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36篇
  免费   860篇
  国内免费   1513篇
林业   1124篇
农学   981篇
基础科学   742篇
  1634篇
综合类   8220篇
农作物   1303篇
水产渔业   851篇
畜牧兽医   2964篇
园艺   1233篇
植物保护   857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862篇
  2021年   817篇
  2020年   820篇
  2019年   723篇
  2018年   566篇
  2017年   856篇
  2016年   563篇
  2015年   845篇
  2014年   926篇
  2013年   1009篇
  2012年   1511篇
  2011年   1525篇
  2010年   1436篇
  2009年   1257篇
  2008年   1189篇
  2007年   1133篇
  2006年   870篇
  2005年   730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5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提出了一种双管双变压器结构的正反激组合变换器。该变换器电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该双变压器结构减少了单个变压器的原边匝数,从而降低了原边的铜耗,同时也使得低造型设计成为可能。文中着重对两变压器匝比相等和不等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在匝比不等情况下,正反激变压器功率分配可灵活设计。最后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92.
试验主要研究添加不同发酵菌剂的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otal mixed fermentation,TMF)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分为CON组(对照组)、T1组(添加NFK)、T2组(添加RJ)和T3组(添加CT-10),每组3个重复。各试验组以TMR为发酵底物,分别接种对应发酵菌种,装入发酵袋内,在室温条件下密封发酵一周后开袋,尼龙袋法测定瘤胃干物质消失率,产气量法检测瘤胃发酵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同的发酵菌剂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瘤胃干物质消失率、pH、产气量、气体成分、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在8 h时,T1和T3组瘤胃干物质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其他时间段差异不显著(P > 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培养液pH逐渐下降,体外培养1 h,T2组pH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各组挥发性脂肪酸(VFAs)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体外培养12 h时,T3组氨态氮(NH3-N)含量最高,为5.79 mg/dL,而T2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 0.05);微生物菌体蛋白(MCP)呈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趋势,培养1、3、12 h时,试验组MC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培养6和9 h,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在培养1 h时,不同的发酵菌剂对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 > 0.05);在培养9和12 h时,对照组产气量最高,且显著高于试验组(P < 0.05);各组H2产量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呈现上下波动状态;CH4和CO2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且不同发酵菌剂对其影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T3组(添加CT-10)延边黄牛瘤胃干物质降解效果较好,CT-10菌发酵效果与T2组(添加RJ)发酵效果相当,且可有效改善延边黄牛的瘤胃发酵特性,因此CT-10菌可应用于延边黄牛TMF的调制中。  相似文献   
993.
根据流感病毒A/Puerto Rico/8/34株NS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后,将NS1完整开放阅读框分别克隆于pMX载体和PET30a载体,成功构建了pMX-PR8-NS1和PET-PR8-NS1重组质粒。将PET-PR8-NS1重组质粒转化Jm109感受态大肠杆菌,诱导表达获得重组NS1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抗血清。同时,将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pMX-PR8-NS1、pCI-NF-KB、PMDSV和MDSV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逆转录病毒样粒子。将逆转录病毒样粒子感染MDCK细胞,利用嘌呤霉素进行抗性筛选。然后经过PCR、RT-PCR、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获得稳定表达PR8病毒NS1蛋白的细胞系,将之命名为MDCK-PR8-NS1细胞系。该细胞系的建立有望为深入开展流感病毒NS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以及为扩增NS1基因删除的流感病毒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994.
文章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黎麦秸秆对湖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为藜麦秸秆作为肉羊饲料原料提供数据基础.试验选用80只体重30 kg左右的健康断奶湖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按照日粮粗饲料分为0%、33.3%、66.7%、100%藜麦秸秆组(玉米秸秆分别为100%、66.7%、33.3%和0%),饲喂60 d后测定湖羊...  相似文献   
995.
黑曲霉木聚糖酶结构基因和5'调控区基因克隆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已报道的xynB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在合适的PCR反应条件下有效地扩增出了xynB的结构基因及其5'调控区序列片段,并克隆到pBS-T载体上,序列测定表明,该目的片段全长1 611 bp.通过序列分析:结构基因部分长744 bp,其中含有一个66 bp的内含子和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xynB基因的cDNA序列大小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上检索的木聚糖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9%.在翻译起始点上游92 bp和118 bp处找到转录起始位点和类"TATA"box的核心启动子区特征元件以及"CAAT"box,表明所克隆的调控区序列具有真核生物启动子特点,这为构建木聚糖酶高效表达载体,用于工业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以一株从自然发生新城疫病死的鹌鹑中所分离到的新城疫病毒(QNDV/89)为研究对象,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QNDV/89株的F全基因进行分段扩增、定向克隆到pUC119载体后,采用Sanger’s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出相应氨基酸序列。QNDV/89株F基因全长1662bp,单一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3个氨基酸的多肽,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R-R-F117,是NDV强毒株所特有的序列结构,这与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实验结果是相一致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QNDV/89株与F48E9株的核苷酸同源率高达99.22%,氨基酸的同源率为98.37%;而与弱毒株LaSota的核苷酸同源率为88.93%,氨基酸的同源率为90.42%。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流行于我国鹌鹑中的新城疫强毒融合蛋白基因序列,并与其它新城疫病毒进行了同源性比较,证明QNDV/89株核苷酸的变异引起了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部分改变。  相似文献   
997.
将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M基因和N基因从重组质粒pMD18-T—M—N中亚克隆至pBV220原核表达栽体上,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BVM—N。将pBVM—N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重组菌经温度敏感诱导表达,其细菌裂解物经SDS—PAGE可检测到分子质量约为19ku的目的蛋白,与M基因表达产物一致;经蛋白质分析软件Bandscan分析,其表达量可达19.1%;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被兔抗PRRSV血清所识别,与预期的M基因表达产物相一致,而N基因未获表达。  相似文献   
998.
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选用1995年、2000年、2007年3期的TM图像,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郑州市1995-2007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过程,并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12 a间,各土地类型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都在增加,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也呈上升趋势.预测结果表明,2007年以后的14 a内(2007-2021年)研究区内耕地将进一步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将逐渐减小;林地总面积也将减少,但草地的面积将变化不大;城镇用地将进一步继续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将放缓;水域面积将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机率单位法测定了常山、五倍子、乌梅和二花水提取物对结肠小袋虫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表明,常山、五倍子、乌梅和二花抗结肠小袋虫2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13.40、12.22、19.02、43.34g/L;6 h的LC50分别是12.80、5.824、7.619、23.32 g/L;12 h的LC50分别是8....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胡萝卜片培养短体线虫技术,测试不同培养时间和接种密度对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繁殖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培养条件下,每片胡萝卜(厚10 mm,直径3 cm)接种25头线虫雌虫,线虫的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前3周线虫的繁殖系数为6.24,线虫的群体数量增长缓慢;第3~6周线虫的繁殖系数略有增高,为8.99;第6~9周其繁殖系数高达17.88,线虫群体数量快速增长;之后,线虫群体数量增速下降,其繁殖系数降为1.42。在接种不同密度线虫的实验中,线虫的群体数量均显著增长,其繁殖系数在不同接种密度处理中差异不显著;随机挑取10头雄虫与雌虫,比较不同线虫密度对线虫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密度除对雌虫的b值(体长/头顶至食道腺与肠连接处长)有显著影响外,对雄虫和雌虫的其他形态特征测量值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