋落物纤维素释放一致,均为直接释放;单一凋落物木质素释放存在3种规律;混合凋落物木质素释放规律有5种。分析9种混合凋落物分解特征,44.4%的混合凋落物混合分解表现为加和效应,11.2%的混合分解表现为拮抗效应,44.4%的混合分解表现为协同效应;22.2%的混合凋落物木质素的释放表现为促进释放,55.6%的混合凋落物木质素释放表现为促进富集;22.2%的混合凋落物纤维素释放表现为促进释放;11.1%的混合凋落物纤维素释放表现为促进富集。研究结果可为维持茶园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时包衣质量不高、丸化合格率较低等问题,该研究采用理论方法,分析种粉颗粒在包衣锅内的运动过程、受力情况,构建种粉颗粒与包衣锅相互作用力学模型,获取影响种子包衣质量的主要因素。利用EDEM软件模拟包衣设备中不同结构参数下物料混合情况,探究结构参数对种粉混合效果的影响,以粉料的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以包衣机甩盘直径、包衣机边缘倾角和包衣机转速为影响因素开展优化试验,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包衣机甩盘直径309.9 mm、包衣机边缘倾角61.9°和包衣机转速10.1 r/s。利用搭建的物理试验平台进行种子丸粒化包衣验证试验,结构参数优化后的包衣锅物理试验平均丸化合格率得到提升。进一步优化种子丸粒化包衣质量,探究粘结过程中粉料、药液对丸粒化包衣的影响。对丸粒化包衣机进行工艺参数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单次供粉量为10 g、单次供液量为15 mL和包衣时长为7 min。在最优工作结构参数与工艺参数组合下,种子丸粒化包衣试验质量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其他不规则种子包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研究了红麻轻质阻燃板的生产技术,产品理想的生产工艺参数为:阻燃剂用量14%、成形压力4.0MPa、胶粘剂用量10%、热压时间为60s.mm-1热压温度120℃。产品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指标如下:静曲强度≥31.85MPa;密度≤0.52g.cm-3;氧指数41%~50%;2分钟热释放率≤80kW.min.m-2,达到了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8.
苎麻施用专用配方微肥,能促进麻株快速生长,日均生长量比对照增0.50-0.86cm,生长速率快52%-91%;能促进苎麻茎粗、皮厚、出麻率的增长;能显著提高原麻产量,其中每次每亩喷施300g的比对照平均增产:头麻9.3kg/亩,二麻10.5kg/亩、三麻14.3kg/亩;比对照每亩增收341元,扣除投入成本,每亩净增产值301元,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乙醇用量、超声提取时间、液(mL)固(g)比及其交互作用对淫羊藿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岭脊分析确定的淫羊藿苷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8%、超声提取时间23min、液(mL)固(g)比32∶1,该条件下淫羊藿苷的提取率可达到0.661%,与理论值0.663%十分接近。【结论】确定了淫羊藿苷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具有耗时短、提取率高、能量消耗少且工艺稳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CTAB法提取红麻总DNA技术优化与ISSR和SRAP扩增效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红麻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纯度,关系到新型分子标记ISSR、SRAP的PCR扩增效果。经反复实验,对CTAB法提取红麻总DNA技术进行了改进,即采集足量的红麻嫩叶、提取时加入β-巯基乙醇、提取过程中使用2.5%CTAB、最后用预冷的无水乙醇沉淀DNA。OD260,OD2踯比值检测结果为平均1.824,而且DNA得率也较高,证明用此法提取的DNA能完全满足ISSR和SRAP分析的要求和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本文还讨论了高庸量DNA提取应注意的有关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