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58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刈割后氮肥施用对饲料油菜地上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在湖北地区冬闲田推广饲料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的种植,以饲料油菜1315为试验材料,在湖北省冬闲田研究刈割后氮肥施用对饲料油菜地上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刈割后,施用氮肥能显著增加饲料油菜地上部产量(P0.05),与不施氮肥处理(N_0)相比,施用17.25kg·hm~(-2)(N_1)和34.5kg·hm~(-2)(N_2)饲料油菜干草产量分别增加了50.0%和75.0%,粗灰分产量分别提高了45.7%和53.2%,粗纤维产量分别提高了50.7%和90.4%,粗蛋白产量分别提高了84.5%和159.3%,粗脂肪产量分别提高了53.9%和83.8%,可溶性糖产量分别提高了64.7%和68.5%,提升了饲料油菜的生产水平。综合考虑,在湖北地区冬闲田种植饲料油菜,为了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建议在第1次刈割后追施30kg·hm~(-2)。  相似文献   
272.
基于光谱指数优选的土壤盐分定量光谱估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基于光谱指数的盐渍土盐分估测的最佳技术路线,为研究区土壤盐分定量、快速遥感监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方法]以山东省垦利县为研究区,野外采样,获取盐分及其主要离子(Cl-,Na+,Ca2+)含量及高光谱数据;然后采用2种思路:(1)先选取敏感波段,进而构建常见的5种光谱指数;(2)先任意两波段组合构建光谱指数,进而筛选敏感光谱指数。最后皆采用随机森林方法(random forest,RF)构建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光谱模型。[结果]基于筛选的敏感亮度指数(1 750,1 620nm)的RF模型精度最高,作为研究区土壤盐分的最佳估测模型,亮度指数作为最佳光谱指数;思路(2)明确的特征光谱范围涵盖思路(1)筛选的敏感波段,更有利于光谱特征分析;思路(2)建模的结果明显优于思路(1);确定最佳技术路线为:任意波段两两组合构建光谱指数后,利用相关分析筛选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敏感光谱指数,进而构建其RF模型。[结论]该技术路线适用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信息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273.
【目的】在氮、磷、钾肥合理供应下,比较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中氮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转化特点,挖掘控释尿素氮肥利用潜力和减少氮素损失的作用,定量研究控释尿素在稻田的去向和利用率,为高效施用控释肥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微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15)N标记的粉末状普通尿素(U)和控释尿素(CRU)3个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分配和转运及肥料氮在稻田的去向和利用率。【结果】随生育期的推进,水稻植株茎和鞘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逐渐增加,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开花期,与U处理相比,CRU处理水稻植株茎的干物质量提高13.8%,鞘的干物质量无明显变化,茎和鞘的~(15)N积累量分别提高62.5%和25.5%,随后由于营养器官干物质和~(15)N向籽粒的不断转移而降低。随着叶片的衰老脱落,叶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从抽穗期开始逐渐下降,成熟期达到最小值。而穗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从孕穗期开始不断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与U处理相比,CRU处理水稻茎、鞘、穗和地上部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分别增加17.3%、13.2%、3.5%、3.7%和25.0%、20.0%、15.8%、13.3%,叶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分别降低14.6%和15.2%。开花期到成熟期,CRU处理的水稻干物质及~(15)N转运量、转运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为286.78 g·m~(-2)、32.3%、30.8%和2.69 g·m~(-2)、67.2%、83.8%,与U处理相比略有增加,但统计上差异不显著。但灌浆期到成熟期,CRU处理养分供应充足,促进了水稻籽粒的灌浆速率,促进了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及氮素的同化和营养器官中养分向籽粒的迅速转运。等氮量下,与U处理相比,CRU处理水稻产量和植株吸氮量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施用CRU提高水稻植株~(15)N吸收量13.3%,提高水稻~(15)N利用率3.2个百分点,增加水稻植株氮素来自~(15)N肥料的百分比(Ndff)2.9个百分点,增加~(15)N土壤残留率0.9个百分点,提高~(15)N总回收率4.0个百分点,减少~(15)N损失率4.0个百分点。无论施用控释尿素还是普通尿素,土壤氮素均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氮素的主要来源,水稻生育期吸收氮素来自土壤的氮素约占70%以上。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水稻收获后,肥料~(15)N主要残留在0—20 cm土层中,约占总残留量的78%。其次是20—40 cm和40—60 cm土层,这两层土壤中肥料~(15)N残留量相近,约占总残留量的19%左右。而在60 cm土层以下,仍有微量的肥料~(15)N残留,占总残留量的4%以下。【结论】施用控释尿素可以增加水稻各生育期的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增加花后(尤其是灌浆期到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在稳产的情况下,既提高了肥料氮利用率,也减少了肥料氮的损失。  相似文献   
274.
从GenBank下载禽流感病毒(Auian in fluenza virus,AIV)NP基因序列,通过比对选取NP基因中较为保守的片段,设计1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270 bp的目的片段,经测序确认目的片段序列正确后,用地高辛标记扩增产物制备探针.在BSL-3实验室,用AIV人工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和SPF鸡后,制作细胞涂片和组织石蜡切片,然后在经前处理后的细胞涂片和石蜡切片上进行原位RT-PCR,再与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对细胞和组织中的AIV进行检测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检测出约1μg/L质粒的DNA,并能特异性地在细胞涂片和石蜡组织切片中检测和定位AIV,且成纤维细胞感染病毒8 h后即可检测到阳性信号,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为动物组织中AIV的检测定位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敏感、特异和更为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5.
本研究采集了新疆野鸟血清样品260份,进行了禽流感H1~H16亚型的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野鸭类血清样品2009年检出5个血清亚型,其中H8检出率高达15.38%,H13为9.62%;2010年检出11个血清亚型,H5亚型的阳性率最高,达14.29%;2011年检出12个血清亚型,其中H9检出率最高,达15.79%。不同品种野鸭的禽流感阳性检出率分析表明,绿头鸭禽流感抗体阳性率58.82%,赤麻鸭为68.66%,赤嘴浅鸭为34.09%,凤头浅鸭为44.44%。灰雁的血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H13亚型的阳性率最高,为40.91%。1份天鹅血清样品检测出H13抗体阳性。对乌鸦、斑鸫、野鸽和红隼等野鸟血清样品检测,全部为阴性。本次在覆盖新疆边境的野生鸟类栖息地开展的禽流感血清学调查,掌握了新疆地区野生鸟类禽流感血清学监测数据,为新疆地区乃至全国的禽流感预警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6.
2004年从广东某地送检的病死天鹅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禽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HI)、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对其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能对其产生特异性抑制作用;分别用针对禽流感病毒M基因、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N1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均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HA基因与A/chicken/Viet Nam/Ncvd8/2003(H5N1)的HA基因同源性为98%;NA基因与A/swine/Fujian/1/2003(H5N1)的NA基因同源性为98%,由此该分离株鉴定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按照国际流感病毒系统命名原则将该病毒株暂命名为A/Swan/Guangdong/197/2004。  相似文献   
277.
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磺胺类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磺胺类药物耐药性和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方法调查磺胺耐药株携带耐药基因sul1、sul2、sul3的情况。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56株水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和磺胺二甲嘧啶耐药率分别为91.0%和86.7%;在248株磺胺耐药株中,sul1、sul2和sul3检出率分别为73.8%、74.6%和44.7%。表明sul1和sul2为广东地区主要携带的磺胺类耐药基因,对水禽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8.
1 2008年禽流感发生情况2008年,我国继续实施以灭活疫苗免疫为主的预控措施,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基本有效控制,流行态势较平稳。与往年相比,疫情有以下特点:(1)与2007年相比,2008年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数量有所攀升(表1)。全年报告和公布9起疫情,发病家禽4万多只,死亡家禽1万多只,扑杀家禽70万只。其中,7起疫情集中发生于上半年,  相似文献   
279.
从中国广东省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分离了8株传染性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毒株,运用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8个分离株的ELD50以及其对SPF鸡的致死率。结果表明:这8株分离毒对SPF鸡的致死率均等于或超过60%,属于超强毒。运用RT-PCR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并对各毒株VP2基因高变区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这8株分离株均为IBDV超强毒株,同时也说明当前在广东省引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毒株类型多为超强毒IBDV。  相似文献   
280.
副鸡嗜血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GenBank中已发表的副鸡嗜血杆菌血凝素(HA)基因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预计扩增片段大小约为412bp。利用这对引物,通过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针对副鸡嗜血杆菌的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性较高,最低可检出1.7×10^4CFU/mL的副鸡嗜血杆菌,对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未扩增出任何片段,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