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林业   143篇
农学   177篇
基础科学   29篇
  90篇
综合类   559篇
农作物   186篇
水产渔业   150篇
畜牧兽医   20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土壤肥力与施氮量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淮麦19和烟农19为材料,在高、中、低三种土壤肥力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土壤肥力水平下,小麦籽粒的容重、千粒重和出粉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均与施氮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蛋白质产量与施氮量在高、中肥力下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在低肥力下则呈线性关系,蛋白质产量在高肥力条件下最高,在低肥力条件下最低.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在各肥力水平下均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淀粉RVA特征值在中肥力条件下最优,在高肥力条件下最差;小麦面团流变学参数在各肥力下均表现为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高肥力的评价值高于中肥力和低肥力的.  相似文献   
102.
为给江苏淮北麦区不同肥力土壤上小麦高产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该麦区主推中筋小麦淮麦19和强筋小麦烟农19为材料,研究了高、中、低肥力稻茬田上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施氮量在高、中土壤肥力条件下呈二次曲线关系,在低肥力条件下呈线性关系;高、中肥力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所需施氮量淮麦19分别为246.7和286.1 kg·hm-2,烟农19分别为247.9和292.6 kg·hm-2;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产处理在各个生育时期均有相应较高的群体质量性状。各土壤肥力条件下的不同施氮量处理,由于小麦物质生产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均出现了各自相对的最高产量,而最高产量随土壤肥力提高而显著上升,相反取得最高产量所需的施氮量却依次相应降低。因此,小麦生产中要因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来制定不同的目标产量以及相对应的精确施氮量。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水稻品种穗颈维管束性状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6个不同水稻品种的穗颈节间维管束性状(大维管束数目、小维管束数目、穗颈粗度、节间横切面面积、髓腔面积、茎壁面积、茎壁/节间比、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决面积、木质部总面积、韧皮部维管束比、单个大维管束面积、单个小维管束面积、大维管束总面积、小维管束总面积等15个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在穗惩粗度、茎壁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等13个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  相似文献   
104.
对三倍体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叶片养分含量研究表明, N和K元素含量随着生长季 节而迅 速降低;Ca元素含量随生长季节而逐渐积累增加。P元素浓度在春季时略低于夏季,在秋 季最低; Mg元素含量在所测定的3个季节中基本没有差异。两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的 研 究。大量营养元素的年均值含量的比值为N∶P∶K∶Ca∶Mg为1.00∶0.06∶0.40∶0.10∶ 0.04。微量元素Fe、Mn、Cu和Zn的含量均随生长季节而逐渐积累增加。不同无性系变化规律 相 似。方差分析表明,只有N含量差异显著( F=6.73>F 0.05 =3.68,n =18)。不同季节不同无性系 的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不相同。研究结果可为三倍体毛白杨养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2010年4月对三峡库区26条主要支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采集,经鉴定共检出97种;其中,水生昆虫78种,软体动物10种,寡毛纲6种。常见种为蜉蝣科(Ephemeridae)、小蜉科(Ephemerellidae)、四节蜉属(Baetis)、细蜉属(Caenis)、宽基蜉属(Choroterpes)、扁蚴蜉属(Ecdyonurus)稚虫及直突摇蚊属(Orthocladius)、斑特突摇蚊属(Thienemanimyia)幼虫,平均密度673.22个/m2,平均生物量9.9398g/m2。MDS分析表明,御临河、龙溪河、长滩溪和嘉陵江站点明显偏离其他22条河流;种类组成聚类分析表明,抱龙河和汤溪河、童庄河和大宁河、咤溪河和黄金河、磨刀溪和小江、大溪河和官渡河、龙河与梨香溪、御临河与綦江、龙溪河与长滩溪的种类相似度较高;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变动在0.6365~2.9329,平均为1.6120;Margalef指数变动在0.6266~5.3074,平均为2.2976。本研究旨在为三峡库区水环境预警平台的建立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6.
加入WTO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几个战略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我国尤其是陕西省的苹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潜在危机 ,提出了陕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几个战略问题 :1以生态为核心 ,以资源为基点 ,以特色为内涵 ,以全球化为目标 ,科学规范化、地域特色化的苹果资源配置是生态型绿色苹果产业链的基础。 2生态型绿色无公害果业的建设是陕西生态型绿色苹果产业链的强生长点。 3以分子态认识陕西特色苹果资源的内涵成分为基础 ,以全球市场需求为背景 ,以多学科高技术集成化为手段 ,开发生产生物活性成分富集化、营养保健功能化的生态型绿色多元化产品 ,是陕西生态型绿色苹果产业链链接的核心点。 4苹果及系列加工产品安全性的评价、监测、预警及整体性、系统化、立体型产业化控制技术 ,是生态型绿色苹果产业链建设的强支撑点。 5生物、化学、机、光、电集成化 ,产学研一体化 ,加速陕西地区性优势苹果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化 ,尽快形成陕西生态型绿色苹果产业链的梯度型、阶梯式龙头企业集团群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环境修复中的作用机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研究不同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微生物制剂前后,试验塘上覆水样品中细菌的DGGE优势条带无明显变化,细菌群落组成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微生物制剂对试验塘上覆水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影响很小。相对而言,施用过微生物制剂的池塘相对于对照池塘其细菌群落结构发生的变化较大;泼洒EM菌原粉3 000 g/hm2加芽孢杆菌原粉750 g/hm2的试验塘沉积物中细菌群落2 d内发生了较大变化,之后相对稳定,对照池塘和泼洒EM菌原粉3 000 g/hm2加光合细菌原粉1 500 g/hm2的试验塘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组成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08.
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的丹顶鹤为试验素材 ,以放射免疫测定法 ,对 3对配对成鹤繁殖季节血浆中生殖激素浓度的变化进行初步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在产卵的前、中、后期 ,公鹤的促黄体生成素 (LH)、促卵泡素(FSH)、睾酮 (T)和母鹤的LH、FSH、雌二醇 (E2 )均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而母鹤的促乳素 (PRL)则表现为“低低高” ;在整个繁殖期 ,公鹤血浆中的LH和FSH浓度均高于母鹤。  相似文献   
109.
作物空间诱变效应及其地面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23,他引:46  
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外空间植物学研究概况 ,评述了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等搭载作物种子开展空间诱变效应研究及其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现状。从粒子生物学、物理场生物学和重力生物学等不同角度介绍了地面模拟空间环境因素的方法途径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改进N-FINDR算法的华北平原冬小麦面积提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决MODIS数据中普遍存在的混合像元问题,该文利用2008年和2009年多时相的MODIS13Q1影像,以经过优化的N-FINDR算法进行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各省的误差均控制在正负4%左右。利用同期多时相的HJ-1星分类数据作为参考值,在试验区域选择14个均匀分布的样区验证混合像元分解结果。结果显示6个样区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其余8个样区的误差基本在15%左右。该研究可为冬小麦种植面积的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