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篇 |
农学 | 1篇 |
4篇 | |
综合类 | 33篇 |
水产渔业 | 11篇 |
畜牧兽医 | 9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白毛藤生物碱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醇提法从白毛藤中提取了水溶性生物碱和脂溶性生物碱,并测定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半数中毒浓度(TD50)、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应用先加药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药物、病毒和药物同时加入、病毒和药物体外作用2h后再同时加入四种方式测定了生物碱的体外抗NDV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白毛藤水溶性生物碱的TD0、TD50、IC50和TI分别为6.25mg/ml、11.32 mg/ml、2.48 mg/ml和5.脂溶性生物碱的TD0、TD50、IC50和TI分别为6.25mg/ml、14.27 mg/ml、1.56 mg/ml和9;两种生物碱均有一定的抗NDV作用,其中水溶性生物碱以先加药物后加病毒的方式抗病毒效果较强.脂溶性生物碱以先接种病毒后加药及病毒和药物体外作用2h后再同时加入的方式抗病毒效果较强,且与其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三角帆蚌肝脏瘟病感染期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三角帆蚌肝脏瘟病感染期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经检验,差异表达基因均被富集了 210倍左右,证明构建的 cDNA 消减文库具有很强的消减效率。PCR 鉴定发现,在随机挑取的阳性克隆中,95% 的克隆均含有 0.2~1.0 kb 的插入片段,这些片段可能是三角帆蚌瘟病病毒感染后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测序共获得 214 个有效 cDNA 序列,分别属于8 大类,共 98 个基因。其中细胞分裂基因 2个、细胞结构与运动基因 9 个、代谢基因 10 个、信号传导基因 7 个、细胞防疫基因 10 个、基因与蛋白表达基因 20 个、未知功能蛋白基因 26 个,GenBank中找不到任何同源序列的基因 14 个。结果说明,构建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可较好地反映三角帆蚌瘟病病毒对三角帆蚌影响的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4.
草鱼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属于鲤科草食性鱼类,为我国四大家鱼之一,素有味美,生长快的特点。在我国的淡水养殖中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但是其多病、成活率低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与草鱼有关的疾病有草鱼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等十几种,而草鱼出血病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孤病毒(Reo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犤2,15~17〗,主要对当年和1龄的草鱼种形成危害。该病发病快、流行广、死亡率高,其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小血管损伤、出血犤12〗。呼肠孤病毒增殖的主要特征是在细胞质中进行复制、生物合成及装配等… 相似文献
5.
6.
转Hu-IFN-α基因草鱼雌核发育F1的遗传配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张学文等[1]通过分子重组,将人α干扰素(Hu-IFNα)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到鲤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构建了能够在鱼体内表达的Hu-IFN-α基因重组分子,然后通过显微注射法将重组基因注射入草鱼1~2细胞期的受精卵内,获得转抗病基因草鱼.此后,该项目研究小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2-6],对转Hu-IFN-α基因草鱼接种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991)的攻毒实验表明:转Hu-IFN-α基因草鱼对草鱼出血病病毒的抗性比普通草鱼提高了66%.但是,目前的转基因技术还无法使外源基因在鱼体内进行定点整合,目的基因在鱼体内的整合形式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解LEC1(Leafy Cotyledon 1)基因对油桐油脂合成过程的调控机理,以油桐种仁转录组数据库中基因的部分c DNA序列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油桐种子中克隆LEC1基因的全长c DNA,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油桐LEC1基因全长c DNA为1 152 bp,编码区为729 bp(142~870),编码243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和3′端非编码区分别为141 bp和263 bp。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 025.4 Da,理论等电点为6.97;蛋白二级结构以不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是不具有跨膜结构的膜外蛋白。经对比发现,油桐LEC1具有典型的HAP3结构特点,在不保守的N端和C端中间有1个十分保守的结构域,与拟南芥、玉米、麻风树、黄连木等的LEC1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9.
油茶饼粕是油茶种子制备茶油后的副产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为给油茶饼粕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索氏抽提方法,以乙醇为浸提溶剂,对冷冻干燥除水后的油茶饼粕进行浸提,对其提取物和提取残渣进行真空浓缩干燥处理,并在600℃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热裂解,然后对热裂解产物的组分进行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分析。结果表明:油茶饼粕乙醇提取物的热裂解组分中含有杂环类、酮、酯、酚、烃类、醛等成分,而其提取残渣的热裂解组分中含有杂环类、酮、酸、酯、醚、酚、糖类、氨基酸、腈等成分;油茶饼粕乙醇提取物与提取残渣的热裂解产物中的部分组分可用作生物医药、香料、化妆品的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10.
对樟树根材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制约了樟树根材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利用。采用Py—GC/MS三体联用技术研究了樟树根材的化学成分。樟树根经冷冻干燥除水,粉碎后于苯/醇溶液中进行提取处理,提取物滤液经浓缩、冷冻除水后,于热裂解器在550℃的He气流中进行热解,然后对热解产物进行GC/MS联机分析,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樟树根热解产物富含名贵生物医药、名贵香料成分,副产物不仅可用于高档化妆品和护肤品,还可用于生物医药以及食品、染料、工业溶剂等的原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