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4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步行式偏心-变位齿轮行星轮系宽窄行分插机构运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实现水稻宽窄行插秧,该文将偏心-变位齿轮行星轮系应用于步行式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中,并设计专用传动箱以满足水稻宽窄行插秧时秧针轨迹和姿态要求。分析了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了该机构运动学分析模型,编写了计算机辅助分析、仿真及优化程序,得到一组满足步行式宽窄行插秧的机构参数,建立了三维虚拟仿真模型,并在ADAMS中进行了虚拟试验,同时研制了样机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宽行行距为403mm,窄行行距为197mm。虚拟试验和田间试验表明该分插机构满足步行式水稻插秧机宽窄行插秧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92.
枣组培中的品种差异及辣椒枣的组培快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梨枣和辣椒枣生长季茎段为试材,研究了枣的组培快繁技术。建立了适于辣椒枣的快繁体系:启动培养基为MS BA0.5~5 IBA0.5;增殖培养基为MS BA2.0;生根培养基为MS BA0~0.1 IBA1.5。启动培养萌芽率可以达到30.9%。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增殖倍数和生根率变大,继代6次后,增殖倍数达到5,生根率为85.7%。但是,此快繁体系不适于梨枣。  相似文献   
93.
离体条件下进行治疗枣疯病药物筛选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婆枣带枣疯病组培苗为试材,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及不同次数的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TC)和盐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X)药物,培养40 D后,观察其对病苗生长情况的影响,并对转健苗进行植原体特异PCR检测,结果表明,25ΜG/ML的药物浓度处理一次可使枣疯病症状消失,并完全杀灭枣疯病病原,达到理想效果;同时本研究中田间和组培条件下相同药物治疗效果的一致性进一步说明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物筛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
应用RAPD标记技术探讨枣与酸枣的分类学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我国枣树 (Ziziphusjujuba)、酸枣 (Ziziphusspinosa)资源丰富 ,枣树以无性繁殖为主 ,酸枣除有性繁殖外 ,也可进行根蘖繁殖 ,枣和酸枣均为多年生植物。赞皇大枣是目前发现的惟一的自然三倍体品种1) ,其他枣品种和酸枣均为二倍体。河北省赞皇县是赞皇大枣的原产地 ,于 2 0 0 0年对赞皇县及附近的枣品种和酸枣进行了普查 ,除酸枣外 ,还有赞皇大枣、榆底串杆、吕庄串杆、紫铃蛋、前台 1号、元氏串杆、小串杆 7个枣品种。群体遗传学以居群 (population)为研究对象 ,研究居群遗传组成变化 ,最终阐明生物进化的机制。RAPD技术在探测群体的遗传…  相似文献   
95.
【学名】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us) 【别名】红尾子、红尾杆鳅、红尾鱼、钢鳅 【原产地】中国。分布于我国四川、重庆境内长江水系的干、支流,还有陕西南部和甘肃的白龙江以及云南江、南盘江水系。 【分类地位】隶属鲤形目(Cyprinformes)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副鳅属(Paracobitis Bleeker)。  相似文献   
96.
为探究大麻二酚(cannabidiol, CBD)对大鼠足底切口痛模型术后镇痛效果及机制,试验选取体重为200~220 g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阴性对照组(CBD组,大鼠按体重腹腔注射CBD 30 mg/kg)、模型组(大鼠进行右侧足底切开术)和CBD干预组(即CBD+模型组,大鼠在足底切口痛模型建立前1小时按体重腹腔注射30 mg/kg的CBD),术前1天和术后6小时、1天、3天、5天、7天进行机械和电热痛阈值的测定,随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脊髓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脊髓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质量浓度,Western-blot检测脊髓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NF-κB表达量及定位情况。结果表明:与CON组比较,模型组在术后6小时、1天、3天、5天、7天机械痛阈值和电热痛阈值均极显著降低(P<0.01),CBD+模型组在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