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13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BackgroundBovine papillomatosis is a type of proliferative tumor disease of skin and mucosae caused by bovine papillomavirus (BPV). As a 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 in cattle, it poses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dairy industry.Objectives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ct and clarif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BPV circulating in dairy cows in Xinjiang, China.Methods122 papilloma skin lesions from 8 intensive dairy farms locate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Xinjiang, China were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genetic evolution relationships of various types of BPVs were analyzed by examining this phylogenetic tree.ResultsTen genotypes of BPV (BPV1, BPV2, BPV3, BPV6, BPV7, BPV8, BPV10, BPV11, BPV13, and BPV14) were detected and identified in dairy cows. These were the first reported detections of BPV13 and BPV14 in Xinjiang, Mixed infections were detected, and there were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PV genotypes. Notably, the BPV infection rate among young cattle (< 1-year-old) developed from the same supply of frozen sperm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young cows naturally raised under the sa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ConclusionsGenotyping based on the L1 gene of BPV showed that BPVs circulating in Xinjiang China displayed substantial genetic diversity. This study provided valuable data at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level, which is conducive to developing deep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BPVs in dairy cows.  相似文献   
52.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将PPRV血凝蛋白(H)和核蛋白(N)克隆至pET28a(+)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并将2种蛋白Ni柱纯化后包被ELISA反应板,建立起检测PPRV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法。结果表明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出2种PPRV蛋白,将2种重组蛋白纯化后按照1:1比例混合,制备PPRV鸡尾酒抗原,成功建立了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PPRV间接ELISA法;最后用建立的方法对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和喀什边境地区采集的325份山羊、789份绵羊和132份牛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提示在我国新疆边境地区反刍动物尚未发生PPRV感染,但需要及时进行免疫接种以建立预防PPRV从国外传入的免疫带。本研究建立的PPRV间接ELISA法为该病毒的检测提供基础,也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新疆野毒株XS5 SigmaB操纵子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LM-XS5的SigmaB操纵子部分基因序列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预测该操纵子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及功能活性位点,分析其同源性。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3000 bp的SigmaB操纵子片段,序列分析显示该片段中包含RsbV、RsbW、RsbX和SigmaB 4个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含有不同的功能活性位点,其中RsbV的5~102位AA为“STAS-抗-抗-SigamB因子”,RsbW的43~157位AA间为HATPase_c功能域,RsbX的32~198位AA间为PP2Cc超家族区域,SigmaB的8~264位AA为RNA聚合酶全酶中的SigmaB因子的区域。LM-XS5与其他3种革兰氏阳性菌的SigmaB基因的同源率在50%左右,与LM参考株的同源率在92.18%~100%之间。  相似文献   
54.
辣椒新品种瑞菲椒1号是张掖市瑞真种业有限公司以RZHP522为母本、RZHP23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交种。在2012—2013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瑞菲椒1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6 221.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椒2号增产17.44%。瑞菲椒1号为早熟品种,果实羊角形、黄色,品质优良,果肉厚脆,耐贮运。对辣椒白粉病、病毒病、疫病具有明显抗性。适宜张掖、酒泉、武威、金昌等地区保护地及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55.
56.
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基层兽医服务模式的调研,得出如下结论:巴东模式是政府和农民向村级防疫员购买服务的成功探索,是基层兽医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的良好结合,有效调动了村级防疫员的积极性,稳住了基层兽医服务队伍。相对于其他地区村级防疫员的增收服务模式,巴东模式富有发展潜力大、适用性广、拓展性强的特点,在继续完善的基础上可因地制宜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从成立背景、工作职责和运转成效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新型基层兽医服务模式——张家港兽医(服务)站,并从当地兽医体制改革、机构性质选择等方面分析了张家港兽医(服务)站的先进性,提出了推动兽医(服务)站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8.
为了筛选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免疫原性相关基因,提取MO基因组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Ⅰ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回收500~3 000bp的基因组DNA片段,用T4DNA连接酶将其与经BamHⅠ酶切并去磷酸化处理的pET28a/b/c载体连接,然后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通过菌液PCR对插入到载体中的片段大小及插入率进行鉴定。从转化的平板上提取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构建MO基因组表达文库。随机挑选单菌落,用pET28a/b/c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插入片段大小为300~2 000bp,插入率为90%,表明成功构建了MO基因组表达文库,该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筛选MO相关的免疫性基因及潜在候选疫苗靶点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59.
由于钉齿式残膜捡拾机构是被动式的动力驱动,且钉齿的运动受滚筒等多个动参考系的影响,造成钉齿运动过程的理论计算难度大、分析依据不足等问题。通过开展钉齿式残膜捡拾机构工作原理和动力学的分析,应用ADAMS完成运动学分析,获得钉齿相对地面的运动轨迹、齿尖的位移、速度变化曲线,完成样机的试制和田间试验。通过分析,钉齿式残膜捡拾机以5 km/h的速度作业时,滚筒转速为50.04 r/min,大于滚筒的临界转速44.61 r/min,且钉齿相对地面的轨迹为余摆线;钉齿入土时合速度的方向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8.1°,出土时合速度的方向和垂直方向基本重合,有利于钉齿的扎入土壤及顺利挑膜,满足设计要求;相邻钉齿齿尖上的标记点MARKER_76和MARKER_77在入土、出土时捡拾区长分别为51.44和50.08 mm,同水平位置相邻余摆线间的距离为59.4 mm,大于最大捡拾区长51.44 mm。田间试验表明,钉齿式残膜捡拾机构的拾净率达71.7%,缠膜率为1.52%,满足耕层残膜捡拾作业的性能要求。该研究可为优化作业参数、研发相关装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为明确原烟复烤前后表面细菌种群变化情况及其对烟叶发酵的影响,考察了3种不同烟叶(自然状态下的原烟、施加微生物的原烟、复烤后片烟)经发酵后微生物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同烟叶发酵1个月后,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表面细菌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检测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原烟相比,复烤后烟叶表面的细菌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降解蛋白质菌(Bacillus cereus)、降解淀粉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cillus subtilis)、产香菌(Erwinia、Pantoeadispersa)等细菌的数量均明显低于复烤前的原烟。发酵后,原烟表面富集上述几类细菌,而复烤后烟叶表面细菌则未得到明显富集,部分细菌已检测不到。烟叶发酵1个月后,淀粉、蛋白质、氮含量均降低,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且原烟的化学成分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复烤后烟叶。表明复烤工艺可造成烟叶表面细菌种类和数量减少,由此影响烟叶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