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试验以鸡胚气管环纤毛运动作为指示系统,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和IBV Ma5的气管环培养特性。用100 TOC-ID50病毒量的两毒株分别感染鸡胚气管环培养物,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气管纤毛的存活率。结果表明,IBV-M41毒株致死气管环上皮细胞的速度要比毒株IBV-Ma5快,说明2个毒株的培养特性与毒力一致。  相似文献   
152.
实验采用渗漉法提取苦木超微粉和普通粗粉中的苦木生物总碱,并通过对两者的提取率对比,探讨苦木有效成分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苦木超微粉中生物碱的提取率比普通粗粉中的生物碱提取率提高了173·34%,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3.
本研究于广西某猪场采集疑似感染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腹泻仔猪小肠及其内容物进行病毒分离,并通过细胞病变(CPE)、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PDCoV,命名为CH/GX/1468B/2017(简称PDCoV 1468B)。该毒株可稳定有效地在LLC-PK细胞生长增殖,并引起典型CPE;该毒株已在LLC-PK细胞连续传代15代,病毒滴度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逐渐提高并稳定在10~(8.10)TCID_(50)/mL以上。该毒株全基因组序列长25 399 nt;与23个GenBank中登录的参考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比对显示,核苷酸同源性为97.2%~99.4%,其中PDCoV 1468B分离毒株与Vietnam/Binh21/2015株同源性最高,为99.4%。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CoV 1468B分离毒株属于Ⅱ群,与东南亚国家PDCoV毒株亲缘关系密切,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出PDCoV 1468B株并进行了全基因序列分析,为进一步开展PDCoV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及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为PDCoV的遗传进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4.
本研究旨在获得可在细胞培养中稳定、有效生长增殖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分离毒株,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应用Vero细胞从广西腹泻仔猪肠道内容物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和RT-PCR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分离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1株PEDV,命名为CH/GX/2015/750A。该毒株可稳定有效地在Vero细胞生长增殖,并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已在Vero细胞连续传代25代,病毒滴度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逐渐提高并稳定在107.50TCID50/mL。该毒株全基因组序列长28 038bp;与22个参考毒株的全基因序列比对显示,核苷酸同源性为96.8%~99.8%,其中与YC2014株同源性最高,为99.8%。全基因组和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EDV CH/GX/2015/750A分离毒株属于Ⅱa亚群,与YC2014、PEDV-WS等变异毒株亲缘关系密切。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获得的CH/GX/2015/750A毒株是PEDV地方流行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155.
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N株VP2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株(PPV-N株)的自然弱毒分子生物学机理,对PPV-N株VP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原核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PV-N株VP2基因的克隆重组质粒pMD18-T-VP2及表达重组质粒pET32a-VP2,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PPV-N株VP2基因在BL21(DE3)plysS菌中成功进行融合表达,表达出约85.4 KDa的VP2融合蛋白,且表达的VP2融合蛋白能与PP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PPV-N株VP2基因的成功克隆及原核表达为今后研究PPV-N株的自然弱毒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和研制PPV诊断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6.
广西猪乙型脑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猪乙型脑炎(JE)的感染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广西猪群JE监测和防控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10年,采集广西边境14市未经JE疫苗免疫的2597份猪血清,采用LAT检测乙型脑炎病毒(JEV)血清抗体,并对不同区域、季节和年龄段等猪群JE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广西受检猪群JEV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0.65%;感染率以桂南地区最高(72.15%),桂北地区最低(35.71%);夏秋季节(5~11月)是主要流行季节,平均JEV血清抗体阳性率达70.67%,3~4月仅为26.75%;2008~2010年,猪群JEV血清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广西受检猪群JE感染较普遍,有一定的地域性及季节性,且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猪是JEV重要的贮存宿主及传染源,应采取有效的监测与防控措施,杜绝猪JE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157.
本试验通过深入了解广西陆川猪猪肺炎支原体(Mhp)地方流行毒株的黏附因子P97基因R1区的序列特征、基本结构及遗传变异等特点,为广西地方品种陆川猪猪支原体肺炎(MPS)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广西陆川猪Mhp地方流行毒株特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Mhp基因组序列设计扩增P97基因R1区的1对引物,以 2011年-2014年广西陆川猪MPS阳性病料为研究对象,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P97基因R1区,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将广西陆川猪Mhp不同地方流行毒株的P97基因R1区序列的碱基组成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DNAStar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15株广西陆川猪Mhp毒株(GXLC-1、GXLC-2、GXLC-3、GXLC-4、GXLC-5、GXLC-6、GXLC-7、GXLC-8、GXLC-9、GXLC-10、GXLC-11、GXLC-12、GXLC-13、GXLC-14、GXLC-15)和3株广西其他品种猪Mhp毒株(GX227、GX595、GX674)的P97基因R1区的多处碱基发生变异。通过推导氨基酸序列统计P97 R1区五氨基酸(AAKPV/E)重复数为9~18,平均值为12,TN重复数为1~4,结果发现广西陆川猪Mhp流行毒株变异使其毒力和黏附能力增强,再加上陆川猪呼吸道短小狭窄的特殊结构,更易导致广西陆川猪M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8.
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N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N株(PPV-N株)的分子病原学机理,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PPV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NC_001718)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PPV-N株NS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而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NS1,并在BL21(DE3)pLysS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NS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成功表达,重组蛋白大小约为90.0 kDa;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该蛋白能与PP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NS1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且具有免疫原性,可作为PPV临床鉴别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59.
广西猪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西各地猪群戊型肝炎(HE)的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特点,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来自广西11个市34个猪场及南宁市某屠宰场猪血清中的抗HEV抗体,并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猪抗HE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所检测的34个猪场均为抗HEV抗体阳性猪场;537份血清中有448份呈阳性,阳性率为83.4%;其中2月龄以内、3-4月龄和5月龄以上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0%、47.0%和95.5%,差异显著(P〈0.05);广西各地区猪群抗HEV抗体阳性率均在70.0%以上,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广西猪群普遍存在HEV感染,且母源抗体消失后,猪群抗HEV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0.
植物原生质体为遗传转化及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有利的试验材料。采用原生质体技术可进行基因瞬时表达研究,可获得突变体材料,也可导入外源目的基因以改良植物种质资源,在芸薹属植物育种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综述介绍了芸薹属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杂交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培养再生、原生质体融合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详细阐述了影响芸薹属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及培养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芸薹属植物原生质体研究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芸薹属植物种质遗传改良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