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调查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存在情况,利用PCR对20株临床分离的耐氟苯尼考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floR分子检测,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全部菌株floR基因阳性;对其中2株大肠杆菌的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结果与预期所得片段结果相符,长度为753 bp,2株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的同源性为99.6%,与牛源、鸡源等floR基因的同源性为84.8%~99.9%。系统发育分析发现,2株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不在同一支上,亲缘关系较远,表明floR基因的亲缘关系与该基因的来源动物无关。  相似文献   
22.
家兔GAPDH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登录的家兔GAPDH基因保守区域CDS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检测家兔GAPDH基因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GAPDH的最低拷贝数为32拷贝/μL,在较广的范围内(3.2×101~3.2×107拷贝/μ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熔解曲线分析显示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单峰,其Tm为(87±0.2)℃;5个不同浓度标准品组内试验变异系数为1.67%~4.73%,组间试验变异系数为2.66%~8.74%。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高通量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为GAPDH基因作为内参基因进行家兔功能基因与病原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23.
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是由反转录病毒属牛白血病病毒(BLV)在成年牛中引起的一种漫性、进行性、接触传染性肿瘤病.  相似文献   
24.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牛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牛精液中可携带BVD病毒,其在人工授精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是将该病毒传播给未感染牛群及地区的重要途径[1-2].进口牛精液是国内引进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及人工繁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口牛精液的数量将不断增多,进一步加大了该病的传播风险,所以对牛精液中该病毒的检测对于防止该病的传播尤为重要.对于牛精液中BVDV的检测,RT-PCR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但精液及其冻存液中抑制RT-PCR扩增成分的存在,导致检测灵敏度偏低,或操作程序复杂[3].  相似文献   
25.
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9月,某鸡场5000只70多日龄土杂肉用鸡群爆发一急性死亡病例,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结合病原分离、动物试验、生化试验及PCR技术证实该鸡群爆发疾病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  相似文献   
26.
27.
为研究鸭源大肠杆菌(E.coli)的致病性,明确鸭病原性E.coli与人和其他动物E.coli的亲缘关系及O血清型与菌种间遗传关系的相关性,本研究从我国西南地区规模化养鸭场患典型E.coli败血症的雏鸭体内分离37个血清型共82个E.coli分离株(其中优势血清型32株,其他血清型50株),以每株0.2 mL (109 cfu/mL)腿部肌肉接种7日龄健康鸭进行致病性试验;并对其中14个鸭源E.coli代表株进行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全部为致病性E.coli,其中高致病株、中等致病株和低致病株分别占受试菌株的80.5%(66/82)、17.1% (14/82)和2.4%(2/82),4个优势血清型全部为高致病株和中等致病株,分别占受试菌株的84.4%(27/32)和15.6%(5/32);14个代表株鸭源E.coli的16S rRNA形成2个主要分支,3株新发现的血清型单独形成一个较远的分支,11株常见血清型与人及其他动物源E.coli形成另一个大的分支,其中有6株与人的O157亲缘关系较近,2株与出血性E.coli O157:H7 sakai聚为一个小分支;从遗传进化的关系分析,这些菌株有可能是人类的潜在病原菌;同时还发现不同血清型的分离株可以聚为一支,而同一血清型的分离株可以处于不同的分支,常规的O血清学分型不能体现菌种间遗传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28.
为建立牛精液中基因I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1)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Sephycral S-400凝胶对牛精液过滤处理后提取病毒核酸,根据BVDV-1 5'UT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牛精液中BVDV-1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到牛精液中含量为0.0125 TCID50的病毒,灵敏度比病毒分离方法高200倍~2000倍,比常规RT-PCR方法高10倍.对从同一个牛场6个月内采集的120份新鲜牛精液和40份冷冻牛精液用该荧光RT-PCR方法检测,没有检测到BVDV-1阳性样品.对其中的10头牛定期检测精液中病毒的同时,并同步检测了全血中的病毒和血清抗体,结果血清抗体阳性牛精液中没有检测到病毒,本研究结果表明,不能以血清抗体阴阳性做为精液是否带毒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
30.
为调查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存在情况,利用PCR对20株临床分离的耐氟苯尼考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floR分子检测,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全部菌株floR基因阳性;对其中2株大肠杆菌的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结果与预期所得片段结果相符,长度为753 bp,2株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的同源性为99.6%,与牛源、鸡源等floR基因的同源性为84.8%~99.9%。系统发育分析发现,2株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不在同一支上,亲缘关系较远,表明floR基因的亲缘关系与该基因的来源动物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