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47篇 |
免费 | 145篇 |
国内免费 | 36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55篇 |
农学 | 540篇 |
基础科学 | 269篇 |
565篇 | |
综合类 | 998篇 |
农作物 | 177篇 |
水产渔业 | 99篇 |
畜牧兽医 | 398篇 |
园艺 | 179篇 |
植物保护 | 1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44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123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206篇 |
2011年 | 192篇 |
2010年 | 199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171篇 |
2006年 | 178篇 |
2005年 | 179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1.
为了确定丁鱼岁腐皮病的病原菌,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细菌常规分离方法,从丁鱼岁体表病灶部位、内脏及血液分离出优势菌株GXZ01,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菌株GXZ01是温和气单胞菌。(2)该菌呈短杆状,长度约为0.7~1.1 μm,属革兰氏阴性菌;(3)该菌对氧哌嗪青霉素、氟哌酸、菌必治等8种抗生素敏感,对丙氟哌酸、氨苄青霉素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不敏感。表明温和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可以导致丁鱼岁腐皮病的发生,这尚属首次报道,将对该鱼的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明土壤及针铁矿、水铁矿对马尿酸(HA)的吸附解吸特性,并为其在环境中的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批平衡吸附试验,对马尿酸(HA)在土壤、针铁矿、水铁矿中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可以对马尿酸在物质上的吸附和解吸数据进行良好的非线性拟合,平均拟合系数为0.992,试验中马尿酸在3种物质上的吸附和解吸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通过拟合得出的水铁矿和针铁矿对HA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34.5 mg/kg和103.5 mg/kg,为土壤最大吸附量的20.89倍和5.22倍,而水铁矿是针铁矿的4.20倍;吸附容量lgKf顺序为水铁矿 > 针铁矿 > 土壤;HA在土壤、针铁矿、水铁矿中的解吸存在滞后现象。由此可见,水铁矿对马尿酸(HA)吸附能力及吸附强度均最强。 相似文献
83.
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气象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气象预报预警技术,以2002-2008年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应气象资料,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气象适宜度预报模型,并将气象适宜度指数划分为非常适宜、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4个级别,以反映气象条件对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的适宜程度。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病面积与冬季气温日较差≥15℃的天数、春季和初夏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冬季气温日较差越大、春季和初夏气温越高,越有利于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入冬冻害、春季温湿条件对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起主导作用,气温、空气湿度与杨树烂皮病发生程度关系最为密切;影响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气象因子分别是3月下旬风速、3月空气相对湿度、4月温湿系数、3月和5月及4月上下旬气温、上年11-12月气温日较差≥15℃的天数。预报模型对2002-2008年的历史拟合和重发生年2009年预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分级和分省外延预报平均准确率均在75%以上,3省预报准确率顺序为:黑龙江>吉林>辽宁。 相似文献
84.
毛白杨植物络合素合酶(PtPCS)基因克隆及其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络合素(PCs)是植物细胞中一类螯合重金属离子的多肽,对细胞解毒和重金属的富集有重要的作用。植物络合素合酶(PCS)是合成PCs途径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克隆了毛白杨的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PtPCS,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512bp,可编码503个氨基酸;与其它8种植物同源基因比对显示,它们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67%~74.1%之间;构建进化树发现,这9种植物明显的分为两大分支,并且两大分支PCS蛋白的高级结构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一种呈月牙状,一种为伞状,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均为月牙状结构。对毛白杨在不同镉浓度处理下PtPCS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发现,毛白杨根、茎、叶中PtPCS基因均表现出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表达趋势,并且在同一镉浓度处理下,毛白杨不同器官PtPCS基因的表达具有规律性,即根表达量最强,茎次之,叶片最弱。研究结果不仅为植物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也为剖析毛白杨的镉抗性和富集特性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5.
采用不同的贮藏条件、种皮处理和播种基质对国产4种鸢尾属植物的种子萌发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显示:4℃冷层积能明显促进长葶鸢尾(I.delavayi Mich.)、西南鸢尾(I .bulleyana Dykes)、金脉鸢尾(I.chrysographes Dykes)的种子萌发,而高原鸢尾(I.collettii Hook.f.)的种子在室温和冷层积两种贮藏条件下,萌发率能达到100%和98.33%,没有区别;去除种皮后,长葶鸢尾、金脉鸢尾的种子萌发率提高,但是种皮对高原鸢尾、西南鸢尾的种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在剥皮和未剥皮的情况下萌发率基本相同;对比3种不同的播种基质,根据种子的萌发情况和幼苗的生长情况,混合土(红土:腐殖土=1:2)、腐殖土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6.
以“SU-5”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复合肥施用量3种因素对寒地油用型紫苏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参试因子对寒地紫苏产量的影响是密度>复合肥施用量>播期,寒地紫苏种子产量的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方程为Y=2214.74973+111.16360X1+225.68963X2+190.45268X3-210.46885X1 2-212.67802X2 2-126.52061X3 2-196.87500X2X3。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寒地紫苏种子产量大于1 839.38kg/hm 2的理论上组合方案的播期为5月4日,最佳密度为5.0万株/hm 2,最佳复合肥施用量为507.7kg/hm 2。 相似文献
87.
选取来源于欧洲不同地区的27份玉米种质改良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对欧洲玉米种质改良系在高密度下的田间表现及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主成分分析,并对27份欧洲玉米种质改良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90 000株/hm2的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欧洲玉米种质改良系一般表现为株高适中,穗位高较低,出籽率较高,且绝大性状的变异系数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相关分析表明,穗行数、粒长、粒宽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空秆率与单株产量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主成分分析表明,前8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7.24%,可以概括这些性状的总信息量。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认为,在高密度环境中选育高产自交系,第一主成分越大越好,第七主成分也应较大,第四主成分要适中,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主成分应较小为宜。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自交系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通过构建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公式,筛选出8个在高密度下综合性状优良的欧洲玉米种质改良系,可应用于高产耐密育种。 相似文献
88.
乐果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研究目的】通过应用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对乐果测定的参数进行比较,为乐果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应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乐果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对这两种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线性相关性、稳定性及添加回收率的等参数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乐果最低检测限为0.01mg/L,比用气相色谱法(最低检测到0.1mg/L)测定时有更高的灵敏度;HPLC检测(r=0.9990)较GC(r=0.9937)有更好的线形相关性;在乐果浓度低于0.1mg/L时,用液相色谱法对乐果进行测定有很好的稳定性,在浓度高于0.1mg/L,两种测定方法的稳定性相当。【结论】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乐果完全可以达到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它比气相色谱法更适合乐果的微量及常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89.
90.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26s proteosome pathway,UPP)是真核生物体内一种高度选择性的蛋白降解途径。U—box蛋白是该途径中决定底物特异性的一种泛素连接酶E3。U—box结构域大约由7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在酵母、植物和动物等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植物U-box蛋白(plant U—box protein,PUB)的数目远多于其他生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拟南芥中已发现60多个PUB蛋白(Arabidopsis plant U-box protein,AtPUB),成为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的一类蛋白。本文根据蛋白的结构特征和系统进化树比较,将61种AtPUB蛋白分为7大类。同时,对已报道AtPUB蛋白的功能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