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46篇 |
免费 | 702篇 |
国内免费 | 118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87篇 |
农学 | 778篇 |
基础科学 | 821篇 |
1329篇 | |
综合类 | 6544篇 |
农作物 | 963篇 |
水产渔业 | 557篇 |
畜牧兽医 | 2120篇 |
园艺 | 998篇 |
植物保护 | 6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298篇 |
2022年 | 674篇 |
2021年 | 677篇 |
2020年 | 639篇 |
2019年 | 627篇 |
2018年 | 414篇 |
2017年 | 673篇 |
2016年 | 465篇 |
2015年 | 695篇 |
2014年 | 634篇 |
2013年 | 810篇 |
2012年 | 1162篇 |
2011年 | 1167篇 |
2010年 | 1133篇 |
2009年 | 994篇 |
2008年 | 1021篇 |
2007年 | 844篇 |
2006年 | 728篇 |
2005年 | 598篇 |
2004年 | 314篇 |
2003年 | 206篇 |
2002年 | 212篇 |
2001年 | 226篇 |
2000年 | 198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DS45-2菌株产生的抗菌蛋白对棉花黄萎病有较强的抗性。用NB培养基摇床振荡培养DS45-2菌株(30℃,180r/min,48h),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得到抗菌蛋白。经分析,抗菌蛋白对热稳定;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均不敏感,对蛋白酶K部分敏感;在碱性条件下稳定,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减弱。抗菌蛋白经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层析后,分离纯化出一个抗菌蛋白0组分,经SDS-PAGE检测分子.质量约为23 kDa。 相似文献
992.
海河流域近40年来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线性统计与滑动平均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海河流域40 a(1960-1999)来降水与气温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流域降水与气温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40 a来海河流域年降水呈下降趋势,而气温则呈上升的趋势,流域降水年际变化较为明显,年降水量极值比为2.31,变差系数Cv值为0.18;流域气温年际变化不太明显,年均气温极值比为1.32,变差系数Cv值为0.06.流域降水与气温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总的趋势是降水由太行山、燕山迎风区分别向西北和东南两侧减少,气温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收集验证完善得到的PPI协议实现了上位机对PLC的监控,将西门子S7—200PLC与各个控制节点相连,上位机通过控制PLC来实现自动和手动控制各个节点,以实现节能型日光温室温度监控系统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四川省土壤温度状况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温度状况(STR)在现代土壤系统分类中是确定土壤分类单元的重要诊断特性。利用四川省160个气象站点的多年年均和月均地面气候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分析不同气象因子与地形因素对土壤温度(土温)的影响,然后以显著影响的因子为辅助变量,采用回归克里格法预测四川省STR的空间分布,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与基层分类划分标准中有关STR的定量诊断指标,对四川省STR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经度、纬度与海拔对土温有显著影响,在高级分类划分标准下,四川省STR以热性、温性、寒性为主,部分区域为永冻、冷性、高热;在基层分类划分标准下,四川省STR以热性、温性、冷性为主,部分地区为高寒性、近寒性、亚寒性、高热性。四川省STR分析为四川土壤系统分类与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明确生物质炭等改良剂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南方红壤旱地改良剂的合理施用及评价不同改良剂对旱地红壤肥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西旱地红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CK、Ca(过氧化钙,1.72 g/kg)、C(生物质炭,21.46 g/kg)、C+Ca(过氧化钙,1.72 g/kg;生物质炭,21.46 g/kg),利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LFA),研究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量和组成以及土壤酶活性、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红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土壤提高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增加蔗糖酶(INV)、淀粉酶(AMY)及脲酶(URE)活性,特别是配施(C+Ca)显著提高土壤活性碳含量及酶活性。PLFA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的大小顺序为:C+CaCCaCK;各处理土壤细菌的相对丰度最大,大约占微生物总含量的80%,放线菌次之,大约占微生物总含量的13%~15%,而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较低。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增加了革兰氏阴性菌(GN)/革兰氏阳性菌(GP)值,尤以C+Ca处理增加幅度最大。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添加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计算主成分的综合得分,配施(C+Ca)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MBC、DOC和土壤INV酶活性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结构的主要因子。因此,施用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能够明显提高旱地红壤微生物生物量,改变红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激发红壤酶活性,且配施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98.
不同降水年型黄土高原半干旱撂荒草地水分收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六道沟流域半干旱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根据2014—2017年连续观测得到的降水量(P)、蒸散量(ET)、土壤贮水量(S)和植被组成等数据,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撂荒草地的水分收支特征。结果显示:(1)观测前期平水年下0—5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以第三年的一场暴雨(109.60mm/d)为分界,后期土壤贮水量总体增加,但波动幅度大增,受蒸散量增加的影响,土壤水分消耗明显;(2)年总蒸散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平水年下,地表蒸散年际变化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丰水年下,地上生物量的作用明显;(3)水分收支呈现季节性,2—6月为撂荒草地的缺水期,7月—次年1月为丰水期,四年观测结果显示草地处于总体水分亏缺状态(总亏缺165.60mm),存在对深层土壤水(50cm以下)的大量消耗。研究结果表明:撂荒草地水分的持续损失是导致撂荒草地发生演替的重要原因,演替过程中植物深层土壤水的大量消耗可能会导致形成的次生草地土壤水分条件更差,需要加强人为干预措施,防止草地再次退化。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缓解化石能源的不足,开发生物质清洁高效燃烧的利用方式,采用农业废弃物(稻壳、秸秆)和R90煤粉作为再燃燃料在恒温沉降炉上进行再燃脱硝试验。针对燃料种类、化学计量比(stoichiometric ratio)、停留时间、燃料粒度、再燃比等因素对再燃脱硝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秸秆、稻壳)的再燃脱硝能力明显高于煤粉,其中秸秆再燃脱硝效率最高,稻壳再燃脱硝效率中等,煤粉最低,不同的挥发分含量是造成农业废弃物(秸秆、稻壳)与煤粉再燃脱硝率差别的最主要原因。再燃脱硝率随再燃区化学计量比(SR2)的提高逐渐降低。SR2增加,燃料热解析出的还原组分被氧竞争性地消耗,导致NO还原反应弱化,再燃脱硝率降低。SR2对农业废弃物秸秆和稻壳再燃脱硝率影响明显强于煤粉,再燃比20%工况,SR2从0.8增加到0.9,秸秆再燃脱硝率减少了20.12%,稻壳减少20.07%,煤粉减少了8.38%。燃料粒度的改变将影响颗粒的升温过程,在相同条件下,较细的燃料颗粒能更快速释放出更多的挥发分,可以提供再燃还原NO所需的更多的还原物质,对提高再燃脱硝率是有利的。再燃停留时间增加,在富燃料条件下再燃燃料与NO的反应时间延长,有利于NO消减。采用农业废弃物秸秆、稻壳作为作为再燃燃料,合理的再燃停留时间在600 ms以内,明显低于煤粉。通过调整再燃比可以获得适合的再燃脱硝率,农业废弃物秸秆、稻壳的合理再燃比在15%~20%之间。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本研究调查了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NE)推荐施肥在西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明确该方法在西北旱地小麦推荐施肥中的可行性.[方法]在陕西渭北旱塬两年共布置15个田间试验,所有试验均设置两个处理: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和农户习惯施肥(FP).在小麦成熟期采集小麦样品和0—1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