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篇
农学   29篇
  3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91.
为分析高油酸花生骨干亲本开选 016 衍生材料的主要品质性状及其与重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 166 个开选 016衍生品种(系)进行籽仁粗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测定,并对开选 016 衍生材料的 5 个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材料分类。结果表明,166 份衍生材料粗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平均含量分别为 49.92%、24.50%、65.54%、13.91% 和 8.98%;衍生材料的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和棕榈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衍生材料的 16 个性状简化为 4 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 84%,其中第一主成分为百果重、百仁重、荚果长、荚果宽、籽仁长和籽仁宽因子,第二主成分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因子,第三主成分为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因子,第四主成分为饱果率和出米率因子;系统聚类分析法将 166 份衍生材料聚为 3 大类群,为开选 016 衍生材料在育种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2.
刘涛  陈海荣  汪成忠  任丽  张荻 《浙江农业学报》2022,34(12):2669-2681
以蓝色大花百子莲实生苗作为材料进行干旱和盐处理,从抗逆生理层面探索其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耐受能力,为其在干旱和盐碱环境下的园林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园土培养下百子莲能够完全耐受约30 d的断水干旱胁迫;盐处理下的半致死NaCl浓度为1.29%。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干旱和盐胁迫提高了百子莲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与总可溶性蛋白(TSP)含量。干旱胁迫下叶绿素(Chl)含量先升后降,盐胁迫下维持稳定。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胁迫30 d时显著(P<0.05)升高而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持续下降;盐胁迫下3种抗氧化酶均表现为由高活性降低的趋势。基因表达结果显示,两种胁迫下百子莲的抗氧化基因响应有所差异,Cu/Zn-SOD、POD、APX和GPX积极响应干旱胁迫信号,Cu/Zn-SOD、POD和GPX参与响应盐胁迫信号。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从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评价百子莲对干旱的耐受能力,从抗氧化酶活性评价百子莲对高盐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3.
以2011-2012年全国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在16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为材料,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 Biplot双标图法分析参试品种的丰产、稳产和区域适应性.结果表明:全国北方片花生16个试验点可分为3个类型区,在3个类型区表现最好的4个品种分别为P09-2、开农172、粮花2号和青花1号.在9个花生品种中,P09-2、开农172和粮花2号在区域试验中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且适宜种植的试验点较多.开农172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居参试品种前3位,是花生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的品种,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等相似生态区开展春播和麦套种植.  相似文献   
194.
【目的】明确夏玉米磷肥正位穴施的产量效应及磷肥利用效率,为夏玉米科学施磷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2021年在河南省原阳县和鹤壁市开展田间试验,供试夏玉米品种为‘浚单1618’,研究了不施磷肥、开沟条施、株间穴施和正位穴施对夏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夏玉米不同施磷位置增产8.64%~26.18%。原阳和鹤壁两地均以正位穴施产量最高,平均产量分别为8 506和10 583 kg·hm-2,平均增产21.30%和18.00%;与开沟条施相比,正位穴施夏玉米产量分别平均提高9.27%和7.26%,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平均提高18.08%和8.25%,地上部磷素积累量平均增加9.43%和9.11%;正位穴施磷肥利用率平均为27.20%和26.64%,农学效率平均为24.90和26.90 kg·kg-1,较开沟条施分别增加5.78、5.68个百分点和12.03、11.94 kg·kg-1。【结论】正位穴施磷肥能够提高夏玉米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在夏玉米增产、促进植株磷素吸收、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方面...  相似文献   
195.
为了确定开封地区不同类型高油酸花生最佳播种时期,更好地促进高油酸花生种植,以3个高油酸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7个播种时期,调查了不同播期花生的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发现随着播期推迟主茎高和侧枝长先升高后降低,出仁率和百果重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且相邻播期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5 月 18 日播种,3 个品种的千克果数和千克仁数最低,出仁率、百果重和产量最高,分别为 235.5kg/hm2、6241.5kg/hm2 和 6139.5kg/hm2,较其他播期增幅分别为 11.68%~47.12%、15.72%~45.29% 和 0.91%~48.36%。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开封地区露地平播种植模式下油酸花生的最适播期为 5 月 18 日左右,小果品种开农 1760 在 5 月 18 日至 6 月 7 日范围内越早播种产量越高,最迟不应晚于 6 月 7 日。  相似文献   
196.
为探究不同试验地点开农91产量差异的原因,确定适合该品种适宜的生产和推广区域及配套栽培技术,本文作者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开农91在国家北方片区域试验中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间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单株饱果数、单株果数、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等性状变异较大,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在第1主成分中,百果重、百仁重权重较大,第2主成分和第4主成分中主茎高、侧枝长权重较大,第3主成分中单株果数和单株饱果数权重较大,第5主成分中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权重较大。由此可知,在开农91实际种植过程中,要注重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等地上部营养生长充分,以促进单株果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和百仁重等地下部获得充分的养分供应,从而发挥该品种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97.
开农99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开农61为母本、潍花15号为父本,采用套龙骨瓣杂交技术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高脂肪花生新品种。2018-2019年开农99参加河南省花生联合体麦套花生区域试验,2年产量分别居参试品种的第2位、第1位,平均荚果、平均籽仁产量分别为6027.60 kg/hm2、4151.25 kg/hm2,2年16个试点中15点增产;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显示,2年平均脂肪含量55.36%,为高脂肪花生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显示,开农99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应性广,具有很高的生产应用及推广价值,适合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8.
<正>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L.)简称甘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抗癌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据统计,我国甘蓝年种植面积约90万hm2,居世界第一位,甘蓝在全国蔬菜周年供应及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9.
围绕高产高油花生品种开展一系列的栽培试验,集成“品种+技术”的“两增一减”绿色优质栽培模式。试验结果显示,选择高产高油抗病花生品种是该技术的首要因素,延长生育期、机械规范起垄种植、提高地温、增施有机肥、钙、硼、钼等微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适期化控等是提高花生荚果产量和增加脂肪含量的有效技术手段,该技术措施的应用,花生脂肪含量可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相似文献   
200.
开农1760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开农30为母本、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高油酸、多抗的小果型花生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河南省小粒花生品种区域试验,荚果产量355.17kg/667m2、籽仁产量265.45kg/667m2,分别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10.16%和7.46%;百果重156.95g,百仁重68.9g,出仁率74.7%;油酸含量76.4%;高抗褐斑病和颈腐病、中抗黑斑病,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