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154篇
基础科学   31篇
  89篇
综合类   722篇
农作物   200篇
水产渔业   90篇
畜牧兽医   21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由猪囊胚内细胞团分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 PMEF为饲养层培养猪 7~ 9日龄囊胚分离 ES细胞 ,ICM初次传代时间为 4~ 7d,ES细胞传代时间为 4~ 5 d,ES细胞传至 1~ 5代的胚胎数分别为 1 2 (1 8.8% ) ,8(1 2 .5 % ) ,5 (7.8% ) ,3(4 .7% ) ,2 (3.1 % ) ,并进行体外分化和 AKP染色鉴定。对影响猪 ES细胞分离与克隆的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1 ) 9和 1 4日龄小鼠胎儿 PMEF饲养层培养 9日龄猪囊胚 ,贴壁率 (83.3% ,88,9% ) ,ICM形成率 (75 .0 % ,77.8% )和 1代 ES细胞克隆率(2 5 .0 % ,2 2 .2 %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2 ) 7,8和 9日龄胚胎随胚龄增加 ,胚胎贴壁率 (5 .9% ,5 7.1 % ,87,9% )和 ICM形成率 (0 .0 % ,2 8.6 % ,81 .8% )升高 ,差异显著 (P<0 .0 1 )。(3) 9日龄囊胚直径 0 .8~ 1 .2 m m培养36~ 4 8h贴壁 ,贴壁率 1 0 0 % ,ICM形成率 1 0 0 % ;直径 >1 .2 mm囊胚贴壁时间为 4 8~ 72 h,贴壁率 5 7.1 % ,ICM形成率 5 7.1 % ,差异显著 (P<0 .0 5 )。去除直径 >1 .2 m m囊胚部分滋养层细胞培养 36~ 4 8h,贴壁率 91 .7% ,ICM形成率 83.3% ;(4 )添加外源 L IF没有提高贴壁率 (86 .4 % ,90 .9% ;P>0 .0 5 )和 ICM形成率 (81 .8% ,81 .8% ;P>0 .0 5 )  相似文献   
52.
在年降水量 4 1 5 m 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 (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底墒 (设低、高 2种底墒 )和施氮 (设不施氮和施氮 75 kg/hm2 )对春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后作物根系生长加快 ,中下层根系比例增加 ,有利于吸收土壤深层水分。相对发达的根系保证了作物吸收器官 (根 )和失水器官 (叶 )间的平衡 ,协调根冠间的干物质分配关系 ,能在不影响根系吸收能力的前提下 ,提高光合产物的繁殖分配比例。适时揭膜能够改善光合产物分配 ,促进根系生长下扎 ,维持生长后期活性。全程覆膜处理的表层和中层 (30~ 6 0 cm)土壤中 ,根系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原因在于后期覆膜使土壤温度急剧升高 ,造成根系大量死亡和活性下降。因此及时揭膜 ,有利于作物生长后期的根冠比保持在较高水平 ,而全程覆膜对维持作物生长后期较高的根冠比不利  相似文献   
53.
麝香百合组培快繁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百合叶片进行了不同浓度的NAA和6-BA处理试验,探讨生长激素对百合成苗和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以NAA0.1mg/L处理的成苗率和结鳞率最高,小苗长势最好;以6-BA2.0mg/L NAA0.2mg/L处理的增殖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54.
敦化大桥泥炭土有机质及其组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敦化市大桥乡裕家泥炭地泥炭土的有机质及其组成成分变化。结果表明:该地泥炭土有机质含量在40.25%-68.75%之间,平均为58.3%,泥炭有机组分以腐植酸为主;与其他地区草本泥炭相比,半纤维素含量偏高,纤维素,易水解物和不被水解物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55.
外源基因在不结球白菜转基因植株后代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中脚黑叶”和“矮脚黑叶”中 ,获得抗虫转基因植株。卡那霉素抗性和抗虫性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T1代植株中发生分离 ;在T2 代中出现 3种不同类型的株系 :抗性纯合、杂合型和敏感性纯合株系。卡那霉素抗性和抗虫性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的表现基本符合孟德尔显性单基因的分离规律。从T2 、T3 、T4代中选择出抗虫性纯合株系 ,并获得一批对 1~ 2龄鳞翅目小菜蛾、斜纹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 6 0 %左右的单株  相似文献   
56.
有机肥料施用后潮土中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研究了潮土中加入稻草秸秆或猪粪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溶解性酚等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有机肥施用后,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都迅速上升并达到最大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所下降;而溶解性酚从实验开始时就逐渐下降,最后基本保持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溶解性酚相互之间都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57.
水生植物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通过人工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用狐尾藻、凤眼莲2种水生植物来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能有效抑制底泥中TN、TP、硝态氮和氨态氮的释放;沉水植物狐尾藻比漂浮植物凤眼莲的效果好。底泥采取物理处理(塑料包被)后在短期内(15—20d)能暂时控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但不能保持长久,并在随后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物理措施如底泥包被不是控制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水生植物修复才能有效抑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今后将成为控制底泥中营养盐释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8.
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处理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多效抗旱驱鼠剂150倍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裸根苗进行蘸根处理,或用多效抗旱驱鼠剂400~800倍水溶液,在容器苗出圃前进行浇灌,可有效地预防甘肃鼢鼠、草兔和牛羊的危害,同时,能显著地提高苗木定植后的抗旱能力.2 a生油松和侧柏定植3 a后,苗木保存率比对照分别提高80.8和73.2,综合预防效果分别为83.7和90.7.苗木保存率及综合预防效果与造林方式、林型和试验地所处的立地有直接的关系,苗木保存率林缘、路旁低于林中,但其综合预防效果差异不明显.施用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促长增益指数为0  相似文献   
59.
洛10、洛13致病类群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1977年以来对洛夫林10、13等“洛类”品种有毒菌株的筛选、研究结果。继1983年发现条中28号后又陆续发现7个对“洛类”品种有较强致病力的条锈菌小种类型,可分为洛10、洛13两个致病类群。它们对我国鉴别寄生、生产和后备品种、高代品系、重要抗源的毒力均有重要区别,对“洛类”品种及其后代的毒力也不尽一致。证实两类群的出现和发展是“洛类”品种“丧失”抗条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止“洛类”品种“丧失”抗条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0.
香椿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取香椿(Toona sinensis)叶的总黄酮,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及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从而探讨最佳提取方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测定了不同生长期香椿叶的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