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145篇
农学   171篇
基础科学   147篇
  154篇
综合类   845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186篇
畜牧兽医   489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1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提高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利用根癌农杆菌对大豆成熟种子的子叶节进行遗传转化,从影响农杆菌和大豆子叶节外植体双方的因素出发,重点研究共培养阶段培养基的pH值、光照条件和共培养时间三个因素对转化的影响,以寻找适宜农杆菌和外植体的平衡点。分析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共培养阶段,培养基pH值适宜范围为6.0~6.6,pH值以6.6为佳;提供10~16h·d-1光照均提高了转化效率,与完全黑暗差异显著;延长共培养时间显著提高转化效率,以7~10d为宜。本研究范围内以冀豆12、豫豆22和秦黄小粒12三个基因型大豆获得了较高转化效率,供试的6个大豆品种均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和Southern分析表明植酸酶基因phyA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该结果对提高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晋南牛是我国优秀的地方良种黄牛,为了确定送交国库的该品种的精液品质,我们于1987年8月在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晋南牛的细管精液存活时间及不同个体种公牛精液耐冻性进行观察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牛本站用于冷配采精的4号、12号、16号、22号和23号种公牛。 2.细管精液的准备及用量试验前采精  相似文献   
93.
乔永刚  宋静  柴生武 《种子科技》2002,20(4):241-242
甘草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温带的干旱地区 ,是我国干燥地区钙质土的指示植物。它对土质要求不太严格 ,但人工栽培以砂质土壤为好。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 ,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人工栽培甘草 ,播种时需要有较好的墒情。因此 ,如果采用直播栽培的方法 ,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甘草的人工种植面积。而利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 ,在能浇上水的地块育苗 ,第二年移栽到浇水不便的地块上 ,这样就扩大了甘草的人工栽培面积。种植甘草经济效益高于种植粮食作物 ,并且…  相似文献   
94.
用来修复污染土壤的理想植物应具有高的生物量并能忍耐和积累污染物.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能富集多种重金属且生物量较大.本文研究了Zn、Cd、Cu、Pb 4种重金属对印度芥菜生长的影响,特别是重金属对印度芥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Cu 250 mg/kg、Pb 500mg/kg或Zn 500mg/kg的污染土壤上,印度芥菜能够忍耐,正常生长.印度芥菜在含Cd 200 mg/kg的土壤上发生镉毒而出现失绿黄化症状,Cd与中等浓度的Zn、Cu、Pb共存时毒害更为严重.这种植物适合Cu、Zn、Pb中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5.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定植时期最易造成死苗的真菌病害。本文研究了生物刺激素(木霉菌、海藻酸、聚谷氨酸)协同灌根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以及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木霉菌、海藻酸、聚谷氨酸单剂灌根和木霉菌+海藻酸、木霉菌+聚谷氨酸的协同灌根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炭疽病造成的死苗率,其中木霉菌+海藻酸的防效最高,可达78.26%。相比对照,所有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和加氧酶活性等光合指标,以及土壤脲酶活性。协同灌根处理显著提高草莓株高、根茎粗、叶柄长、叶面积等生长指标达15.62%~47.00%。其中木霉菌+海藻酸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综合而言,木霉菌与海藻酸协同灌根在促进生长、促进光合、提高土壤供氮水平以及防控草莓炭疽病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作为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6.
香蕉气调催熟最佳温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气调催熟条件下不同温度对香蕉外观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制定香蕉气调催熟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乙烯气体浓度1.3mL/L熏蒸24 h、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对16、19和24℃香蕉催熟过程中果皮色差、蕉果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相对电导率和果肉硬度等指标进行动态跟踪.[结果]气调催熟温度越高,香蕉催熟进程越快,但24℃高温条件下蕉果转色时的果皮亮度和颜色饱和度显著低于16和19 ℃(P<0.05,下同),影响香蕉外观品质,且相比16℃低温条件下催熟,蕉果失重增加近4%,完全转色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2.5°Brix.16℃条件进行催熟,果皮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24℃处理,而果肉硬度显著高于19和24℃处理,有利于货架期的延长.[结论]香蕉鲜果销售宜采用低温(16±0.5)℃催熟,大批量催熟加工用蕉较适宜的温度为(19±0.5)℃;催熟后期适当降低催熟温度可降低蕉果损失.  相似文献   
97.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拔节期冠层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满足田间玉米植株快速识别与检测的需求,针对玉米拔节期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冠层识别方法,比较并选取了适于玉米植株精准识别和定位的网络模型,并研制了玉米植株快速识别和定位检测装置.首先拍摄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图像共计3000张用于训练深度学习模型,针对拔节期玉米叶片交叉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以玉米株心取代玉米整株对象的标记策略...  相似文献   
98.
影响林麝泌香量的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四川养麝研究所下属的都江堰养麝场家养雄性林麝1991-2001年的取香记录和2001年泌香盛期观察记录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统计的方法,探讨了雄麝年龄,泌香盛期的长短和蛋白营养水平对雄麝泌香量和有效取香率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1.5-7.5岁为其泌香的高峰盛期,其雄麝平均泌香产量达到12.26g/只,有效取香率达到95.64%,4.5岁为其泌香的最高盛期,平均达到13.53g/只;雄麝泌香主要集中在5月,6月发生,其泌香盛期的长短对泌香量的影响不明显;在保持相同青绿多汁饲料和精饲料饲喂比例的情况下,提高精饲料的粗蛋白水平,能极显著提高雄麝的泌香量(P<0.01)。  相似文献   
99.
面对复合肥行业一片红海的局面,中农舜天生态肥业有限公司(下称中农舜天)通过在产品创新和营销系统建设方面狠下功夫,逐渐在行业内开拓了一片蓝海。在2012年销售业绩中出现了产品销量月月倍增、销售纪录不断刷新的可喜局面,成为行业中市场潜力和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化肥料生产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初级净生产力(NPP)的时空演变特征,为政府部门建立和调整生态功能恢复项目提供参考。[方法]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周广胜—张新时模型(ZGS)和Thornthwaite Memorial (TM)模型估算NPP,并进一步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等,对比分析长江流域陆地植被生态系统NPP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基于上述两个模型模拟得到的长江流域NPP时空演变趋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R为0.982,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2)2000—2019年长江流域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实际NPP与潜在NPP均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6.85,2.74 g/(m~2·a)。(3)长江流域实际NPP和潜在NPP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草地生态系统;高值区域大部分分布在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4)2000—2019年长江流域实际NPP与潜在NP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65%和84.81%,主要分布在云南、青海、西藏、四川北部及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