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5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林业   284篇
农学   180篇
基础科学   146篇
  284篇
综合类   1543篇
农作物   310篇
水产渔业   156篇
畜牧兽医   407篇
园艺   195篇
植物保护   12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61.
海南2种马尾藻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2种生物量最大的马尾藻品种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根据马尾藻藻体、固着器、主干、分枝、藻叶、气囊和生殖托等主要部位的形态特征,结合ITS基因序列相似性比对结果,将其鉴定为刺托马尾藻和匍枝马尾藻。这为马尾藻物种多样性、深加工利用以及马尾藻资源保护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2.
加热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与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加热温度对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和凝胶特性的影响,并探讨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与凝胶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将活AA鸡20只(40日龄)屠宰,取鸡胸肉在-18℃下储存,用于提取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用圆二色谱(CD)研究加热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变化;使用流变仪测定加热温度对肌原纤维蛋白的流变性质参数储能模量G’和相位角正切值 (Tanδ)的影响;将肌原纤维蛋白在不同温度下制备成凝胶,运用质构仪研究成胶温度对凝胶硬度和弹性的影响;用低场核磁共振仪(NMR)测定不同加热温度下成胶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弛豫时间T2,以此研究不同温度下制得凝胶的水分布特性。利用SPSS17.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等处理,以便阐明加热温度与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及其凝胶特性的关系。【结果】加热温度显著影响肌原纤维蛋白的二级结构。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逐渐降低。在30℃时α-螺旋含量为95.77%,加热温度在30-40℃以及70-80℃之间时α-螺旋含量变化很小,在40-70℃之间显著下降(P<0.05),到80℃时下降到45.05%。 β-折叠含量在30-45℃之间随温度上升缓慢增加,在40-70℃之间显著增加(P<0.05),超过70℃后含量仅略有增加;在30-80℃加热范围内,β-折叠含量从0.20%增加到12.65%。α-螺旋含量降低代表蛋白质分子展开程度增加,而β-折叠含量增加代表蛋白质分子间聚集程度增加。加热温度影响肌原纤维蛋白的流变性、质构特性和水分布特性。G’开始增加时的温度为42℃,表明肌原纤维蛋白在此温度下开始胶凝。在42-50℃之间,G’迅速增加到峰值177 Pa,之后G’迅速下降 (50-55℃),在55-75℃范围内G’再次快速增加;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硬度在40-75℃内随温度上升而显著增大,在75℃时硬度达到最大值51.4 g。凝胶弹性在55℃达到弹性最大值0.754;在NMR图谱中T2有 3个峰,其中T22表示不可移动水,肌原纤维蛋白成胶温度在40-60℃内的凝胶T22值随加热温度上升从403.7 ms降到265.6 ms,即T22向快弛豫方向移动,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移动性降低。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加热温度、β-折叠含量与凝胶G’和凝胶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均高于0.849,说明加热引起了蛋白质分子展开、聚集、并导致蛋白质分子胶凝、凝胶的G’及硬度显著变化。α-螺旋、β-折叠含量与凝胶的弹性和T22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加热温度对α-螺旋含量、β-折叠含量和G’的影响,发现加热温度超过40℃时,加热同时导致肌原纤维分子展开、分子间聚集和胶凝;并发现展开后的肌原纤维蛋白分子部分重排成β-折叠结构是导致凝胶G’增加的关键因素;分析加热温度对β-折叠含量和凝胶硬度的影响,发现β-折叠结构含量增加也是导致凝胶硬度增加的关键因素。【结论】肌原纤维蛋白从30℃加热到80℃时,其α-螺旋含量显著下降,β-折叠含量显著提高,加热引起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肌原纤维蛋白在42℃开始胶凝。凝胶硬度在75℃时达最大值51.4 g。加热温度、β-折叠含量与凝胶的G’和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加热过程中β-折叠含量增加是导致凝胶G’和硬度增加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3.
[目的]分析中国与南亚水稻恢复系资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为引进与利用南亚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按照NCⅡ设计,将来自中国和印度等国的37份恢复系材料分别与46A、泸98A和德香074杂交,获得111份杂交种作为试验材料.在四川泸州和德阳两个环境下,分析8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在两种环境下,8个性状在组合间、恢复系间、不育系间、不育系×恢复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各组合间基因效应确实存在着遗传差异;亲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这些性状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恢复系对杂种一代性状的影响大于不育系.来自印度和孟加拉的9份材料的有效穗一般配合力在两个环境中都排在前15位.[结论]中国与南亚恢复资源产量性状配合力有一定的差异,印度和孟加拉资源有效穗配合力好于中国资源,中国资源其他性状一般配合力优于南亚来源材料.  相似文献   
964.
玉米自动化考种过程的粘连籽粒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自动化考种过程籽粒粘连导致穗粒数统计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遗传算法(GA)与改进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相结合的分割方法(GA+改进PCNN),对粘连玉米籽粒图像的分割问题进行研究。采用数学形态学和wiener滤波对待分割图像去噪,基于小波变换进行多图像融合得到新图像;利用遗传算法寻找改进PCNN模型中参数β、αE和VE的最优解并进行图像分割。结果表明:1)本研究方法对粘连玉米籽粒的分割准确率为98%;2)本研究方法的交叉熵、区域内部均匀性、形状测度维和区域对比度指标依次为0.079 4、0.975 4、0.878 5和0.869 2,总体优于OTSU、改进分水岭、迭代法全局阈值和未改进PCNN分割算法;3)本研究方法的单幅图像处理时间为22.07s,用时长于各比较算法,但分割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965.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江西省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两步聚类法优化了农户分化类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水稻单产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农户响应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比例仅为47.4%,传统农户和专业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比例偏低。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的家庭水稻单产为7.087 t/hm2,高于未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显著提升了水稻单产,这一结果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实现集约化生产、采纳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改善土壤质量和采纳新品种提升水稻抗病害性能的渠道来提高水稻单产。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粮食主产县、双季稻种植均显著强化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水稻增产作用。因此,在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下,建议要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农地流转、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和水稻新品种的获取成本,加大对从事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粮食主产县和双季稻种植区域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966.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为链上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企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因信息不对称、不能实施有效监管等问题导致融资企业信用不足,无法获得融资或融资额度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融资企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利用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相关技术,以饲料加工企业融资过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基于"物联网+区块链"的饲料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融资企业的质押信息和生产经营活动在平台上公开透明、数据为链上企业共享,便于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和简化融资流程,增强了企业活力,助推饲料供应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67.
首次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是成本最小化。分析了实现成本最小化的3个管理原则,即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兼顾、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提出了几个与成本最小化相关的措施:体现存量资产的真实价值、制定资产配置标准、禁止“非转经”、模拟市场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96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ptimize the antifreeze protectant of attenuated Salmonella Cholerae C500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C500.The effect of four types of cryoprotectant (permeating,semi-permeating,non-permeating cryoprotectants and antioxidants)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C500 before and after cryopreserv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single factor test.Each cryoprotectant was set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mixed in equal volume of C500.After two weeks of cryopreservation in liquid nitrogen,becteria plate count was carried out to calculate the survival rate,and the best one of the permeating cryoprotectant,semi-permeating cryoprotectant,non-permeating cryoprotectant and antioxidants and their optimal concentrations were beneficial to the preservation of bacteria was initially selected.Finally,the four protectors selected were tested by orthogonal test of four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to get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formula.The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test showed that the best permeating,semi-permeating,non-permeating cryoprotectants and antioxidants were glycol,sucrose,PVP and glycine,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servation concentrations were 15%,6%,6% and 0.25%,respectively.The orthogonal test showed that each factor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C500.The optimal combination formula was 17% glycol,9.0% sucrose,6.0% PVP and 0.35% glycine.The optimal combination had the optimal effect at -80 ℃,the survival rate was 88.34% in 6 weeks,followed by liquid nitrogen group,-20 ℃ group and 4 ℃ grou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rotective agent obtained in this experiment greatly improved the antifreeze ability of C500 and its survival rate.  相似文献   
969.
氮对两个杂交中稻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近年选育的两个杂交中稻品种培两优986和培两优3076为对象,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获得最高产量,培两优3076应在主攻单株有效穗数的前提下增加单穗实粒数,而培两优986应兼顾单株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970.
从种源、性别及无性系3个层次,采用随机区组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对我国银杏叶5个产量指标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R型因子及Q型聚类结果表明:(1)12个种源可分为6类,山东、江苏、广西及福建属优良种源,山东和福建的雄株及江苏的雌株为性别最佳群体;(2)全国12个省86个无性系可以分成6类,其中山东45号、58号、59号及67号雄株、52号雌株及江苏的83号雌株为优良无性系,雄株优良无性系达4.65%;(3)我国叶用银杏的种源、性别及无性系间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目前叶用良种选育应遵循先确定种源,然后在种源内选择雄性或雌性无性系的原则;(4)雄株和雌株二大群体内均存有优良叶用资源,但雄株内筛选出高产叶用品种的可能性更大;(5)叶用银杏的地理生态型不明显,我国东部的山东、江苏和福建及南部的广西叶用资源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