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58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一株鸽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发病鸽群中采集的拭子样本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血凝抑制试验(HI)及基因测序等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可与新城疫病毒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抑制反应;用针对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及P基因特异性鉴定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其与美国新城疫病毒分离株Pigeon/US(TX)/98的F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以上。毒株被鉴定为鸽源新城疫病毒,并命名为Pigeon/Guangdong/ZQ-17。  相似文献   
212.
本研究选取有代表意义的9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国内分离株.利用所设计的一对特异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成功地扩增了膜蛋白基因即M基因全长片段.通过克隆、序列测定获得了9个分离毒株M基因的全长核苷酸序列。并将各IBV国内分离株与GenBank中注册的一些毒株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发现:IBV中国地方分离毒株大部分属于Mass型;不同毒株间存着重组、缺失、插入及点突变等变异,从ATG至第150bp区段的核苷酸序列变异频率最高;IBV中国地方分离株M基因的变异属于高频率的同义突变;国内的IBV分离株分为两个基因群,1群分离毒株与GenBank中Mass型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毒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7%~100%,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2%~100%;Ⅱ群分离毒株与众多参考毒株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远,毒株间彼此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7%~91.9%,氮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0-96.0%。  相似文献   
213.
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多熟制轮作区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验证油菜种植提高后茬作物产量是一种普遍现象,为油菜作为换茬作物促进粮油兼丰、周年丰产稳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开展不同轮作模式的同田对比试验,选取长江上游重庆北碚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四川盐亭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中游湖北沙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湖南衡阳油菜-早稻-晚稻和冬闲-早稻-晚稻轮作、河南信阳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下游江苏如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比较冬季作物小麦(或冬闲)和油菜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对后茬作物水稻或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量的差异。【结果】北碚、沙洋、信阳和如皋油-稻轮作的稻谷产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323、483、1 569和569 kg·hm-2,相应增产4.6%、6.6%、17.3%和6.0%;盐亭和沙洋油-玉轮作的玉米产量较麦-玉轮作分别提高487和579 kg·hm-2,分别增产7.0%和14.8%;衡阳油-稻-稻轮作的早稻和晚稻的稻谷产量较闲-稻-稻轮作分别提高718和726 kg·hm-2,分别增产11.1%和10.5%。沙洋和信阳油-稻轮作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较麦-稻轮作分别增加7.0、27.7万穗/hm2和18.1、20.2粒/穗。沙洋和北碚试验点油-稻轮作的水稻生物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1 711和2 625 kg·hm-2,氮素累积量分别较麦-稻轮作增加23.9和23.2 kg·hm-2。【结论】在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域内,油菜在不同轮作模式中均可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及养分累积量,是一种良好的轮作换茬作物。  相似文献   
214.
为了研究地膜+地布相结合的覆盖方式对毛乌素沙漠地区土壤温度的影响,在毛乌素沙漠东缘风沙滩区选取试验点,设置地膜+防草地布覆盖(MB)、防草地布覆盖(DB)以及裸地(CK)3个处理方式,开展为期1 a的浅层土壤温度原位监测试验,对比不同覆盖对温度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MB覆盖区地表下5、15、30 cm土层土壤的年均温度比DB覆盖区分别高出0.5℃、0.6℃和0.4℃,比CK分别高出1.0℃、0.8℃和1.0℃;冻融期在同一土层深度处均表现为CK最长、DB次之、MB最短;同一土层深度处3个处理的土壤温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MB覆盖条件下土壤保温效果最好,CK最差;MB覆盖区在5、15、30 cm土层土壤深度处≥5℃地积温比DB覆盖区分别高4.0%、4.0%和3.0%,比CK分别高8.0%、7.0%和9.0%;降雨前、中、后,同一土层深度处土壤温度日较差以MB覆盖区最大,DB覆盖区次之,CK最小;近地表大气温度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同一土层深度处,覆盖条件下其相关性较大,裸地较小。试验表明地膜+地布覆盖处理保温效果明显,适合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215.
为了探讨鹅源新城疫病毒"自杀性"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将鹅源新城疫病毒HN基因片段克隆到自杀性DNA疫苗载体pSCA1中,构建了表达HN基因的自杀性DNA疫苗质粒pS-HN。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证实,该质粒转染BHK-21细胞后实现了HN基因在该细胞中的表达。将该疫苗和常规DNA疫苗(pc-HN)分别免疫鹅,结果表明,在诱导体液、细胞免疫和攻毒保护方面,pS-HN均优于pc-HN,这为进一步评价该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6.
华中区域直播冬油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华中区域直播冬油菜的氮素稀释曲线模型及其适用性,探讨以氮素营养指数评价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通过2015—2016和2016—2017两个年度设置的不同氮肥用量(2015—2016年度氮肥用量为0、60、120、180和240 kg N·hm -2,2016—2017年度氮肥用量为0、60、120、180、240、300和360 kg N·hm -2)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下从苗期到花期油菜各生育时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植株氮素含量变化,建立直播冬油菜地上部临界氮素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和植株氮素含量计算氮素营养指数,明确氮肥用量对油菜植株各个时期氮素营养指数的影响,探究油菜产量和氮素营养指数的关系,确定各时期适宜的氮素营养指数。 【结果】氮肥施用显著增加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含量,不同氮肥处理间差异显著。直播冬油菜地上部临界氮素浓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符合幂指数的关系(Ncnc=3.49DM -0.26)。该模型可以将独立的两个试验的氮限制和非氮限制组数据区分开,模型拟合的氮素浓度和植株实际氮素浓度线性相关,RMSE和n-RMSE分别为0.37和13%,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试验氮肥用量范围内,各点不同时期氮素营养指数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氮素营养指数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与产量相似。氮肥施用显著增加油菜产量,尽管不同试验点直播冬油菜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存在差异,但各点相对产量和不同时期的氮素营养指数均呈一元二次曲线关系,各生育时期氮素营养指数可以准确地反映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直播冬油菜相对产量为1时,越冬期、薹期和花期的氮素营养指数分别为1.35、1.26和1.03。 【结论】油菜氮素稀释曲线模型Ncnc=3.49DM -0.26和氮营养指数能够评价华中区域直播冬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用于植株氮素诊断。  相似文献   
217.
以一株鸭新城疫病毒NDV-SS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F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分析软件将该毒株F基因氨基酸推导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F基因相关代表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测序结果表明,NDV-SS株F基因全长1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特有的序列结构特征。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NDV-SS株为基因Ⅵ型毒株,与鸽源新城疫IT-227、Italy-2736分离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其可能是由鸽源新城疫病毒变异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218.
华南地区两株副猪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对来源于广东省的两株副猪嗜血杆菌的生化特性、血清型、耐药性、生长特性以及毒力和免疫原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分别为血清4型和5型;两株菌均具有较好的生长能力,培养10 h活菌含量都能达到109以上;其LD50分别是1.52×109 CFU和9.3×108 CFU;分离菌株对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菌可以作为疫苗的基础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19.
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新城疫病毒(NDV)rGM株的F基因,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AGGS-F。采用离子交联法将壳聚糖、MgSO4、pCAGGS-F以及三聚磷酸钠(TPP)混合,制备成新城疫DNA纳米颗粒疫苗。IFA试验检测结果表明,F重组蛋白成功表达。制备的纳米颗粒疫苗通过点眼滴鼻免疫2周龄SPF鸡2次后,对103 EID50 NDV强毒株rGM保护率可达100%。此试验为新城疫DNA纳米疫苗等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20.
为了了解经分离纯化、鉴定保存的1株鸭源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株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参照判定禽流感致病性的标准方法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其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及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0.5×106.3 Ml-1、0.5×10-2.3 Ml-1及136.8 h;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及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均为0;本毒株不引起鸭及BALB/c鼠的发病和死亡,这些都表明本毒株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