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德宏水牛mtDNA Cytb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9头德宏水牛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b)全序列的测序和分析,发现Cytb基因全长1 140bp,共检测到了7种单倍型、14个核苷酸的多态位点,单倍型多样度(Hd)为0.672,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02 3,表明德宏水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发现德宏水牛Cytb基因具有两种终止密码子AGA和AGG.NJ系统发育树构建的结果表明德宏水牛Cytb基因有2个支系A和B,这说明德宏水牛起源于2个母系.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Pmp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根据禽类鹦鹉热嗜性衣原体Cal-10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法扩增禽嗜性衣原体PmpD基因N端区,将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BS-TII载体,经测序后确认为目的基因,并提交GenBank。试验扩增的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Cal株PmpD基因与禽鹦鹉热衣原体6BC株的PmpD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均达99%,与流产衣原体成员嗜流产衣原体S26/3株、嗜豚鼠衣原体(GPIC)、嗜猫衣原体(Fe/C-56)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89%、82%和77%。PmpD基因N端区基因亚克隆到pET-32a(+)载体上,重组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表达宿主菌,以IPTG诱导该重组菌,结果表达了约63 ku大小的融合蛋白;分别用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多克隆抗体、猪、羊流产嗜性衣原体多克隆抗体与表达出的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该蛋白与禽源衣原体多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与猪、羊源衣原体多克隆抗体呈阴性反应,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种属特异性。本研究首次表达了禽类鹦鹉热嗜性衣原体PmpD基因的N端区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使用鸡新城疫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和鸡新城疫灭活疫苗联合免疫乳鸽(30日龄以内)及成鸽,免疫后依据抗体水平不同将乳鸽、成年鸽分成不同抗体组水平,分别用鸡源新城疫强毒和鸽副黏病毒颈部皮下攻毒,观察乳鸽与成鸽的存活率。同时在攻毒后第3d、6d、9d、12d和15d分别采集喉头、肛门拭子,接种SPF鸡胚,测定排毒情况。试验结果显示乳鸽针对鸡源NDV和鸽源NDV的临界抗体值分别为:1∶32、1∶16;成鸽针对鸡源NDV和鸽源NDV的临界抗体值分别为:1∶32、1∶16;临界抗体值组鸽未出现排毒现象。该结果表明鸡新城疫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和鸡新城疫灭活疫苗联合免疫控制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既可以抵抗鸡源NDV病毒的攻击,也可以抵抗鸽源NDV病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34.
本试验对猪流产嗜性衣原体omp-1基因噬菌体DNA疫苗进行了免疫效果评价。将猪流产嗜性衣原体omp-1基因插入λNM1149噬菌体载体构建成DNA疫苗,筛选获得阳性噬斑;使用重组的噬菌体疫苗按250 ng/只分别在第2、16和30天三次免疫Balb/c小鼠,以1B弱毒活疫苗(10μg/只)、噬菌体空载体(250 ng/只)为对照组。免疫后分别以ELISA法测定小鼠抗体以及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刺激指数。结果表明重组λ-MOMP噬菌体疫苗虽然未能在短期内(免疫第29天)激发高水平的抗体(1B组免疫第29天抗体D450=0.347,重组噬菌体组免疫第29天抗体D450=0.19;1B组免疫第43天抗体D450=1.12,重组噬菌体组免疫第43天抗体D450=0.38),但能诱导抗体水平逐渐升高(重组噬菌体组免疫前D450=0.086,免疫第29天抗体D450=0.19,免疫第43天抗体D450=0.38),而且显著性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1B组免疫第29天SI=11.67,重组噬菌体组免疫第29天SI=15.8)。相反弱毒疫苗1B株能激发高水平的抗体,但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低于噬菌体疫苗(1B组免疫第29天细胞增殖指数SI=11.67,重组噬菌体组免疫第29天细胞增殖指数SI=15.8)。试验显示λNM1149噬菌体载体具有潜在增强猪流产嗜性衣原体omp-1基因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5.
鹦鹉热衣原体重组主要外膜蛋白免疫肉鸡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鹦鹉热衣原体重组主要外膜蛋白 (MOMP)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 ,纯化后与白油佐剂乳化成疫苗。对 3批疫苗物理性状、无菌试验、安全试验、最小保护剂量、效力检验、免疫期、保存期和田间试验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测定。重组MOMP疫苗为乳白色油包水型疫苗 ,黏度为 8s·0 4mL-1;细菌培养阴性 ;10d肉鸡分别以5 0和 10 0 μg注射免疫后 ,观察 14d ,免疫鸡群除一过性发蔫外 ,临床采食、饮水 ,注射部位剖检无异常变化 ;以 2 5 ,5 0 ,10 0和 2 0 0 μg分别免疫肉鸡后 ,30d龄攻毒 ,发现 5 0 μg免疫组可以抵抗病原的攻击 ;选择每只 5 0 μg免疫肉鸡 ,分别在 4 0 ,5 0和 6 0d攻毒 ,其保护率分别为 94 % ,95 %和 84 %。疫苗 2~ 8℃可储存 2 4 0d ,室温 ( 2 1~ 2 5℃ )、37℃不要超过 30d ;利用本疫苗免疫肉鸡 4 0 0 0 0只 ,保护率达 93% ,对照组为 85 %。本疫苗安全性高、保护率高、无副作用 ,能有效控制鹦鹉热衣原体的侵害。  相似文献   
36.
肉鸡腹水症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低温处理健康艾维茵肉鸡,用SMUP-2A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测定右心和左心功能.结果表明①低温处理后肉鸡肺动脉压呈现显著性升高,同时右心室收缩压、内压最大变化数率(RV+dp/dt)也出现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与低温处理组、常温对照组相比,腹水症患鸡右心室收缩压和RV+dp/dt呈显著性升高.肉鸡右心室收缩压与肺动脉压呈线形相关(0.502~0.826).②本试验首次测定了低温处理后肉鸡左心室功能动态变化,发现低温处理早期升高不显著,35日龄后左心室收缩压显著升高,而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LV+dp/dt)从28日龄显著性升高,患腹水症的肉鸡左心收缩压和+dp/dt都呈现显著性下降.③低温处理后血细胞压积(PCV)从35日龄起出现显著性升高,与肺动脉压升高不同步.本研究证实低温处理后肉鸡右心室功能呈显著性增高,而左心室功能则在稍后出现增强,在腹水症形成后则出现失代偿现象,这提示早期右心室功能增强可能受低温刺激有关,而不是肺动脉高压继发的结果.右心室功能中后期受到低温和肺动脉高压双重作用.左心室功能增强与右心室负荷增强相关,持续肺动脉高压促进了左心室功能衰竭.血细胞压积升高可能不是造成早期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本调查旨在探明土拉杆菌在国内部分省份的流行情况。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土拉杆菌通用及亚种PCR检测研究方法,对国内肉兔饲养密度比较大的省份和牛羊存栏的部分省市开展了肉兔和蜱虫中土拉杆菌的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了土拉杆菌亚种的鉴定和基因测序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肉兔肝脏组织和牛羊携带蜱虫中土拉杆菌DNA检测阳性,其中218份肉兔样本中12份阳性(阳性率5.5%),490份蜱虫样本中15份阳性(阳性率3.1%);从地区分布来看,山东、河南、四川肉兔病料检测阳性,云南、山东蜱虫阳性率高;PCR检测显示其亚种为F.h,为土拉杆菌毒力较强的亚种。本次调查显示土拉杆菌在肉兔、蜱虫中存在,山东、云南地区存在土拉杆菌病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应引起有关科研院校、医疗单位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8.
正一年来,笔者走访了近百位行业专家、兽药企业老板、养殖企业老总、基层兽医技术人员等行业相关人士,2015年9月7日又受邀参加了第19界世界兽医家禽协会代表大会,2015年12月10日参加巴基斯坦禽病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考察了相关国家农业院校、研究机构、养殖企业与兽药生产企业,直面了解世界同行的发展动态。经过近一年的市场调查,结合国内兽药管理执法工作的落实情况,笔者综合谈谈我国兽药企业发展前景,仅代表一己之见,以飨读者。作为行业管理的第一步,我们已经禁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扩展频谱通信系统概况和直接扩展频谱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建立基于m序列的直接序列扩展频谱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在给定仿真条件下运行所建模型,得到了预期的结果,从而得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0.
猪流产衣原体CP/12株omp-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观察重组MOMP蛋白的免疫活性,揭示omp-1基因(编码MOMP蛋白)在猪流产衣原体诊断和防治中的作用,用PCR法扩增猪流产衣原体omp-1基因,将特异性扩增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比较分析序列后确认为目的基因,与GenBank中4株流产衣原体omp-1基因和氮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均达99%,与其他各型衣原体代表株的相似性为71%~88%,氨基酸序列也有较大差异。将omp-1基因亚克隆到pET-32a表达载体上,再对重组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表达宿主菌,以IPTG诱导该重组菌,结果显示该重组菌表达了融合蛋白;用猪流产衣原体多克隆抗体对表达的重组MOMP蛋白进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显示该重组MOMP蛋白具有结合特异性抗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