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选用16%吡虫.噻嗪酮WP、25g/L多杀霉素SC、20%吡虫啉SL、20%甲维.丙溴磷EC、20%高氯.马WP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等6种杀虫剂对烟粉虱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甲维.丙溴磷EC、20%高氯.马WP和25g/L多杀霉素SC对烟粉虱有较好防效,药后10d防效均在80%以上;20%吡虫啉SL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对烟粉虱防效一般,药后10d防效在70.09%~76.92%;16%吡虫.噻嗪酮WP对烟粉虱防效较低。  相似文献   
22.
以海南儋州特色果园荔枝、柚子等热带果树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试验和调查数据为例,对热带果树的绿色防控模式从控制潜能和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绿色防控模式下柚子园内柑橘红蜘蛛、柑橘蚧壳虫、柑橘潜叶蛾及荔枝园内荔枝蒂蛀虫、荔枝蝽象、荔枝卷叶蛾、龟背天牛等优势害虫的控制效果明均显优于常规防控区;每667 m2果园实施绿色防控的柚子和荔枝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比常规防治下有所增长,总效益分别增长1 603.8元和1 125.5元。因此,科学应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用量,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增强天敌对优势害虫的控制能力,这在果树害虫生态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豆大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海南豇豆的重要害虫,是影响豇豆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对豆大蓟马的发育速率、有效积温、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35℃温度范围内,豆大蓟马的世代发育历期为10.57~46.29 d,其中卵期为2.72~8.71 d,若虫期为3.54~16.24 d,预蛹期为0.76~3.62 d,蛹期为2.02~8.74 d,产卵前期为1.00~9.16 d;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呈显著相关;卵、若虫、预蛹及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18、9.80、9.37、8.83℃,有效积温依次为76.55、76.77、17.06、46.73日·度,完成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35℃和238.87日·度;温度对豆大蓟马的存活率影响显著;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下平均寿命为63.24 d,35℃下平均寿命为11.20 d;30℃时产卵量最高,平均产卵232.78粒/雌,分别是15℃和35℃下的3.84倍和8.87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豆大蓟马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4.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毒死蜱、甲维盐、敌敌畏、顺式氯氰菊酯等4种杀虫剂对瓜实蝇成虫的毒力和二元混配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80 %敌敌畏乳油(EC)的LD50最小,为1.683 9 μg?g-1|100 g?L-1顺式氯氰菊酯EC的LD50最大,为8.877 0 μg?g-1。供试杀虫剂毒性大小依次为:80 %敌敌畏EC>5 %甲维盐微乳剂(ME)>480 g?L-1毒死蜱EC>100 g?L-1顺式氯氰菊酯EC。敌敌畏与甲维盐(1∶1)混配的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为426。  相似文献   
25.
海南豇豆蓟马发生为害调查及蓝板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调查了海南豇豆蓟马的种类和发生为害情况。结果表明,为害海南豇豆的主要有豆大蓟马和花蓟马两种。其中,豆大蓟马可在豇豆整个生育期为害,而花蓟马仅在豇豆花期为害。豇豆开花后,两种蓟马的发生为害情况与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以及防治水平密切相关。但总体而言,以豆大蓟马为害为主。同时,还对蓟马在豇豆上的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初步分析了其在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26.
采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按有效成分75 g/hm2的剂量,于香蕉抽蕾初期施药1次,比较了喷雾、灌根和埋药3种施药方式下溴氰虫酰胺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溴氰虫酰胺在香蕉果实、花瓣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药效试验表明:喷雾法与灌根法对黄胸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8%和74%,而埋药处理的防效较差,仅18%。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喷雾和灌根处理组,溴氰虫酰胺在果实、花瓣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14.0、8.5 d和16.0、5.7、8.0 d;在香蕉收获前7 d采样,果实中未检测到溴氰虫酰胺残留,其在土壤中残留量为0.028 mg/kg。研究表明,采用喷雾与灌根法施用溴氰虫酰胺可有效防治香蕉田黄胸蓟马,且其在香蕉上使用较安全,属于易降解性农药。  相似文献   
27.
滴灌施药就是通过滴灌管将药剂输送至作物根系周围土壤中的一种施药方法,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和植物保护需求精准、适时、适量用药。目前,黄胸蓟马是国内外香蕉产区上的重要害虫,常隐匿在花蕾为害。常规喷施杀虫剂时,由于花蕾的阻隔作用很难有效防治,通过土壤滴施内吸性杀虫剂可以精准防控。因此,滴灌施药在黄胸蓟马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滴灌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滴灌施药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上的研究进展、香蕉黄胸蓟马为害及防治现状,分析香蕉黄胸蓟马滴灌施药防治存在的问题,展望滴灌法施药在香蕉黄胸蓟马防治上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滴灌法施药技术在防治香蕉黄胸蓟马上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冬种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为害豇豆的蓟马种类及各种蓟马的种群消长情况,于2014—2016年在海南三亚开展了冬种豇豆的蓟马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豇豆的蓟马有4种,即豆大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和黄胸蓟马;其中,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为害,花蓟马与黄胸蓟马仅在花期发生。豆大蓟马为豇豆蓟马的优势种,其发生高峰期在豇豆的盛花期;其次是花蓟马,其数量在豇豆生长后期逐渐增加;棕榈蓟马的数量在豇豆花期虽有所增加,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蓟马仅偶尔出现,且数量极少。为了解新型杀虫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采用喷雾法,开展了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种新型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和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79.14%和62.14%,高于对照药剂啶虫脒的防效。药后7天,所有参试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均不理想,除了乙基多杀菌素,其余药剂防效均小于50%。在参试的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可以与啶虫脒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29.
为了寻找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无公害防治新方法,采用行为生测法测定了45种植物精油对柑桔木虱成虫行为的影响,筛选出芫荽、欧芹、柠檬马鞭草、山鸡椒、艾纳香、尤加利、柠檬桉、松、花梨木精油等9种对柑桔木虱具有显著驱避作用的植物精油进行不同浓度的驱避效果比较。结果表明,除花梨木外的其他8种精油,在浓度为10、1和0.1ml/L时对柑桔木虱均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花梨木精油仅在浓度为10ml/L时对柑桔木虱具有显著驱避效果,在浓度为0.1ml/L时表现出显著的引诱作用。不同浓度间比较,9种精油对柑桔木虱的驱避作用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芫荽精油在3个浓度下的驱避作用差异不显著。不同植物精油间比较,芫荽与欧芹精油对柑桔木虱具有较好的驱避活性。  相似文献   
30.
蓟马类害虫是农业生产中一类重要的有害生物。鉴于诱控技术在该类害虫防治中巨大潜力,概述了国内外关于蓟马类害虫的诱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归纳、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在诱虫板、杀虫灯、诱集植物、植物精油和挥发物、聚集和性信息素等技术上的研究,旨在为更全面深入地认识该类害虫的诱控防治技术,并为生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