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59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正>为了对萝卜生长科学合理地分期调控氮肥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济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蔬菜区对氮肥分期调控下萝卜生长及产量情况进行了应用试验研究,现将相关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济源市北海办事处碑子居委会张福林的蔬菜田,总面  相似文献   
242.
<正>一、试验目的探讨小麦在一定磷钾肥水平下的氮肥运筹效应,建立和完善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分析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二、试验方法和材料试验设4种氮肥运筹方式,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6m,宽4m,面积24m2。小区间、区组间设埂,防止窜水窜肥,试验地周围设  相似文献   
243.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方式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在油菜种植主产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方式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油菜高产高效生产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0—2011年度在湖北省和江西省开展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氮肥施用田间试验,比较氮肥表施(表面撒施)、翻施(撒施后旋耕)和集中施用(移栽油菜穴施和直播油菜条施覆土)3种不同施氮方式对两种栽培模式(移栽和直播)油菜产量、干物质动态、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相同条件下,移栽油菜产量水平显著高于直播油菜,两者的产量差达到299.1—544.2 kg·hm~(-2),从干物质动态结果可以看出,各个生育期移栽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显著高于直播油菜,此外,移栽油菜可以获得较高的氮素累积,相比直播油菜提高33.1%—54.8%,移栽油菜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直播油菜,其中氮肥农学利用率从6.5 kg·kg~(-1)增加到7.8 kg·kg~(-1),平均增幅为20.2%,氮肥表观利用率从27.6%提高到37.5%,平均增幅为37.5%。氮肥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直播油菜施氮效果大于移栽油菜。在相同氮肥用量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对油菜产量、干物质动态、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产生明显影响,总体表现为氮肥集中施用翻施表施的趋势。与表施处理相比,不同试验点移栽和直播油菜氮肥集中施用处理平均增产分别为18.2%和23.8%,氮素吸收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9.0%和37.0%。对于氮肥农学利用率而言,移栽油菜氮肥集中施用处理相比表施处理从6.9 kg·kg~(-1)增加到8.8 kg·kg~(-1),平均增幅为27.7%,直播油菜从5.7 kg·kg~(-1)增加到7.5 kg·kg~(-1),平均增幅为31.7%。而对于氮肥表观利用率而言,移栽油菜氮肥集中施用处理相比表施处理从33.3%提高到42.3%,平均增幅为27.2%;直播油菜从22.0%提高到27.4%,平均增幅为50.7%。相比于表施处理,移栽油菜氮肥集中施用花后地下部干物质增幅占整个生育期干物质增幅的61.8%,地上部为50.5%;直播油菜分别为78.5%和66.7%。【结论】直播油菜对氮肥施用方式的响应比移栽油菜更敏感,氮肥集中施用促进了植株花后地下部和地上部干物质同步累积。结合油菜栽培模式,实际生产中应该采取条施或穴施的氮肥集中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244.
水稻-再生稻体系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水稻-再生稻体系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为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以深两优5814为材料,在养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于水稻关键生育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孕穗期、齐穗期、灌浆期、完熟期)进行取样,测定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养分积累量,研究头季稻和再生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动态及分配、转运规律。【结果】 头季稻总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趋势,茎、叶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分别在分蘖-齐穗期和孕穗前,增长量分别占其最大积累量的81.1%和43.8%,且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灌浆-完熟期之间没有明显降低;从齐穗期至灌浆中期是穗的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在此期间增加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总量的58.8%。再生稻的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在灌浆期和齐穗期达到最大;头季稻桩的干物质积累量从头季收割后呈下降趋势。养分吸收结果显示,头季稻氮的总积累量以及茎、穗两个器官的氮素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与其干物质积累量相似,磷和钾的总积累量在灌浆后期降低;茎和叶的各养分积累量分别在齐穗期和灌浆期达到最大。头季收获后,头季稻桩的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茎和叶的养分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穗的养分积累量则表现为不断增加。从齐穗期到完熟期,各器官的氮转运量表现为叶>茎>头季稻桩,磷转运量表现为茎>头季稻桩>叶,钾转运量表现为头季稻桩>叶>茎。【结论】 头季稻孕穗期至灌浆中期是其干物质和养分的快速积累期,从头季收获至再生季齐穗期间是再生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的关键时期,头季稻桩中的养分会在头季收获后转移至再生器官中。满足头季稻抽穗灌浆期间的养分需求,及时补充再生芽萌发生长期间的养分供应是水稻-再生稻体系高产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245.
为了研究鸡γ-干扰素(ChIFN-γ)基因的功能并进一步探究其在控制家禽传染病方面的应用,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ChIFN-γ cDNA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引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伴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培养鸡脾淋巴细胞中提取的总RNA中扩增得到ChIFN-γ,然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并转化到Top10感受态细胞中,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进行正确性序列测序.核甘酸序列结果表明,试验得到了长为513bp的ChIFN-γ基因,与原鸡(Gullus)IFN-γ的同源性可高达100%,其含有1个495bp的开放性阅读框架,编码164个氨基酸,推测其成熟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8000.  相似文献   
246.
通过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当前生产条件下施用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尽管配方施肥处理增加了肥料投入(N、P2O5、K2O分别增加48、7.5、30 kg/hm2),但平均增产691 kg/hm2,N、P2O5、K2O积累量分别增加17.3%、15.1%、14.4%,肥料贡献率和农学效率增加7.8个百分点和1.0 kg/kg,纯收入增加1 257元/hm2。  相似文献   
247.
压缩机组润滑油系统的冲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银管道银川压气站离心式压缩机组为例,介绍了压缩机润滑油系统的冲洗原理和技术方法,提出了油冲洗法的冲洗要求与检测方法,总结了冲洗步骤。实践证明,该冲洗法不仅可以保证润滑油的质量,而且可以缩短油路冲洗时间,是确保压缩机组安全运行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48.
中国冬油菜氮素养分管理策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任涛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8):3506-3521
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其最主要种植区域,该区域的气候、土壤和种植制度决定了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油菜生长和养分需求特征。作物高产、经济和养分高效是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油菜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供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协调造成氮的缺乏或过量是油菜产量和收益的重要限制因子,合理的氮肥施用是保证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的关键。论文从作物氮素需求、土壤氮素供应、氮肥施用关键技术及其配套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油菜氮肥管理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冬油菜种植区域土壤和作物的特点,提出以"前促后稳"为核心,协调作物氮素需求和土壤氮素供应的冬油菜氮素养分综合管理策略。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调节氮肥施用时期、比例和配比,满足油菜前期快速生长的氮素需求,后期则主要通过发挥土壤氮素供应,促进油菜氮素转移再利用;综合考虑不同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氮素供应特点及后效,统筹氮肥的施用;配合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同其他元素肥料配施、机械深施等措施,以协同增效的方式实现油菜的高产和氮肥的高效。  相似文献   
249.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涛  谭启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61-8062
针对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3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学见解,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0.
采用反转录及聚合酶链式反应 ( RT-PCR) ,成功地扩增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BV)人工致弱毒D41株 S1基因、M基因、N基因和基因组 3′端非编码区 ( U TR)的 c 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D41株的 S1基因全长 1611bp(从 ATG到 S前体蛋白裂解位点 ) ,编码一条由 53 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M基因全长 678bp,编码一条由 2 2 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N基因全长 12 3 0 bp,编码一条由 4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3′端 UTR长度为52 5bp,其中高变区 ( HVR)长度为 2 2 5bp。与国内外已报道的一些 IBV标准毒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后发现 :D41株与麻省血清型的毒株同源性最高 ,尤其与国际常用的标准疫苗株 H52和 H12 0的亲缘关系最接近。但它与国内“腺胃型”毒株 QXIBV在系统发生进化树上却相隔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