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测定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华中猴头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中的粗蛋白、粗多糖和水溶性粗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并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粗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的粗蛋白、粗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以及粗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活性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猴头菌子实体中粗蛋白含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小菌剌期比前一时期有所增加),而多糖含量则总体呈上升趋势(小菌刺期比后一时期高),β-葡聚糖含量呈先快速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分裂期粗多糖在浓度500 μg/mL时对RAW264.7释放NO的促进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2.
气象因素对潜水蒸发影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鞍山市台安径流试验站1999年实测数据资料,分析了温度、湿度、风速、日照等对潜水蒸发的影响,并对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热动力增大,潜水蒸发量就越大;潜水蒸发受降水影响在地下水埋深小于1.0 m范围内表现较为明显。降水期间潜水蒸发系数较小;风力是潜水蒸发量与液面蒸发量均有所增大的根本原因;空气湿度大,气压高时,潜水蒸发量及液面蒸发量要比空气湿度小,气压低时变少。  相似文献   
13.
取发生不同程度菌种退化的相同来源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袋栽菌株和栽培菌包,观察其在PDA平板上的分纯情况和形态特征;采用LBL液体培养基检测不同菌株对培养基的脱色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这些退化菌株经过分离可以得到不同菌落形态的分离菌株,而且对LBL液体培养基表现不同的脱色能力,退化严重的菌株脱色能力最差,说明LBL液体培养基的脱色反应结合菌种纯度的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生产上的退化菌株。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解析镉胁迫对不同镉耐受性香菇菌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镉胁迫下香菇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生理变化规律,以不同镉耐受性香菇菌株为材料,通过外源添加镉的方式探究两个菌株不同发育阶段子实体中镉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镉胁迫对两个菌株子实体农艺性状和产量都产生影响,但不同镉耐受性菌株受影响的农艺性状和受影响程度不同。菌株4606受到镉胁迫后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显著降低,其余农艺性状未受到显著影响;菌株4625受到镉胁迫后的单棒子实体个数、单棒产量显著降低,单菇质量、菌盖质量极显著升高,其余农艺性状未受到显著影响。两个菌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单位干质量子实体中镉含量均有随着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的趋势。受到镉胁迫后菌株4606的MDA含量在生长期显著升高,成熟期显著下降,开伞期极显著降低;菌株4625受到镉胁迫后开伞期的MDA含量显著降低,其余阶段未受到显著影响。菌株4606对照组与镉胁迫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生长时间延长显著降低,菌株4625对照组与镉胁迫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生长时间延长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镉胁迫导致菌株4606开伞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菌株4625在原基期、生长期、开伞期的蛋白含量均极显著升高。综上,不同镉耐受性香菇菌株子实体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香菇生产上应选取低镉吸收品种进行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辣(甜)椒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年播种面积约2.2×106 hm2,其中甜椒约5×105hm2。生产上传统病害如疫病、病毒病等依然严峻,近年来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烟草花叶病毒属)等新型流行病害爆发,严重制约甜椒生产;同时,消费者对品种的品质、多样性提出更高要求。笔者课题组先后从国内外引进甜(辣)椒种质资源1 400余份,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具有抗病毒病、白粉病和果大、皮薄、光泽度好、品质优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120余份。构建了与抗TMV(L3L4)、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TSWV(Tsw)等重要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准确率达90%以上。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相结合,创制出含有抗PMMoV(P0,1,2L3,且兼具抗TMV、ToMV、PMMoV(P0,1,2)、CMV和疫病,果大、果实均一度高、光泽度好等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甜椒骨干亲本‘0516’,以其为骨干亲本,培育出4个新一代优质、多抗、适应不同生态区的新品种‘中椒105号’‘中椒106号’‘中椒107号’‘中椒108号’。上述系列新品种含有L 3,抗TMV、PMMoV(P0,1,2),兼抗CMV和疫病;果实形状大小、色泽、整齐度等商品品质,Vc等营养品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粗蛋白和其水解后氨基酸的含量,在现行国际氨基酸模式谱的基础上,以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 AAS)、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模式评分、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氨基酸比值系数(ratio coefficient,RC)、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core of RC,SRC)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 EAAI)等指标,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自交选育新菌株243和申香1504及亲本沪香F2子实体的氨基酸特征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243和申香1504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亲本沪香F2,菌株243子实体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沪香F2相当,3个菌株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值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值符合FAO/WHO理想蛋白模式;蛋白中AAS评分、IOM评分、CS评分、SRC值、EAAI值均以243菌株最高。3个菌株的蛋白质校正氨基酸计分(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s score,PDCAAS)值在0.54~0.61之间,子代243菌株最高,其次为亲本沪香F2。  相似文献   
17.
香菇生长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及其风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影响香菇风味的特征性挥发性风味成分,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结合电子鼻系统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的风味进行差异区分,利用相对风味活度值(ROAV)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对香菇子实体风味的贡献率,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明确香菇生长过程中的特征性风味成分,并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进行风味评价。结果表明,在香菇子实体的6个生长阶段中,共检测出1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八碳化合物。电子鼻系统可以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香菇子实体风味进行差异区分。挥发性成分二甲基三硫、1,2,4-三硫杂环戊烷、二甲基二硫、3-甲基丁醛、E-2-壬烯醛和2,4-癸二烯醛是香菇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对香菇子实体风味贡献较大。PCA分析发现,二甲基三硫、二甲基二硫、1-辛烯-3-醇、3-甲基丁醛、己醛、2-甲基丁醛、1-庚烯-3-酮、E-2-壬烯醛、(E,E)-2,4-壬二烯醛和2-十一酮10种挥发性成分为香菇的特征性风味成分;成熟期、未开伞生长阶段采收的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较优,菌盖完全开伞后,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较差。本研究结果为香菇栽培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不同豇豆种质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对不良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贮藏抗性不同,严重制约着豇豆优质种子生产和推广。了解豇豆品种的田间抗劣变能力,对指导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品种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甲醇胁迫法和温箱蚀化法对5 份豇豆种质进行收获前和收获后种子劣变的鉴定。综合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丰豇十号’种质适应性差,气候对其生长影响较大,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大润发’和‘丰豇青优’综合表现最佳,对气候的适应较强,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申耳3号’是从毛木耳品种‘AP4’中系统选育出的新品种。发菌周期短,出菇一致性好,潮次明显,朵型大,产量高,烘干后子实体正面为黑棕色,背部为灰白色,适合制干品销售。  相似文献   
20.
‘申香215’香菇是从晚熟品种‘L808’中系统选育出的新品种。产量高,柄短菇大,越夏安全,属中高温型长菌龄品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用于香菇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