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3篇
  免费   774篇
  国内免费   1776篇
林业   1757篇
农学   2290篇
基础科学   1386篇
  2691篇
综合类   4037篇
农作物   816篇
水产渔业   562篇
畜牧兽医   2169篇
园艺   441篇
植物保护   108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472篇
  2016年   536篇
  2015年   703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738篇
  2012年   835篇
  2011年   1007篇
  2010年   878篇
  2009年   873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891篇
  2006年   781篇
  2005年   738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417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351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73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江苏玉米纹枯菌的菌丝融合群及致病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纹枯病是江苏省春、夏玉米上近年来发生普遍、危害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是由丝核属(Rhizoctonia DC.ex Fr.)真菌侵染引起的,丝核菌可分为不同的菌丝融合群,不同融合群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在麦类纹枯病菌的研究中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892.
 自80年代以来,苏北地区徐州、淮阴、盐城、南通、扬州等市小麦生长中后期出现的黄枯叶现象相当普遍,90年后发生更趋严重。1992、1994年有些市(县)较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893.
 近几年来,山东省番茄病毒病发生严重。黄瓜花叶病毒(CMV)是主要的病原病毒之一,分布广、为害重,引起的症状变化大。  相似文献   
894.
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系人参苗期主要病害,发病率一般在8%-32%,严重者可达40%。  相似文献   
895.
樱桃致死黄化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镜下,樱桃致死黄化病株筛管细胞中,观察到典型的类菌原体,大多数为球状,大小为132-321×168-520nm,无细胞壁,仅有双层细胞膜。抗菌素试验表明,四环素对本病具一定的治疗效果;而青霉素无效。初步认为此病为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896.
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质进入叶绿体与症状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感染黄瓜花叶病毒(CMV)、健康和转外壳蛋白(CP)基因的烟叶以原生质体法制备纯化的叶绿体。经SDS-PAGE电泳,银染色,比较其蛋白质图谱。用CMV外壳蛋白游离亚基制备的抗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1.CP存在于CMV侵染的烟叶绿体中。2.叶绿体中CP的浓度和花叶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表达CP的转基因烟草叶绿体中未测出CP存在。根据以上结果,认为CMV侵染的烟花叶症状产生与CP进入叶绿体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泳对来自太湖稻区的10个水稻稻瘟病菌株和2个禾本科杂草瘟菌的可溶性蛋白及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菌体可溶性蛋白可呈现16~25条电泳谱带,其中在Rf值为0.23,0.33,0.44的3条谱带为122个菌株所共有,没有发现生理小种特异性谱带。对12个菌株α-酯酶同工酶的分析表明,在所有菌株同工酶谱带中可分辩出具有不同迁移率的12条谱带,据此可将菌株分为8个不同的同工酶谱带类型。同时表明,α-酯酶同工酶在太湖稻区稻瘟病菌中存在丰富的多态性,但其谱带类型与病菌生理小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8.
人工接种及病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感病品种情况下,气温决定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否和潜育期的和短衣病斑长度;病害发生的最低温为12℃,发病最适温度为25-30℃以上,而湿度决定此病发病率及严重度。结合主成分分析,该病在田间的流行取决于温度/湿度及降雨量。台风暴雨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899.
小麦离体叶段鉴定白粉病抗性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90年4月至1994年4月对小麦离体叶段鉴定白粉病抗性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灭菌条件下,以在培养皿中垫两层滤纸,用6BA作保绿主,超过人主至进行鉴定效果较好。(2)保绿剂的浓度低,发病快、退绿早,反之反病慢、退绿晚。其最适浓度是:苗期6BA为60-100ppm、苯咪唑为60ppm ;成株期6BA以80-150ppm为佳。(3)份病快、退绿迟的角度出发,鉴定材料以株龄小、叶龄短的初展  相似文献   
900.
作者应用生物间遗传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河北省的小麦品种与叶锈菌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供试的叶锈菌是来自河北省的177个标样,供试的28个小麦品种包括河北省的主要生产品种、区试品种(系)抗源和新鉴别寄主。用毒力频率法分析品种与叶锈菌群体的关系,有6个品种即鉴61、保麦2号、翼植88-5163、石86-2848、唐86-4043和百农3217表现较抗病。根据这6个品种对叶锈菌群体的反应、列出33种不同的毒性公式,在此基础上,根据若干品种对叶锈菌群体同时表现抵抗或感染计算抗性组合,为品种合理布局选择最佳组合,在小种鉴定方面,用新鉴别寄主对177个菌株的反应鉴定出频率在3.4%以上的小种8个,其中以V1,9-16和V1,9-12,14-16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3.6%和10.7%,也是近两年来北方冬麦区常出现的小种类型。在小种鉴定的基础上,根据28个品种与6个优势小种互作所出现的浸染型来推导品种和叶锈菌的基因型,共推导出7个抗性基因分散在不同的品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