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4篇
  免费   593篇
  国内免费   714篇
林业   869篇
农学   400篇
基础科学   368篇
  842篇
综合类   4558篇
农作物   669篇
水产渔业   578篇
畜牧兽医   982篇
园艺   754篇
植物保护   33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426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547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729篇
  2010年   738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687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4个种源(BLG、XS、LJD、JB)的蒙古莸种子培育出的实生苗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温度的处理(3、7、11、15℃),探究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各种源蒙古莸在不同光强度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规律,旨在阐明其对光照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其PSⅡ反应中心功能下降,更易失活,对光合器官造成伤害;蒙古莸主要通...  相似文献   
102.
本试验制备了3种兔出血症灭活苗,经对试验兔进行免疫对比试验,以1mL为免疫剂量,7d后检测,发现3种疫苗均可产生抗体。组织灭活苗、蜂胶佐剂苗、铝胶佐剂苗7d的抗体滴度分别为27.1、27.2、26.5;14d的抗体滴度分别为27.9、29.0、28.0;45d的抗体滴度分别为26.8、28.5、27.5;85d的抗体滴度分别为25.5、27.2、26.2;145d的抗体滴度普遍下降。在免疫攻毒试验中,第7、15、50、90d攻毒时,3种疫苗的保护率均为100%,对照组全部死亡;150d攻毒时,组织灭活苗、蜂胶佐剂苗、铝胶佐剂苗的保护率分别为25%、75%、50%。以上结果表明,3种疫苗都有很好的免疫效果,其中以蜂胶佐剂苗的抗体滴度更高,免疫保护期更长。  相似文献   
103.
土壤种子库是矿区植被恢复的重要因素,其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植被恢复潜力.本研究通过样地调查和室内萌发法对乌海新星煤矿区3种不同干扰条件下的土壤种子库及与其地表植被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新星矿区土壤种子库共有18种植物,隶属于7科16属,物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新星矿区土壤种子库平均储量较...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三峡水库干流和支流消落带145~180m范围内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56科129属150种,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优势科,绝大部分是单属单种的草本植物.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消落带的优势生活型,狗牙根、雀稗、苍耳等是库区消落带优势种.植物分布区系类型多样,以热带、温带成分为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多样性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热图结果表明,干流和支流消落带总物种数相差不大,但是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干流消落带植被均匀度明显高于支流消落带.环境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引起干流和支流消落带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5.
扁穗牛鞭草生长状况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扁穗牛鞭草在不施肥条件下的生物量、生长因子以及对土壤pH值、有机质、全量元素、水解N、有效P和速效K等测定,了解生长状况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增加,生物量显著降低,年均下降50.41%。株高和茎粗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茎长有升有降。而密度增加,年均上升13.74%。土壤pH略有下降,表层土壤有机质、全量元素、水解N、有效P和速效K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水解N、有效P和速效K等土壤有效养分降幅明显,年均分别下降26.73%,23.71%和7.31%,引起地力衰退,供肥力降低,导致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6.
利用8种不同佐剂制备了16种H9N2亚型禽流感(SS株)灭活疫苗,对疫苗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及疫苗吸收情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疫苗外观、剂型、黏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物理性状稳定;接种SPF鸡后3周,16种疫苗HI抗体效价均超过11log2;剖检显示,大多数疫苗残留较少.  相似文献   
107.
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密植条件下春玉米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贵州春玉米密植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贵州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为材料,设置3.0、4.5、6.0、7.5、9.0和10.5万株hm-26个密度,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和力学特性、空秆率、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增密后第3节长增幅最大,第3节单位茎长干重、穿刺强度和抗折力,第7节茎粗、干重和横截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密度对茎秆横截面扁率影响不显著。品种之间比较,先玉1171节间长,第3、5节的节间干重和第3节穿刺强度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第7节干重、节间粗、单位茎长干重、节间横截面积、横截面扁率和抗折力显著低于新中玉801。(2)倒伏率和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增密后先玉1171倒伏率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空秆率显著低于新中玉801。(3)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分别在9.3万株hm^-2和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增密后先玉1171比新中玉801增产10.28%,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更高。(4)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位高与倒伏率显著正相关,节间粗和单位茎长干物质对玉米茎秆抗折力的正向影响显著。产量与茎秆性状密切相关,株高对产量的正向影响最大。可见,不同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和籽粒产量对密度的响应有差异,新中玉801增密后茎秆节间短而粗,单位茎长干重较大,抗倒伏能力较强。而先玉1171由于在高密度下空秆率比新中玉801低,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因此高密度下产量更高。综合考虑茎秆性状和产量,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在贵州适宜密度分别为9.0万株hm^-2和8.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培养基激素配比,以及不同浓度的PEG、CuSO4和AgNO3等处理,对棉属四倍体野生棉种毛棉(G.tomentosum Nutt.Watt)进行了体细胞培养,获得了大量体细胞胚状体并实现植株再生。与四倍体陆地棉(G.hirsutum,cv.Coker 201)相比,毛棉体细胞培养难度较大,且体细胞胚畸形严重,萌发困难,但通过培养条件的调控可以得到大量胚状体和少量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激素组合0.1 mg.L-1 KT+0.1 mg.L-1 2,4-D诱导的愈伤组织较松脆,分化潜力高;PEG处理不利于毛棉的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的诱导,而不同浓度的CuSO4和AgNO3处理对于体细胞胚状体诱导和萌发以及植株再生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3.5 mg.L-1 CuSO4+0.5 mg.L-1IBA+0.2 mg.L-1 KT和3 mg.L-1 AgNO3+0.5 mg.L-1 IBA+0.2 mg.L-1 KT组合利于胚性愈伤的增殖和体细胞胚的萌发。  相似文献   
109.
为探明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杂草对农田的危害性,以氯化铵、硫酸铵和尿素溶液及土壤浸出液为介质进行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萌发试验,用扑草净、乙草胺、环嗪酮、果尔和氯磺隆等5种除草剂进行萌发前除草剂处理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除试验,以农达和环嗪酮进行茎叶除草剂处理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在0.05%和0.20%尿素介质中的萌发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显著水平分别达0.01和0.05),在其它介质中其萌发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种子萌发前除草剂处理后30 d,扑草净等5种除草剂各剂量处理的鲜重防效均达到97%以上,扑草净、乙草胺和环嗪酮各剂量处理、果尔每667 m220 m l和25 m l处理、氯磺隆每667 m22.0 g处理的株防效都在90%以上;在田间对加拿大一枝黄花茎叶喷施除草剂后60 d,农达和环嗪酮各剂量处理的防效达94.44%~100.00%,处理后100 d,环嗪酮各剂量处理的防效仍达91.11%~98.89%,而农达的防效则降至80.00%。可见,农田土壤中的氮素不利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的萌发,现有除草剂也可对其进行有效的防除。  相似文献   
110.
根据江西省11市1995~2004年数据,把江西省划分为3种类型区:产业结构未变化且处在工业化中期区(Ⅰ类地区);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升级区(Ⅱ类地区);农业经济发达期向工业化初期升级区(Ⅲ类地区),然后分析了各类型区耕地数量变化的差异。主要结论如下:三大类型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耕地减少的幅度呈逐渐缩小的趋势,经济发展对资源投入的依赖性在逐渐减少,各产业对耕地数量的变化影响程度在逐渐降低,耕地转化效益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