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3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1211篇
林业   796篇
农学   977篇
基础科学   933篇
  1686篇
综合类   3776篇
农作物   677篇
水产渔业   435篇
畜牧兽医   1425篇
园艺   454篇
植物保护   549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629篇
  2021年   575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535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518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538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766篇
  2011年   788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597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552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运用河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探讨标准样地在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提出了用“4层控制”及限制性指标作为控制层,用标准自然质量分与后备资源自然质量分相减,得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根据开发潜力分确定开发级别,最终确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程度。  相似文献   
92.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冠层辐射截获率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和最终产量都取决于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的能力以及辐射利用效率(Radiation use efficiency,RUE)的大小。目前主要的作物生长模型都是利用作物冠层PAR截获率与RUE的关系来模拟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过程。为了探讨不同生育期受旱对冬小麦冠层PAR截获率和RUE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2个生长季(2015—2016年和2016—2017年)的冬小麦田间试验。试验设置返青+拔节受旱(Early stress,ES),抽穗+灌浆受旱(Later stress,LS)以及全生育期不灌水(Whole stress,WS)3个不同处理,另外设置充分灌水处理作为对照(CK),灌水定额为80 mm。冠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通过每个小区中心处安装的PAR传感器全天候、不间断测得。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率能够有效反映冬小麦在不同受旱处理下的缺水状态。在受旱条件下,ES、LS和WS处理的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比CK处理低31%、15%和58%。受叶面积指数影响,CK、ES、LS和WS处理的最大冠层PAR截获率分别为90%、88%、79%和42%,WS处理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同时,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和冠层PAR截获率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冠层消光系数,其中ES处理的消光系数低于LS处理。CK、ES、LS和WS处理2年的平均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1 532、1 410、1 403、537 g/m~2。冬小麦的作物生长速率(Crop growth rate,CGR)呈现出和地上部生物量相似的规律,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9)。冠层辐射截获率和地上部生物量决定了冬小麦的RUE,本研究中CK处理的RUE为3.55 g/MJ,ES和LS处理的RUE要比CK处理低22%和5%,而WS处理仅比CK处理低22%。冬小麦的RUE在整个生育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开花期达到峰值。营养阶段受旱引起的冬小麦RUE降低幅度更大,全生育期受旱下冬小麦RUE呈现不同的干旱响应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认为将消光系数和RUE作为生育期或者积温的函数来对待而非单一常数,可以帮助改善作物模型中干物质的估算精度,降低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近几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的频繁调运,我国布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疫苗免疫是我国布病一类地区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现有布病疫苗对人有一定的致病性,导致部分地区免疫实施效果不能有效保障。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通过多年实践,创新了一种经阴道途径免疫S2疫苗的新型布病免疫技术。该技术对羊免疫安全性高、抗体阳转率高,抗体持续期长于经口途径免疫。该免疫技术在辽宁省建昌县和葫芦岛市其他地区推广使用后,取得了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并有效降低了人间的布病感染率,是我国其他一类地区可参考的一种布病免疫新技术。  相似文献   
94.
A novel yeast named HQ-C-01 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and identified as Pichia anomala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and 18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The HQ-C-01 strain degraded 95.2% of carbofuran when the insecticide was used as the only C source and added at 50 mg/L in a mineral salts medium within 48 h.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and pH of medium for degradation of carbofuran were 50 mg/L, 30°C, and pH 7.5, respectively. Strain HQ-C-01 could also effectively degrade other carbamate insecticides including carbaryl, indoxacarb, and fenobucarb,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s were 99%, 85%, and 67%, respectivel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metabolized carbofuran to produce benzofuranol as the intermediate metabolite, which was further degraded. Degradation of carbofuran added at 50 mg/kg of soil was higher in yeast-inoculated soil than in the control.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rain HQ-C-01 may potentially be used in bioremediation of carbofuran-contaminated soil.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索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规律,为改善该区耕地集约利用方式,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及其12个盟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 ①从全区层面分析,1985—2018年期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耕地集约度由63.30增长至88.12,增幅高达39.21%,耕地集约利用总体呈波浪式增长。②从空间层面分析,通过自然分界法将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巴彦淖尔市和呼伦贝尔盟为高度集约型(Ⅰ级),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为较集约型(Ⅱ级),呼和浩特市为一般集约型(Ⅲ级),赤峰市、通辽市为较粗放型(Ⅳ级),乌兰察布市、包头市、乌海市为粗放型(Ⅴ级)。③从驱动因素分析,人均GDP、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用于农业支出以及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显著正向驱动作用,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城镇化率以及治理水土面积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显著负向驱动作用。[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未来应规范耕地流转,加强耕地用途管控,协调产量与生态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偏凸山羊草-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以SDAU18和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及其9个杂种世代为材料,分析不同自交和回交世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特点。结果表明,随自交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减少,回交比自交能使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更快趋近普通小麦的42条,至F5和BC3F1代,染色体数目为42的植株已分别达93.9%和92.0%。与自交世代相比,回交后代减数第一分裂中期的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构型较为简单,回交次数过多不利于外源染色体与普通小麦染色体发生重组,一般应以回交2~3次为宜;随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杂种的育性提高,至F3和BC2F1代育性基本稳定。在不同杂种世代可分离出具有矮秆、大穗、大粒、对白粉病、条锈病免疫或高抗及外观品质优良的变异类型,以F3和BC1F1代的变异类型最丰富。  相似文献   
97.
记述了采自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Rutilusrutilus)鳃上的一种指环虫科(Dactylogyridae)、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的维氏指环虫(DactylogyrusvistulaeProst,1957);经比较,鉴定为我国指环虫属一新记录种。对其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制了特征图,同时与寄生于湖拟鲤鳃上的国内已记述的其它指环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8.
以1998―2008年孵出的子一代(F1)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为材料,研究了人工养殖中华鲟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年龄10~20龄的492尾人工养殖子一代中华鲟体重为30~169 kg,体长为140~258 cm,肥满度为0.77~1.26,体长(L)与体重(W)之间的关系式为W=1×10~(–5)L~(2.9658) (R~2=0.9076,n=492)。74尾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成熟比例为15.04%,成熟个体中雄鱼体重[(60.73±14.53)kg]和体长[(172.27±13.46)cm]均小于雌鱼体重[(88.39±29.14)kg]和体长[(193.37±18.90) cm];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10龄,平均为(14.96±1.93)龄,雌鱼最小成熟年龄为12龄,平均为(17.84±1.80)龄。雄鱼催产成功率为76.36%,精子快速运动时间为(49.11±13.38) s,精子寿命为(220.75±56.47)s;雌鱼催产成功率为57.89%,产卵量为(13.43±6.79)万粒,卵径(3.97±0.15)mm,卵重(0.046±0.013)g,受精率为(42.72±27.82)%,孵化率为(51.61±32.41)%,出苗量为(4.44±5.67)万尾。与野生中华鲟相比,人工养殖中华鲟成熟个体体格、繁殖力和繁殖效果均有下降趋势,人工保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99.
卡氏住白虫(Leueocytozoon caulleryi的裂殖子和配子体是从天然感染鸡的外周血液、肝、脾及其他内脏组织采取。通过透视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裂殖子呈圆形或卵圆形,外包有两层膜,外膜较薄,内膜比较厚,内含有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核,在核中央有一核仁、核酸糖小体、食物空泡,具有一个管状嵴的线粒体和1~2个脂类包含体。 卡氏住白虫雄性和雌性配子体都具有三层明显的膜,但成熟的配子体仅见到两层膜。雌雄配子体含有细胞核、核仁、核酸糖小体、食物空泡、管状嵴的线粒体、内质网、雄配子体较小而细胞核较大。雌配子体染色较雄配子体深,并含有较发达的内质网。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木材表面存在纹理、凹凸结构、边缘颗粒和弱边缘等特点,对其直接运用Snake模型进行分割难以得到有效边缘提取,因此提出运用改进的GVF Snake模型和维纳滤波相结合对其进行分割。首先对木材图像进行维纳滤波使得纹理变得平缓,同时可以使得缺陷边缘得到有效保留,再对其进行GVF Snake模型分割。该算法对初始轮廓的选择敏感度降低,拓展性增强,可以使得轮廓曲线更加快速地收敛到缺陷边缘,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现象,提高对弱边缘和凹凸图像分割效果,分割结果更加清晰、连贯,具有良好的实时性。为木材表面缺陷的分割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拓宽了snake模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