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7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毛竹林覆盖技术对笋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毛竹笋用林不同覆盖模式下春笋和冬笋产量及产值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砻糠+稻草的传统覆盖模式,可显著提高冬笋产量,且连续2次覆盖后,冬笋产量增幅更为明显,全面采挖冬笋会影响春笋产量;地膜+稻草的覆盖模式在产量方面虽然不及传统覆盖模式,但由于地膜成本相对较低,其产出效益反而高于传统模式,也值得推广应用;竹林经济产出既受笋产量的影响,也受覆盖材料及笋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2.
随着平菇生产的发展,各地已开始应用发酵罐或摇瓶生产液体菌种,以代替母种来扩大原种或直接生产栽培种。而发酵罐液体菌种在生产过程中或按种前,其是否被杂菌污染,必须进行无菌检验。1983年,我们利用本室中试车间的种子罐(50立升)、一级发酵罐(200立升)和二级发酵罐(1200立升),分别接种凤尾、昆侧5和义平三个平菇菌株,对在试运转和生产过程中的46罐批,所取的506个样品,进行了无菌检验。现将检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3.
174.
不同温度处理对臂形草种子发芽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温度处理5个不同品种的臂形草种子,初步得知,采用80℃水浸种4min,刚果臂形草种子的发芽速率最快,7d发芽势达39.25%,发芽率达57.25%,发芽指数达7.48;采用60℃水浸泡种子14h后,珊状臂形草种子的发芽速率最快,发芽势为13.25%、发芽率为23.25%,发芽指数为2.60。其他3个品种效果不明显,三项指标均较低,有待采用其他方法处理种子。  相似文献   
175.
几种冬青属植物抗冻能力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取了11种国内外冬青园艺品种或种, 以其离体叶片为试材, 采用低温循环仪自动降温程序模拟冰冻处理, 用电导法测定相对电导率, 并配以Logistic方程, 计算出各自的半致死温度。试验结果显示11种冬青的抗冻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 龟甲冬青( Ilex crenata var. convexa) 、绿冬青( I. viridis) 、拉索里娜冬青( I. ×altaclerensi‘Lawsoniana’) 、枸骨( I.cornuta) 、冬青( I. chinensis) 、无刺枸骨( I. cornuta var. fortunei) 、金边小叶冬青( I. ×altaclerensis ‘Golden Van Tol’) 、毛冬青( I. pubescens) 、花刺冬青( I. aferox ‘Avgentea’) 、小果冬青( I. micrococca) 和金宝石冬青( I. crenata ‘Golden Gem’) 。在此基础上选出9种冬青树种离体叶片为试材, 作多个低温处理, 测定其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 随处理温度的降低, 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逐渐增加, 低温下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仅与部分冬青的抗冻性呈正相关。该研究数据对推测引进新品种的抗冻能力, 为它们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6.
通过茎尖嫁接脱除柑桔黄龙病病原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报道,通过茎尖嫁接可以脱除多种柑桔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的病原体。如引起裂皮病(Exocortis)和木质陷孔病(xyloporosis-cachexia)的类病毒;引起顽固病(stubborn)的螺原体Spiroplasma cirri,以及引起衰退病(tristeza)和侵染性杂色花叶病(infectious variegation)的病毒。  相似文献   
177.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Bara310SC’为试验材料,于初花期刈割收获后调制成干草;分别在贮藏30、60、90、120 d时测定营养品质和氨基酸组成,研究苜蓿干草在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和氨基酸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的营养品质呈现下降的趋势;粗蛋白(CP)含量、相对饲喂价值(RFV)逐渐降低,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含量则逐渐上升。此外,苜蓿干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功能氨基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贮藏30 d后其氨基酸比值系数最高。粗蛋白含量与脯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与丙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 <0.01),各氨基酸组成之间具有复杂的相关性。苜蓿干草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发现,贮藏30 d的干草品质最好。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干草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其品质呈降低趋势。为保证苜蓿干草品质...  相似文献   
178.
本研究基于高通量荧光SSR标记基因分型技术构建了16份含笑种质的指纹图谱。13对来自近缘种的SSR标记共检测到102条等位片段,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5~11不等,平均为7.8个。观测杂合度(Ho)变化范围为0.125 0~0.562 5,平均为0.365 0;期望杂合度(He)变化范围为0.670 3~0.911 3,平均为0.809 9;多态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574 8~0.871 4,平均为0.751 5。优选的4对核心引物中,LT106与SGA5组合、LT106与LT58组合以及SGA5与MMA51组合可完全区分16份含笑种质。聚类结果显示16份含笑种质遗传相似系数在0.70~0.90之间,同一种内的不同个体均能很好的聚在一起。本研究建立的荧光SSR基因分型体系高效、快速、准确,不但能为含笑属种质鉴定及新品种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同时也能为含笑进一步育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9.
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土壤有机碳组分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选取了红壤区本底条件基本一致的不同恢复年限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以未治理的侵蚀裸地(CK1)和恢复后的次生林(CK2)为对照,采用物理化学分组法,将土壤有机碳分为由溶解性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M)组成的活性碳库、物理保护态的团聚体与粉粒和黏粒组合成的缓效性碳库以及化学结构稳定的惰性碳库。结果表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0~30年)活性碳库储量及其分配比例在植被恢复7~10年显著提高(P0.05),并在植被恢复27~30年保持较稳定水平,缓效性碳库储量及其分配比例在27~30年呈显著变化(P0.05),而活性碳库分配比例有所降低,且POM、DOC与缓效性碳库均达显著相关(P0.01),说明活性碳库在恢复7~10年后逐渐向缓效性碳库转化;惰性碳库储量随恢复年限不断增加,但其分配比例保持较稳定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恢复年限、不同组分与不同碳库均达显著相关(P0.01),且缓效性碳库随植被恢复最敏感,说明在马尾松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以活性碳库积累逐渐转化为缓效性碳库积累为主,进而影响惰性碳库的积累,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18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与马铃薯淀粉渣混合青贮的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试验以玉米秸秆和马铃薯淀粉渣为原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原料不同混合比例(CKB1、CKB2、CKB3)及添加菌剂后的不同混合比例(AB1、AB2、AB3)为处理,青贮30 d后对混合青贮的常规营养及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配比和菌剂的交互作用对青贮pH值、乳酸、乙酸、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数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相同的原料混合比例条件下,添加菌剂均能够提高青贮的乳酸含量(P<0.05),降低pH值、乙酸含量及氨态氮/总氮数值(P<0.05);在相同处理下,随着玉米秸秆添加比例的上升,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呈下降趋势,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粗灰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原料配比对青贮干物质、粗灰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pH值、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马铃薯淀粉渣和玉米秸秆比例为7∶3,添加菌剂后,青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