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79篇 |
免费 | 1645篇 |
国内免费 | 287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504篇 |
农学 | 1405篇 |
基础科学 | 1392篇 |
2948篇 | |
综合类 | 14562篇 |
农作物 | 2366篇 |
水产渔业 | 1544篇 |
畜牧兽医 | 4963篇 |
园艺 | 2173篇 |
植物保护 | 1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7篇 |
2023年 | 609篇 |
2022年 | 1370篇 |
2021年 | 1328篇 |
2020年 | 1207篇 |
2019年 | 1210篇 |
2018年 | 841篇 |
2017年 | 1351篇 |
2016年 | 878篇 |
2015年 | 1491篇 |
2014年 | 1469篇 |
2013年 | 1846篇 |
2012年 | 2679篇 |
2011年 | 2708篇 |
2010年 | 2601篇 |
2009年 | 2364篇 |
2008年 | 2404篇 |
2007年 | 2153篇 |
2006年 | 1679篇 |
2005年 | 1338篇 |
2004年 | 859篇 |
2003年 | 537篇 |
2002年 | 517篇 |
2001年 | 528篇 |
2000年 | 443篇 |
1999年 | 189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8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7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讨不同添加剂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青贮的影响,以营养生长期白三叶为原料,分别设计对照、添加甲酸(6 mL/kg)、蔗糖(2%)处理,袋装密封青贮36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甲酸或蔗糖都能显著改善白三叶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极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值、乙酸和氨态氮含量(P<0.01),极显著增加乳酸含量(P<0.01)。添加甲酸或蔗糖显著提高白三叶青贮饲料的干物质保存率(P<0.05),显著提高ADF含量(P<0.05)。青贮之后,硝酸盐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992.
根据2005—2016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我国东海鲐鱼捕捞数据,结合关键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计算各年鲐鱼渔场经纬度重心,量化鲐鱼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进一步分析捕捞努力量在经度、纬度以及SST上的分布规律,并基于聚类法筛选出代表年份,评估异常气候事件对鲐鱼渔场内SST及渔场重心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鲐鱼渔场重心具有明显的年际和月间变化,7—9月渔场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且主要分布渔场SST为25~28℃。聚类分析将各月份渔场重心分为4类,其中2007和2015年渔场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此外,鲐鱼渔场内SST与尼诺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代表年份2007和2015年分别对应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上升,渔场重心逐渐北移;而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下降,渔场重心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研究表明,中国东海鲐鱼渔场时空分布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调控的海表面温度变化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3.
6-BA+GA3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及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球红葡萄为试材,研究了6-BA+GA3混合处理对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糖积累及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BA+GA3混合处理后,从果实缓慢生长期开始,果实中糖的积累以葡萄糖与果糖为主.果实的幼果期,6-BA+GA3处理降低了葡萄糖的相对含量,同时也降低了葡萄糖与果糖的比例;果实着色期,处理中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均比对照高,其中以10 mg/L 6-BA+40 mg/L GA3处理最显著,高出对照9.86%.酶活性的提高导致葡萄糖的积累速率明显加快;在果实成熟的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及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对照高,尤其在花后72 d表现尤其突出;在果实成熟后,6-BA+GA3处理降低了总糖与葡萄糖的含量而提高了果糖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禽类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主要侵害免疫器官,直接引起感染鸡的发病或死亡,更重要的是能引起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其他病原因子的易感性增强及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近年来随着反向遗传等新技术的应用,对该病毒的基因组及编码蛋白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该病毒主要结构蛋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本研究旨在定位和克隆水稻裂颖基因,为解析水稻裂颖性的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从籼稻品种湘早籼6号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个裂颖突变体(split husk 1, sh1),观察突变体的花器官和浆片形态,利用突变体与02428的F2群体定位目标基因,进一步通过定量 PCR 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sh1 突变体的颖花形态与野生型基本一致,能正常开花,但不能正常闭颖,裂颖的主要原因是浆片不能在开颖后正常萎蔫。sh1突变体的有效穗数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遗传分析表明,sh1的裂颖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SH1 基因定位在ID19827与ID19884两个InDel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10 kb。定位区间测序发现,突变体中丙二烯氧化合酶编码基因OsAOS1发生单碱基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SH1基因的突变显著降低了花器官中的茉莉酸含量,进而影响了茉莉酸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SH1基因通过影响茉莉酸的合成和信号转导调控水稻闭颖,OsAOS1可能是 SH1基因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98.
雌核发育草鱼的遗传结构分析和微卫星鉴别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卫星标记检测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根据纯合度的变化建立了雌核发育草鱼的鉴别技术。结果显示,8个位点共扩增出33个等位基因;在普通草鱼中,平均纯合度和PIC分别为0.203 1和0.552 8;在雌核发育群体中,则为0.716 1和0.357 2;2个群体间遗传相似度为0.873 3。其中,5个位点在雌核发育草鱼中纯合度明显提高,雌核发育草鱼在这5个位点的扩增总条带数为5~7个,普通草鱼则为8~10个,由此可100%区分2个草鱼群体。通过概率计算,理论鉴别概率达到99.92%。研究表明,雌核发育技术对草鱼的群体遗传结构改变较大,是快速建立纯系、固定优良性状的有效手段;根据群体遗传纯合度的改变、扩增条带数目差异,应用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简单、有效地区分雌核发育群体(或与之相似的高度近交群体)与普通群体。 相似文献
999.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包括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蛋白的功能鉴定和表达谱研究。蛋白质组学作为转录组学研究的一个互补内容,已成为系统研究植物应答病原物侵染的蛋白质表达谱和翻译后修饰的有力工具。水稻作为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单子叶植物,是研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理的理想模型。因此,着重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水稻响应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物侵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和水稻与病原物互作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00.
垄作栽培对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传统平作和垄作对小麦植株形态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麦田相比,垄作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变小,而倒四和倒五叶变大,有利于构建“松塔型”的理想株型;灌浆中期垄作小麦各叶位叶片干重高于传统平作小麦的相应叶位叶片,而收获前又低于传统平作小麦的相应叶位叶片;垄作小麦开花期茎秆的干重高于传统平作小麦,而收获前又低于传统平作小麦,表明垄作小麦的茎秆和叶片对籽粒的贡献大于传统平作小麦;垄作栽培使小麦各节间,尤其是基部节间缩短,株高降低,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垄作栽培提高了小麦的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以及籽粒容重。与传统平作相比,小麦垄作栽培更有利于构建理想株型,更好地发挥群体功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