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64篇 |
免费 | 99篇 |
国内免费 | 16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20篇 |
农学 | 274篇 |
基础科学 | 298篇 |
414篇 | |
综合类 | 2132篇 |
农作物 | 214篇 |
水产渔业 | 254篇 |
畜牧兽医 | 1275篇 |
园艺 | 371篇 |
植物保护 | 1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52篇 |
2021年 | 200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72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157篇 |
2014年 | 276篇 |
2013年 | 229篇 |
2012年 | 238篇 |
2011年 | 240篇 |
2010年 | 281篇 |
2009年 | 265篇 |
2008年 | 282篇 |
2007年 | 258篇 |
2006年 | 265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75篇 |
2003年 | 174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97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1篇 |
1963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不同中性洗涤纤维与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比值饲粮对肉用绵羊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比值(NDF/NFC)饲粮对肉用绵羊甲烷排放的影响。试验采用4×4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将16只杜泊×小尾寒羊杂交羯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按维持水平饲喂NDF/NFC分别为3.02(饲粮1)、2.32(饲粮2)、1.58(饲粮3)、1.04(饲粮4)的全混合颗粒饲粮(玉米秸秆为粗饲料来源)。试验共进行4期,每期18 d,包括3 d的调整期、7 d的预试期和8 d的正试期,在正试期内测定甲烷产量、饲粮总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饲粮2的甲烷日排放量显著高于饲粮3和4(43.43 L/d vs.38.88和35.98 L/d;P0.05)。与饲粮1相比,饲粮2和3的每千克干物质采食量(DMI)甲烷排放量显著增加(38.00 L/kg DMI vs.42.24、41.69 L/kg DMI;P0.05),但是饲粮2、3和4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NDF/NFC的降低,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DOM)的甲烷排放量逐渐降低,饲粮4的每千克DOM的甲烷排放量显著低于饲粮1、2和3(58.78 L/kg DOM vs.75.00、73.35和64.11 L/kg DOM;P0.05)。随着NDF/NFC的降低,每千克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NDFI)或酸性洗涤纤维采食量(ADFI)的甲烷排放量逐渐增加,且各饲粮之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结合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甲烷排放效率,在维持水平下,采用NDF/NFC为1.04的玉米秸秆饲粮作为肉用绵羊甲烷减排的饲粮最合适。 相似文献
102.
105.
MicroRNA(miRNA)是一类重要的非编码小RNA分子,其通过对靶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广泛参与真核生物生殖、发育、病毒防御、细胞增殖和凋亡、脂肪代谢等多种生命活动。采取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在对其他7种哺乳动物直向同源基因序列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安徽白山羊心、肝、脾、肺、肾、卵巢、子宫、输卵管、肌肉等9种组织中miR-143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依据同源基因设计的引物,可以进行山羊miR-143基因特异性检测。安徽白山羊miR-143表达丰度以肺脏最高,肝脏最低;7种组织相对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肺、子宫、心、脾和卵巢、输卵管和肌肉、肾、肝。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iR-143在山羊组织分化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6.
中甸牦牛瘤胃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对 6头中甸牦牛瘤胃内拟杆菌、乳酸杆菌、韦荣氏球菌定量培养方法和细菌进行测定。结果细菌含量 :拟杆菌为 13 0 933× 10 9个 /mL、乳酸菌为 3 5 85 9× 10 9个 /mL、韦荣氏球菌为 0 0 4 5 8× 10 9个 /mL ,拟杆菌与乳酸杆菌差异显著 (P <0 0 5 ) ,拟杆菌与韦荣氏球菌差异极显著 (P <0 0 1) ,乳酸杆菌与韦荣氏球菌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证明中甸牦牛瘤胃内优势菌群拟杆菌 >乳酸杆菌 >韦荣氏球菌。 相似文献
107.
3.4~9.5kg超早期断奶仔猪粗蛋白质需求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 (CP)水平 ( 1 6% ,1 8% ,1 9% ,2 0 % ,2 1 % ,2 2 % ,和 2 4 % )对 3.4~ 9.5kg超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尿素氮 (SU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饲粮CP水平从 1 6%升高到2 0 % ,仔猪平均日增重趋于增加 (P >0 .0 5) ,饲料转化率极显著提高 (P <0 .0 1 ) ,采食单位粗蛋白质所获得的体增重和SUN浓度无显著变化 (P >0 .0 5) ;当饲粮CP水平从 2 0 %升高到 2 4 % ,仔猪平均日增重趋于下降 (P >0 .0 5) ,饲料转化率趋于降低 (P >0 .0 5) ,采食单位粗蛋白质所获得的体增重显著降低(P <0 .0 5) ,SUN浓度极显著升高 (P <0 .0 1 )。以上结果表明 ,在满足氨基酸需要的条件下 ,3.4~ 9.5kg超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所需的饲粮CP水平为 2 0 %。 相似文献
108.
黑龙江省种公牛用动物模型预测育种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奶牛改良中,种公牛占各相关通径合计贡献度的65%(VanVleck,1977),其中从种公牛到女儿牛的通径占26%,从种公牛到人工授精后备种公牛(儿子牛)的通径占39%。因此正确估计种公牛育种值是奶牛改良的必须条件,为了提高种公牛评价的准确性,黑龙江省不断改进种公牛的评价方法,先后应用了母女比较法(1962),女儿同期比较法(1971),群伴比较法(1972),总性能指数法(1983),公牛模型BLUP法(1985)。目前在黑龙江省奶牛后裔测定中仍使用公牛模型BLUP法,这种方法优点是可把公牛间的亲缘关系、公牛的组别、牛场、年度和季节等进行校正,准… 相似文献
110.
试验对牛奶中的土霉素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对牛奶中土霉素的临床消除情况进行了探究。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选取0.1mol/LNa2EDTA-Mcllvaine缓冲溶液提取牛奶中的土霉素,正己烷除脂及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釆用Symmetry Shield RPC18(250mm×4.6mm,5μm)反相色谱柱,以乙腈和0.048%的磷酸溶液(pH2.5)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对样品进行分析。方法改进后,土霉素的出峰时间为6.5min,峰形尖锐,与样品中的杂质峰分离良好。土霉素标准溶液在5~20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R2=0.9999;牛奶中土霉素在10、20、100μg/kg3组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7.9%、90.5%和87.8%,批内变异系数范围为2.2%~5.8%,批间变异系数范围为4.0%~5.1%。土霉素在牛奶中的检出限为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适用于研究土霉素在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选取了29头产后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分成4个不同剂量组(2、3、4和5g),通过子宫内灌注土霉素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采用优化后的方法检测牛奶中残留的土霉素。结果发现,4g及以下剂量组给药72h后,牛奶中的土霉素可以消除至残留限量以下;而当给药剂量达到5g时,72h后牛奶中的土霉素未消除至残留限量以下,因此不建议采用5g及以上剂量灌注病牛子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