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5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753篇
林业   633篇
农学   732篇
基础科学   431篇
  827篇
综合类   2884篇
农作物   490篇
水产渔业   370篇
畜牧兽医   1032篇
园艺   433篇
植物保护   44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NC006233)设计引物,以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糖蛋白gJ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用DNAStar软件分析酣蛋白的抗原性,选择抗原性强的140aa-483aa片段,克隆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获得大小为65.2ku的重组蛋白,命名为卜出,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60.8%;Westernblot分析表明r-gJ具有较强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932.
为了综合评价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模式在黄颡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选取IPA模式、常规池塘养殖(UPA)模式和野生环境(WE)下的黄颡鱼各50尾为研究对象,在养殖322 d后对其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 IPA组黄颡鱼的成活率显著高于UPA组(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略低于UPA组(P>0.05)。2) IPA组和WE组黄颡鱼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低于UPA组(P <0.05); IPA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WE组(P<0.05),而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 IPA组和UPA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WE组(P<0.05); IPA组血清中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 IPA组血清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WE组(P<0.05); IPA组血清中肌酐、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4) IPA组和WE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 IPA组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而显著低于WE组(P<0.05); IPA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UPA组(P <0.05); 3组黄颡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苯丙氨酸+酪氨酸,且IPA组和WE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高于UPA组(P<0.05); IPA组和WE组黄颡鱼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且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由此得出,IPA组黄颡鱼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较好的体形,其肌肉营养品质优于UPA组黄颡鱼,且健康状况也优于UPA组黄颡鱼,但仍差于WE组黄颡鱼。因此,应进一步优化IPA的环境条件(如流速因子、养殖密度等)以及人工配合饲料配方以迎合消费者对于黄颡鱼营养和味道的需求。  相似文献   
93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直链/支链淀粉和淀粉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4×3双因子设计,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960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肉鸡,饲粮直链/支链淀粉分别为0.11、0.23、0.35、0.47,淀粉酶的添加量分别为0、3000、6000U/kg。试验期为21d。试验测定了肉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直链/支链淀粉为0.23的饲粮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以直链/支链淀粉为0.47的饲粮组最高(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6000U/kg淀粉酶显著降低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但对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二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2)能量、粗蛋白质、干物质、粗脂肪以及钙表观消化率以直链/支链淀粉为0.11的饲粮组最高(P<0.05),直链/支链淀粉为0.47的饲粮组最低(P<0.05);饲粮中添加淀粉酶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二者的互作效应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喂直链/支链淀粉为0.23和淀粉酶添加量为3 000 U/kg的饲粮可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34.
基于四环素调控系统构建白蛋白(albumin,Alb)启动子调控大鼠uPA(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uPA)转基因肝特异性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pLVX-Alb-TetOne-TRE-ruPA-T2A-CopGFP(pLATTRUTG)。以CTG0875-2-1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大鼠的uPA(ruPA)基因,3’端添加Flag标签,In-Fusion克隆至pLVX-Alb-TetOne-TRE-T2A-CopGFP(pLATTTG)质粒中,得到慢病毒载体pLVX-Alb-TetOne-TRE-ruPA-T2A-CopGFP(pLATTRUTG),所构建质粒经测序和酶切鉴定。将pLATTRUTG瞬时转染293T细胞,转染后24 h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CopGFP表达;接着向6孔细胞培养板内加入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48 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opGFP表达(包括未加Dox的孔),随后收集细胞以提取总RNA和总蛋白,用于RT-qPCR检测ruPA及报告基因表达和Western blot检测标签蛋白Flag表达。酶切和测序确证我们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pLATTRUTG;瞬转293T细胞后,24 h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零星细胞(约占0.1%)发弱的绿色荧光,加Dox 48 h后所有细胞展现强的绿色荧光,而不加Dox的孔内仍然只见到零星细胞(约占0.1%)发弱的绿色荧光。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不加Dox的细胞相比,加Dox的细胞中ruPA、报告基因CopGFP和Flag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果提示,成功基于四环素调控系统构建Alb启动子调控大鼠uPA转基因表达的慢病毒载体pLATTRUTG,为相关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5.
为定量分析贵州省临床用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活疫苗中病毒含量,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B基因序列(登录号:M17321.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来自6个不同厂家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进行含毒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建立了可用于PRV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中标准品各稀释度质粒拷贝数与Ct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0.97X+33.66(R^2=0.999),该方法最低检测病毒含量为3.19×10~1拷贝/μL,敏感性高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应用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贵州省临床用6个厂家生产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的病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种市售猪伪狂犬病活疫苗(A~F)中病毒含量分别为1.67×10~7、4.83×10~5、2.64×10~6、4.27×10~7、3.39×10~6和3.68×10~5拷贝/μL,来自不同厂家的疫苗病毒含毒量存在明显差异,最大差异可达116倍,其中来自A、D厂家的两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具有较高的含毒量。本试验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病毒含量的快速检测和评价,对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的质控和临床用疫苗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6.
2016年5月2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双猫头湖发现了遗鸥。2016年和2017年,利用无人机监测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遗鸥新的繁殖群、繁殖地进行了考察。计数遗鸥810只,约410个繁殖对。繁殖地为湖上2个岛,植被稀疏。另观察到其他鸟类48种。遗鸥食物来源为数量巨大的摇蚊类和豆娘。此次发现为遗鸥在我国繁殖地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937.
文章旨在评估甜菜碱对热应激条件下肉鸭血液指标、电解质、气体分压和盲肠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48.6g当天孵化的肉鸭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日粮处理分为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自由采食),处理1组为热应激条件下添加1500mg/kg甜菜碱,处理2组为热应激条件下5点~10点以及17点~20点饲喂含1500mg/kg甜菜碱日粮,处理3组为热应激条件下17点~10点饲喂含1500mg/kg甜菜碱日粮,试验共进行42d。结果显示:饲喂甜菜碱日粮的肉鸭较对照组体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肉鸭血液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均低于甜菜碱组(P<0.05)。不同饲喂时间的甜菜碱组肉鸭电解质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肉鸭血液二氧化碳分压、氧气分压、细胞外液碱浓度、碳酸氢盐和总二氧化碳浓度均低于甜菜碱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甜菜碱组肉鸭盲肠中总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的浓度较高(P<0.05),而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含量较低(P<0.05)。因此,与自由采食相比,在上午和下午限制饲喂甜菜碱日粮或17~10点饲喂甜菜碱日粮显著提高了热应激条件下肉鸭的生长性能和生物学参数。  相似文献   
938.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日粮类型(玉米、小麦和高粱)对1~14 d肉仔鸡常量和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一致的1日龄AA肉鸡5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设计3种日粮,分别以玉米、小麦或高粱原料为主,3组日粮的代谢能、粗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维持一致,试验共进行14 d。结果表明:除了钙的含量例外,玉米、小麦或高粱型日粮其他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表现一致(P> 0.05)。14 d肉鸡各元素沉积系数的变化由0.24(镁)到0.64(钠),其中钠沉积系数在第3天最高(P <0.05);肉鸡日粮对各常量元素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差异(P <0.05);3~7 d常量元素沉积系数显著降低(P <0.05);日粮类型显著影响3 d肉鸡钙的沉积系数,显著影响5 d肉鸡镁的沉积系数及磷的沉积系数(除了14 d)和钠的沉积系数(除了3 d)(P <0.05);小麦型日粮较玉米和高粱型日粮显著降低了钠的沉积系数(P <0.05);日粮类型和日粮对常量元素沉积系数的影响无显著交互作用(P> 0.05)。;肉鸡日粮对所有微量元素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在第3天表现为最高(P <0.05);日粮类型显著影响第7天铁、锌和锰的沉积系数(P <0.05),显著影响第9天铜的沉积系数(P <0.05);日粮类型和肉鸡日粮对微量元素的影响无显著交互作用(P> 0.05)。结论 :肉仔鸡对日粮无机矿物质的利用率较低,日龄对矿物元素的沉积量具有显著影响,但玉米、小麦或高粱型日粮对肉仔鸡常量和微量元素沉积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39.
为探讨苜蓿干草捆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含水量为15%、打捆密度为150kg/m3的苜蓿草捆在不同贮藏时间(1、10、30、90、180、360d)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苜蓿干草的粗蛋白(CP)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与贮藏1d时相比,不同贮藏时间段苜蓿干草的C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从CP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2级。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360d时的NDF含量显著高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NDF含量(P<0.05);从N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10d之后ADF含量开始显著增加(P<0.05);从A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贮藏时间在30d以上的苜蓿干草DMI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30d之内的DMI值(P<0.05);从DMI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3级。贮藏时间在90d以上的苜蓿干草DDM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DDM值(P<0.05);从DDM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的RFV值显著降低(P<0.05),且在贮藏180~360d的时间段内,RFV值下降幅度较大;从RFV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综合比较,苜蓿干草在贮藏180d之后营养价值大幅度下降,因此,在贮藏180d之内出售或者饲喂家畜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940.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及含量测定,并探索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LC-MS分析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在HPLC优化条件下用标准品对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MTT法和ELISA试剂盒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2、IL-4生成的影响,以及总黄酮对肝脏KCs细胞的增殖和NO、NOS含量的影响;运用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和血清溶血素HC50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黄豆黄素和穗花杉双黄酮,其中,芒柄花素含量高达52.48%,其次为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含量为11.20%。在2.5~100 μg/mL总黄酮作用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在20 μg/mL时脾淋巴细胞增殖率和IL-2的分泌量分别高达217.62%和159.661 p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40 μg/mL时,脾淋巴细胞IL-4的分泌量高达149.274 pg/mL,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KCs细胞的增殖及NO和NOS分泌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60 μg/mL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KCs细胞增殖率达67.77%,NO和NOS的分泌量分别达180.106和29.942 μmol/L(P<0.01)。此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能明显促进小鼠体内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增加。综上表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和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相关免疫细胞因子和抗体的产生与释放等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