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521篇
  免费   21448篇
  国内免费   34281篇
林业   18263篇
农学   19320篇
基础科学   14565篇
  42854篇
综合类   70837篇
农作物   12378篇
水产渔业   9965篇
畜牧兽医   23567篇
园艺   7910篇
植物保护   11591篇
  2024年   1381篇
  2023年   2493篇
  2022年   4957篇
  2021年   5711篇
  2020年   6602篇
  2019年   9453篇
  2018年   8112篇
  2017年   10270篇
  2016年   9944篇
  2015年   11544篇
  2014年   11026篇
  2013年   12434篇
  2012年   14101篇
  2011年   13680篇
  2010年   12563篇
  2009年   11303篇
  2008年   9931篇
  2007年   10097篇
  2006年   9047篇
  2005年   7973篇
  2004年   5134篇
  2003年   4347篇
  2002年   3980篇
  2001年   3652篇
  2000年   3488篇
  1999年   3289篇
  1998年   2773篇
  1997年   2572篇
  1996年   2318篇
  1995年   2261篇
  1994年   2111篇
  1993年   1845篇
  1992年   1666篇
  1991年   1443篇
  1990年   1135篇
  1989年   1018篇
  1988年   848篇
  1987年   584篇
  1986年   494篇
  1985年   259篇
  1984年   228篇
  1983年   217篇
  1982年   221篇
  1981年   271篇
  1980年   205篇
  1979年   158篇
  1978年   131篇
  1975年   115篇
  1965年   140篇
  1964年   1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比较安徽黄山鱼鳞坑群短尾猴人工圈养前后的种群生态学和行为学资料表明,人工圈养:(1)降低了个体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增加了幼体的出生率和幼体死亡率,结果使种群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2)加速了猴群的分群进程;(3)使个体间的友好行为频率下降,社会联系减弱;同时,攻击行为频率上升,导致群体结构松散。文中分析了人工圈养中人工投饵、人为地限制猴群活动空间范围和游人对上述诸问题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改善和加强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2.
杏种子与种胚的超低温保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云  李嘉瑞 《种子》1995,(6):14-16
含水量为6.9%带有内果皮的种子,以-5Cmin^-1速率降至-80℃,放入LN2,在室温缓慢解冻,成活率可达91.5%。去掉内果皮含水量为7.1%的种仁,以上述方式保存,成活率也可达到88.2%。含水量是超低温保存杏种子最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冰冻保护剂DNSO对杏种子的超低温保存影响不大。含水量为4.8% ̄8.1%去掉子叶的种胚超低温保存后TTC染色成活率为82.8%,并能在MS培养基上发育为  相似文献   
93.
94.
以金优桂99、W6154S/特青、香S/GER-1等杂交组合为材料,从分蘖节位、茎杆粗细、穗粒结构等方面探讨“控蘖法”对杂交水稻的增产原因。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小麦新品种豫麦1O号的观察,认为该品种在上蔡县增产潜力较大。为充分发挥其增产优势,从整地播种,施肥浇水,中、后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6.
A paper published byKniehase & Zoebelein (1990) describes a new laboratory method to test the side effects of pesticides on the predatory mite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nd criticizes the laboratory test developed by 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pesticides and beneficial organisms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 (IOBC), West Palaearctic Regional Section (WPRS). The present publication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oth methods, responds to the criticism and mention the overall concept of the IOBC/WPRS Working Group including semifield and field test methods.In einer Arbeit vonKniehase undZoebelein (1990) wird ein neues Laborverfahren zur Prüfung der Nebenwirkung von Pflanzenschutzmitteln auf die RaubmilbePhytoseiulus persimilis beschrieben. Die genannten Autoren äußern sich kritisch über das seither von der Arbeitsgruppe Pflanzenschutzmittel und Nutzorganismen d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 (IOBC), West Palaearctic Regional Section (WPRS) praktizierte Verfahren. In der vorliegenden Arbeit werden die Vor- und Nachteile der beiden Prüfmethoden diskutiert. Einer Reaktion auf die Kritik folgt eine kurze Beschreibung der gesamten Konzeption der genannten Arbeitsgruppe, die auf einer Kombination aus Labor-, Halbfreiland- und Feldprüfverfahren beruht.  相似文献   
97.
三年来作者对于幼龄結果油棕的果穗和果实腐烂的症状、分布、蔓延为害,其发生条件和栽培管理的关系进行了詳細的調查和观察,并进行了病原分离、培养、田间人工接种和試探性化学保护等試驗。同时对果实离层組織的形成进行了切片检查。 結果指出海南十二个地区的幼龄结实棕园普遍出現的花、果、穗腐与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果腐是果实离体后从蒂部組織开始的。从腐果組織中經常可以分离到細菌、炭疽菌和鐮刀菌。多次田間接种証明这些菌对健康果实和果穗均无致病能力。大田喷药无效。看来,油棕果腐病是由于环境坏、管理差的条件下,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产生离层而与果柄分离,再由外界杂菌腐食脫果而致腐烂。可見,本病是屬于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  相似文献   
98.
小麦赤霉病流行预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952—1963年病害流行程度与穗期气象要素之間的相关性测定結果表明,各年发病程度与4月下旬至5月下旬(小麦抽穗至糊熟)特別是5月上中旬(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的降雨日数、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与同期的降雨量、平均气温相关不显著。稻桩上产生的子囊壳是本地区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初侵染的数量和流行程度有关,其数量积累决定于雨湿条件。小麦开花灌浆初期最易感病,此时期降雨日数是病害流行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十二年資料分析結果,病害流行可以分为六种类型:早期发生型;中期发生型;后期发生型;少雨限制型;低温限制型;生育提早限制型。根据1957—1963年預测圃小麦开花后二旬內的降雨日数与发病率的相关,以发病率为应变量求出迴归方程式:Y=6.61 X—48.35,为中期預測提出雨日指标。  相似文献   
99.
根据六六六泥团塞根有治螟效果的报导[黄山等,1956],为改进施药方法,我所于1957年进行土壤施药的盆栽药效測定,效果良好;1958年,田間防治試驗因处理时間太早(4月28日施药),效果不显;1960及1961年又进行田間試驗,因当年螟害輕微,防治效果也不够显著。据文献报导,六六六土壤施药,每亩用丙体六六六180克(折合数),对第一代二化螟防治效果良好,残效期达20—30天,并指出药剂系通过稻根内吸和沿叶鞘間上升的作用,杀死蛀入的蚁螟。昆明地区一般早栽田,栽秧后15—25天,正是螟卵盛孵期。1963年在昆明市郊区早栽田内,进行六六六土壤施药試驗,观察防治第一代三化螟的效果。試驗方法  相似文献   
100.
1962—1963年在四川省泸县地区进行油茶炭疽病的防治試驗。結果表明:采用营林措施(修除树上病部)和化学保护(噴射1∶1∶150波尔多液)的综合防治方法,病株防治效果可达89.77%,防止果病率达70.02%。严重病区,可在冬(12月)、春(2月)修除病部各一次(或可集中在2月进行),发病期間(4—8月)噴射波尔多液8—10次(条件不許可山区,也至少5次)。噴药宜連續性。上述措施,应进行2—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