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58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21.
正"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能这样掏心窝子的帮助我,真的不敢相信……真的很感谢他。"提到黑龙江红兴隆农垦金桦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伟,八五二农场贫困户姜培生发自内心的感激。1998年以来,卢伟慷慨解囊,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学子求学圆梦;他奉献爱心,真情关爱,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他仗义疏财,扶贫济困,主动牵手贫困户帮助他们脱贫。这20年来,他个人先后为汶川地震救灾、"金  相似文献   
222.
<正>为了对萝卜生长科学合理地分期调控氮肥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济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蔬菜区对氮肥分期调控下萝卜生长及产量情况进行了应用试验研究,现将相关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济源市北海办事处碑子居委会张福林的蔬菜田,总面  相似文献   
223.
为明确不同氮素供应对油菜苗期碳氮积累及其在地上与地下部分配的影响,开展营养液水培试验,蒸馏水育苗移植后即开始全量营养培养。试验设置6个氮素培养浓度,分别为0. 01、0. 05、0. 1、0. 5、1. 0和6. 0mmol/L,每7d取样,动态监测培养35d内的油菜地上和地下部的干物质及碳氮积累动态。结果表明,随氮素营养供应增加,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各部位氮含量及氮积累量显著增加;根系干物质及碳氮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各部位碳含量不受影响。分别在培养后第7~21d,各处理间以0. 1、0. 5和1. 0mmol/L处理根系物质积累量较高,第28d后根系物质积累随氮素供应增加而增加。增加氮素供应显著降低植株根冠比(R/S)。单位面积叶片碳积累速率和单位质量根系氮吸收速率在氮素缺乏条件下,随氮素含量增加而增加。综上可知,氮素供应不足时,碳氮向根系的分配增加,植株碳氮积累速率显著降低,地上部受氮素缺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24.
水稻秸秆钾与化肥钾释放与分布特征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李继福  任涛  鲁剑巍  丛日环  李小坤  马晓晓 《土壤》2013,45(6):1017-1022
通过室内恒温(25℃)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水稻秸秆钾和化肥钾在水-土体系中的释放与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施用水稻秸秆钾300 mg/kg处理,表层水溶液pH经历了一个弱酸化到弱碱化的过程,而化肥钾的施用则降低了表层水溶液的pH。稳定态时相关分析表明,pH与水稻秸秆钾用量正相关(R2 = 0.938**),与化肥钾负相关(R2 = 0.993**)。试验开始当天外加300 mg/kg化肥钾处理表层水溶液钾浓度达到最大值,为50.64 mg/L,随后呈下降趋势。5天时土壤缓效钾含量达到最大值414.51 mg/kg,并保持相对稳定,而速效钾钾含量继续升高,25天后变化较小。外加300 mg/kg水稻秸秆钾处理表层水钾浓度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为52.70 mg/L,之后呈下降趋势,但在相同时期时,秸秆钾处理表层水溶液钾含量高于化肥钾处理。不同钾素用量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50 mg/kg时,两种来源钾主要以交换态钾存在,其次是水溶态钾;随着钾素用量的增加,钾离子被土壤固定,且在等量条件下,水稻秸秆钾处理的交换态钾比例高于化肥钾处理,而非交换态钾所占比例则相反。因此,在一定钾素用量范围内,土壤对秸秆钾和化肥钾的固定没有显著差异,而当用量超过阈值时,秸秆的投入会降低土壤对钾素的固定。  相似文献   
225.
冬油菜施钾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总结2004/2005~2006/2007年3个年度在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10个省(市)的72个田间试验数据,以产量、增产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分析了长江流域施钾增产效果及钾肥利用率,以期为油菜进一步增产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油菜施钾效果显著,与对照不施钾处理相比,施用钾肥油菜籽平均增产量为349 kg·hm-2,平均增产率为19.8%,其中增产率小于5%的试验数占总数的20.8%,另外,油菜籽增产率随着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升高而明显下降;施钾处理油菜地上部钾素积累量比不施钾处理显著增加38.1%;钾肥的平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1.1、2.9、8.5 kg·kg-1和46.7%。综合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及硼肥基础上增施钾肥能够明显提高油菜地上部的生物量及钾素的累积,从而增加油菜籽产量,且根据基础地力及油菜对钾的需求规律而合理施肥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26.
新城疫病毒HN基因主要抗原位点区段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软件对新城疫病毒GD/GM/03/Ch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进行抗原特性分析,选定169~267位氨基酸、318~405位氨基酸和448~571位氨基酸3个区域作为多肽表位候选区域.用含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重组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HNa、HNb和HNc 3个抗原结构域基因片段,分别经双酶切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T上进行表达,并构建了pBT-HNa-b-c串联重组质粒进行表达,经过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验证了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227.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以期为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湖北省孝南、松滋、应城等14个县(市、区)开展水稻-油菜和水稻-小麦2种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氮肥习惯3次施用、氮肥习惯3次施用配合秸秆还田、高量氮肥3次施用配合秸秆还田、氮肥2次施用(后肥前移)、氮肥2次施用(后肥前移)配合秸秆还田。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油菜及小麦产量、生物量、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对比秸秆还田下的2种轮作模式,增施氮肥对稻油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素吸收量无显著影响,而其对稻麦轮作系统的各指标均有显著提高的作用。稻麦轮作下,高量氮肥3次施用配合秸秆还田相比较氮肥习惯3次施用水稻和小麦平均增产量为0.632和0.564 t·hm-2,增产率分别达6.85%和10.67%;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1.50和1.07 t·hm-2,增幅分别达8.11%和9.06%。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分别增加11.54和23.57 kg·hm-2,增幅分别达7.88%和21.28%,稻麦周年氮素吸收总量增加35.11 kg·hm-2,增幅达13.65%。氮肥2次施用配合秸秆还田处理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可以达到或优于氮肥习惯3次施用处理的水平,且以稻麦轮作下效果更为明显,其中水稻和小麦季平均增产量分别为0.439和0.385 t·hm-2,增产率分别达5.12%和7.63%;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分别增加11.09和21.06 kg·hm-2,增幅分别达8.26%和20.82%,稻麦周年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32.14 kg·hm-2,增幅达13.66%。就氮肥利用率而言均表现出氮肥的常量投入即可获得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水稻季均值范围52.03-59.29 kg·kg-1,油菜季10.62-11.12 kg·kg-1,小麦季33.63-36.20 kg·kg-1),等氮量投入下秸秆还田效果要明显优于秸秆不还田,且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后肥前移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稻油轮作下氮肥习惯3次施用配合秸秆还田相比较氮肥习惯3次施用、氮肥2次施用配合秸秆还田相比较氮肥2次施用水稻季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2.45和4.07 kg·kg-1,增幅分别达4.36%和7.37%,油菜季分别增加0.36和0.49 kg·kg-1,增幅分别达3.38%和4.62%;稻麦轮作下水稻季分别增加3.88和1.64 kg·kg-1,增幅分别达7.46%和3.10%,小麦季分别增加1.60和1.93 kg·kg-1,增幅分别达4.75%和5.65%。与氮肥习惯3次施用处理相比,氮肥2次施用配合秸秆还田处理在稻油轮作下水稻和油菜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分别增加5.68%和4.00%;在稻麦轮作下水稻和小麦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分别增加5.12%和7.63%。【结论】综合氮素利用效率来看,在秸秆还田条件下2种水旱轮作模式均可以通过调整氮肥的后肥前移以保证作物达到高产或稳产的目的,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28.
为了研究鸡γ-干扰素(ChIFN-γ)基因的功能并进一步探究其在控制家禽传染病方面的应用,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ChIFN-γ cDNA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引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伴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培养鸡脾淋巴细胞中提取的总RNA中扩增得到ChIFN-γ,然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并转化到Top10感受态细胞中,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进行正确性序列测序.核甘酸序列结果表明,试验得到了长为513bp的ChIFN-γ基因,与原鸡(Gullus)IFN-γ的同源性可高达100%,其含有1个495bp的开放性阅读框架,编码164个氨基酸,推测其成熟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8000.  相似文献   
229.
应用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新城疫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新城疫病毒融合基因(fusion gene, F gene)序列,设计了2对能够特异性地识别F基因上的6个区域的引物,并以此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扩增(RT-LAMP)方法检测NDV. 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时短(2 h内完成)、特异性好而且灵敏度高,最小检测限可达100 pg;对人工发病样品进行鸡胚分离和RT-LAMP检测,二者的阳性符合率高达93.5%;同时采用镁离子沉淀对检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方便利用肉眼直接观察.  相似文献   
230.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该虫近几年在石家庄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调查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在石家地区的寄主植物、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观察描述了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测试分析了树冠喷施不同药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