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们在进行三倍体鲤鱼诱导产卵时,为了使受精卵彼此完全分离进而受到均等的热处理,对滑石粉、泥浆、牛奶及TAC(天农脱粘剂)四种脱粘剂进行了脱粘效果的比较试验。材料与方法1.泥浆和滑石粉的浓度分别为16%和1%。2.牛奶选定五种浓度梯度(水:牛奶):8:1,9:1,10:1,11:1,12:1;TAC为0.04%,0.05%,0.06%,0.07%,0.08%五种浓度。3.选择一组成熟好的鲤鱼亲鱼,雄鱼体重为868克,体长为29.5厘米;雌鱼体重784克,体长28.4厘米。4.每次试验取卵20克左右,按照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即:将卵挤入一塑料小盆中,…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浮萍Lemna minor对黄金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抗氧化和消化能力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52.99±1.95)g的黄金锦鲤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3%、6%、9%、13%、14%的浮萍,相应替代同等水平的菜粕,制成6组等氮(粗蛋白质为38.5%~38.6%)、等能(12.2 MJ/kg)的饲料,分别记为D1(对照)、D2、D3、D4、D5、D6饲料组,将540尾健康的黄金锦鲤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养殖时间为8周。结果表明:D6饲料组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添加水平为3%的饲料组(P0.05),而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上述两组(P0.05);D6饲料组蛋白酶活力与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各饲料组间淀粉酶活力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D4与D6饲料组肝胰脏、脾脏、肾脏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且D6饲料组丙二醛(MDA)活力显著最低(P0.05)。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浮萍的添加水平在14%时,有利于黄金锦鲤的生长,并能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与消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夏季用浅海Ⅰ型标准浮游生物网在河北黄骅港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4种,其中原生动物2种、桡足类11种、糠虾类2种、毛虾类1种、钩虾类1种、糖虾类2种、毛颚类1种、被囊类1种、幼体类2种、水母类1种。平均生物量320.6mg.m-3,生物量的波动范围75.2~1310.6mg.m-3。近岸海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明显高于远岸;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0.33)、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0.31)、太平洋纺锤蚤Acartia pacifica(0.12)、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0.038)、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0.34)和刺尾歪水蚤Tortanus Spinicaudatus(0.04)。  相似文献   
14.
澳洲银鲈的生物学与工厂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洲银鲈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的水产养殖品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属鲈形目,体形与其它鲈鱼相似,该鱼具有广泛的食性和对温度的适应性,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养殖。2004年天津市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种3厘米澳洲银鲈2万尾进行工厂化养殖,获得成功,本文介绍澳洲银鲈的生物学及工厂化养殖过程。一、澳洲银鲈生物学概况1.形态结构澳洲银鲈鱼体呈纺锤体型、侧扁,头部尖细、口小。侧线上方至背部颜色较深,呈灰黑色;侧线下方至腹部为银白色。侧线鳞平直、明显。2.食性与生长澳洲银鲈是澳州当地温和的养殖品种,生活在河流中,以小虾、昆虫、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对黄金锦鲤的着色效果,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00 mg/kg的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将270尾平均体重26.03±0.07 g的黄金锦鲤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水箱30尾鱼,养殖试验持续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后对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叶黄素酯可使鱼体更加修长,显著提高了锦鲤体长/体高比值(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叶黄素减少了鱼体内水分,增加了脂肪含量(P<0.05);3个处理组之间鱼体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对锦鲤的红度(a*)和亮度(L*)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鱼体的黄度(b*),添加叶黄素和叶黄素酯14 d后,鱼体的黄度值即可达到与42d相似的效果。与叶黄素相比,叶黄素酯对黄金锦鲤着色效果更快、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将从平均体质量400 g的点带石斑鱼中肾分离出的白细胞培养在添加0、0.5、1、2 mmol/L 谷氨酰胺的培养基中2、6、12、24 h后,测定白细胞的吞噬和呼吸爆发活力,结果发现,添加谷氨酰胺后白细胞的吞噬和呼吸爆发活力显著提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吞噬和呼吸爆发活力进一步提高,最高值均在培养12 h后的1 mmol/L组。在培养12、24 h后测定了白细胞的增殖能力,发现培养12 h后,添加谷氨酰胺的各组增殖效果明显优于未添加谷氨酰胺组(对照组)( P<0.05),但添加谷氨酰胺的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高值在1 mmol/L组;培养48 h后,除2 mmol/L组外,其他处理组的增殖效果均下降。白细胞对迟钝爱德华氏菌杀菌率变化趋势与吞噬活力相符,1、2 mmol/L 组杀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0.5 mmol/L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谷氨酰胺是石斑鱼有效的免疫增强剂,在培养基中添加1 mmol/L 谷氨酰胺培养12 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丁鱥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温度(26.1±0.5)℃,试验鱼平均体长10.60 cm,平均体质量13.09 g。丁鱥耗氧率为0.0849mg/(kg.h),窒息点为0.7598 mg/L。丁鱥的耗氧率呈明显的昼夜变化,白天平均耗氧率为0.0585 mg/(kg.h),夜间平均耗氧率为1.1161 mg/(kg.h)。丁鱥的耗氧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减小。在一定水温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对天津汉沽区海域渔获物银鲳的形态学性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全长/体长为1.45±0.04,体高/体长为0.54±0.03,头长/体长为0.24±0.01,尾柄高/体长为0.09±0.006,眼间距/体长为0.10±0.006,眼径/体长为0.08±0.005,肠长比为2.81±0.33。背鳍4348、尾鳍2248、尾鳍2236,胸鳍2036,胸鳍2033,臀鳍4233,臀鳍4249、鳃耙1949、鳃耙1924,幽门盲囊16924,幽门盲囊169272,椎骨31272,椎骨3137。当样本个体大小处于同一水平时,以身体主要部分的比例特点为依据难以进行性别区分,可数性状亦不能作为性别区分的可靠依据。另外,不同地理群体样本的可数性状差异与生长阶段和环境因素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4种蟹类形态性状关系及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2种海洋硬骨鱼(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亚型FATP1、FATP4和FATP6进行了序列分析,并对其在不同组织或不同营养状况下的基因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在FATP表达的组织分布研究中,分别取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的不同组织。在饲养试验中,分别饲喂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幼鱼不同脂肪水平(8%、12%和16%)的试验饲料,进行9周的饲养试验,然后进行饥饿试验(30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幼鱼不同组织中以及不同营养状态下FATP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FATP与其他鱼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同源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但FATP6与FATP1和FATP4的同源性较低。2)大菱鲆FATP1在大脑、心脏、眼睛和肾脏中高表达,红鳍东方鲀FATP1在肝脏中高表达。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FATP4在消化道中高表达。大菱鲆FATP6在幽门盲肠和前肠中高表达,而红鳍东方鲀FATP6仅在肝脏中高表达。3)饲料脂肪水平对大菱鲆和红鳍东方鲀的肝脏FATP1、FATP4和FATP6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4)大菱鲆第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