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23篇
  免费   4544篇
  国内免费   2959篇
林业   2605篇
农学   3669篇
基础科学   1632篇
  4526篇
综合类   8581篇
农作物   1939篇
水产渔业   3577篇
畜牧兽医   7390篇
园艺   899篇
植物保护   2608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792篇
  2021年   1085篇
  2020年   1425篇
  2019年   1953篇
  2018年   1517篇
  2017年   1850篇
  2016年   1787篇
  2015年   1890篇
  2014年   1973篇
  2013年   2222篇
  2012年   1978篇
  2011年   2147篇
  2010年   2167篇
  2009年   1618篇
  2008年   1486篇
  2007年   1177篇
  2006年   1154篇
  2005年   1077篇
  2004年   706篇
  2003年   866篇
  2002年   1304篇
  2001年   1091篇
  2000年   816篇
  1999年   521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0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早熟无核葡萄杨格尔的胚珠可正常受精。绝大多数受精旺在花后27~33天开始败育,仅个别胚可继续发育至大球形胚甚至心形胚。当胚发育最为充分而又尚未败育时取胚珠进行培养,存活胚的比例较高。胚珠培养的培养基内附加低浓度秋水仙碱对无核葡萄胚珠内胚的离体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胚珠培养萌发成苗的技术尚需要进一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2.
随着中西方墓园形式的趋于生态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绿葬"作为一种新型的丧葬形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与应用,并迅速发展,前景良好。现对"绿葬"的概念和形式做以简要介绍,列举了树葬、鲜花葬、草坪葬等绿葬形式在墓园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对此种新型丧葬形式的发展前景作出了简要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各种形式在规划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以期对现代生态墓园建设提供参考和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73.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开拓抗虫基因源,培育抗性稳定的水稻抗虫品种,采用感虫的栽培稻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褐稻虱的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用改良的苗期群体筛选法,对其后代进行抗性鉴定,证实其抗性可以遗传,已成功地获得了抗褐稻虱的杂种后代。并根据飞虱在抗虫植株上的生存率、群体建立、蜜露量和稻株的受害级别等指标与感虫对照种TN1上的差异显著性作比较,综合评定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测试的N482(A)/101392组合的F_5、F_6、F_7和H_4等几个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均为抗生性。  相似文献   
74.
75.
在QuEChERS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棉花和土壤中呋虫胺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分析方法。方法选用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为净化剂,外标法定量。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添加浓度的呋虫胺(0.01、0.05和0.5mg/kg)在棉花植株、棉籽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9%~107.5%,变异系数为3.3%~10.3%,定量限(LOQ)分别为4.81、3.41和2.26μg/kg。呋虫胺在棉花植株上的消解动态表明,呋虫胺在河南省和山东省两地棉花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d和1.2d。  相似文献   
76.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及其田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仪(GC)及气质联用仪(GC-MS)等技术对我国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结果表明,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4种组分,分别为Z9,E12-14:Ac(A)、Z9-14:OH(B)、Z9-14:Ac(C)和Z9,E12-14:OH(D);田间和室内种群各组分的比例(A:B:C:D)分别为47:18:18:17和43:18:23:16,比例及滴度在两种群间未有显著差异;雄蛾田间引诱测定表明,组分A、B显示性信息素活性。几种不同配比的硅橡胶塞诱芯在田间均显示极高的诱蛾活性,以9:1的AB二元诱芯(剂量100μg)最高,其诱蛾量与黑光灯相当,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该诱芯可替代黑光灯用于甜菜夜蛾的种群测报。利用性诱捕器进行田间种群监测显示,1999年浙江省慈溪市的甜菜夜蛾共发生6代,以第4、5代发生量最高。  相似文献   
77.
滨州市冬枣锈病发生特点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枣产于山东省渤海地区、黄河三角洲腹地,是一种成熟期较晚,珍贵稀有的鲜食果品。滨州市冬枣种植面积达6万hm^2,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但是冬枣锈病2004年在滨州市暴发流行,给枣农的增收和冬枣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为此对冬枣锈病流行规律、流行原因和治理对策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78.
通过构建PSR模型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对河西走廊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研究结果:2000—2014年这15年期间,根据可拓物元模型经典域取值区间,河西走廊整体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处于N03,健康等级为临界状态,健康水平保持稳定;河西走廊的土地系统健康水平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由中间向两边逐渐降低的趋势;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程度和土壤盐渍化率是制约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将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应用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客观地评价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各个指标的水平状态,挖掘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存在的具体问题,适用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评价。  相似文献   
79.
甜菜筒喙象是世界潜在入侵象虫网收录的一种重要象甲科昆虫,主要为害甜菜,以及藜科、苋科和蓼科的一些杂草,国内外未曾见有为害藜麦的报道,2016年7月下旬我们发现该种象虫在北京严重为害藜麦。本文首次报道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的发生为害情况,同时介绍了其形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给出了防治建议,并提出下一步研究重点,为有效防范甜菜筒喙象的进一步扩散为害,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0.
Indoor and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pplying the mycoparasite Coniothyrium minitans to the aerial parts of rapeseed plants at the flowering stage to control sclerotinia diseases 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a petal inocul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onidial suspensions of C. minitans on suppression of sclerotinia leaf blight. Results showed that C. minitans was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infection initiated by ascospores of S. sclerotiorum on flower petals by restricting mycelial growth of the pathogen. Suppression of lesion development was related to the conidial concentration of C. minitans, with larger lesions at low concentration (5×103conidia ml−1), but smaller lesions at high concentration (5×104 conidia ml−1 or higher). When C. minitans-treated rapeseed leaves were inoculated with mycelia of S. sclerotiorum, C. minitans failed to prevent infection of leaves, but caus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number of sclerotia produced on the diseased leav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fficacy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isolates of C. minitans, LRC 2137 and Chy-1, on the two rapeseed cultivars, Westar (spring type) and Zhongyou 821 (winter type). Results of field trials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stem rot of rapeseed in four (1997, 1999, 2003 and 2004) out of five years by aerial application of C. minitan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ppressive efficacy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reatments of C. minitans (106 conidia ml−1), C. minitans (106 conidia ml−1) + benomyl (50 μg ml−1) and benomyl (100 μg ml−1) in 2003, and between the treatments of C. minitans (106 conidia ml−1), C. minitans (106 conidia ml−1) + vinclozolin (100 μg ml−1) and vinclozolin (500 μg ml−1) in 2004. Sclerotia of S. sclerotiorum collected from diseased plants in plots treated with C. minitans in 1999, 2000 and 2003, or with C. minitans + benomyl in 2003 were infected by C. minitans at frequencies ranging from 21.3 to 54.5%.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aerial spraying of C. minitan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clerotinia diseases of rapese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