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3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1169篇
林业   930篇
农学   1292篇
基础科学   690篇
  1367篇
综合类   3434篇
农作物   748篇
水产渔业   434篇
畜牧兽医   1606篇
园艺   373篇
植物保护   52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736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报道了马铃薯Y病毒两分离物的生物学和血清学特性、病毒粒体形态大小以及它们引起的寄主细胞病变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从山东省主要烟草和马铃薯种植区病毒样品中分离到两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分别为PVY-T 和PVY-P.两分离物在寄主植物上的症状表现、体外抗性、蚜传特性、血清学以及病毒粒体大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这些结果与作对照的PVY标准株系PVYN 和PVYO相比较,初步推测分离物PVY-T属于PVYO株系 ,而P VY-P则属于PVYN.通过对受侵染寄主的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比较发现,这两种PVY分离物在寄主细胞内的分布特征、内含体以及与寄主互作后所引起的细胞病变也明显不同,这些可能成为区别PVY不同株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92.
小麦秆锈病产量损失估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接种在田间造成小麦秆锈病(Puccinia graminis var,.tritici)流行动态不同的小区。系统调查各小区病情及单收考种产量。结果表明,小麦秆锈病对小麦百穗 重,千粒重和百穗粒数都有显影响,尤其对百穗重影响最大,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产量损失率最高可达70.15%。回归估计模型为:(1)L%=-10.7392+0.8070X2(R=0.9843,SLX=3.9195),(2)L%=-9.2374+0.3150X1+0.7587X2(R=0.9877,SLX=4.0717,式中X1和X2分别为小麦开花期病情指数和乳熟期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993.
The immature embryos of wheat plants, cv. Jing 411, 12 - 14 days after pollination, were cultured on SD2 medium for callus induction. After 10 days culture, 800 wheat calli were bombarded by biolistic particle coated with theDNA of plasmid pBI121-2 harboring both 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ene and bar gene. 67 green plants were finally regenerated from the bombardment calli on selection medium containing 4mg/L Basta. The results of bioassay by both inoculating wheat aphids onto the plants and applying Basta solution of 50 mg/L and 75 mg/L onto the wheat leaves in the field, and the molecular analysis, such as PCR and Southern blotting, indicated that 8 T2 plants contaning the target genes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994.
用1/N展开技术结合自洽Q框架推导出的能谱展开式,应用于计算铀的三个同位素的核谱。理论能谱公式中只需调整一个形状参数xQ,即可得出和实验符合的相当满意的结果,而且总的趋势是玻色子数N越大,理论计算的结果越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在冷藏条件下二氧化氯(ClO2)处理对受损伤苹果果实的防腐保鲜效果。【方法】以采后受损伤的"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对果实进行压伤、果柄戳伤模拟处理,对压伤果和果柄戳伤果均用50 mg/L ClO2溶液浸泡20 min(分别记为处理A和处理B),以用蒸馏水浸泡20 min的健全果、压伤果和果柄戳伤果作为对照(分别记为CK、CKA、CKB),比较处理和对照果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失重率和腐烂指数。【结果】CKA和CKB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失重率和腐烂指数均高于CK,但处理A、处理B果实的上述指标均低于CKA和CKB,其中处理A和处理B果实只有腐烂指数低于CK,其他3个指标均高于CK。【结论】ClO2处理对机械损伤果具有明显的防腐保鲜效果,可有效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996.
蓝果忍冬果实中主要糖酸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分析蓝果忍冬的食用价值,为高效利用优异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2个蓝果忍冬资源的果实中主要糖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2个蓝果忍冬资源果实中主要可溶性糖为葡萄糖,含量在1222~5582.6 mg/100 g,平均值为3412.5 mg/100 g,果糖含量为792.5~3324.7 mg/100g,平均值为2121.1 mg/100 g,还有少量的山梨醇,2种主要的可溶性糖,果糖和葡萄糖比为1:1.61;柠檬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62.2%,含量每100 g在1029.8~3215.6 mg之间,平均值为1959.6 mg/100 g,苹果酸次之,含量为434.3~1616.6 mg/100 g,平均值为828 mg/100 g,苹果酸占总酸26.2%,其他有机酸含量较低。蓝果忍冬品种间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为26.11%~106%,其中柠檬酸变异系数最小,草酸最大。  相似文献   
997.
抗Cd菌株的筛选及其对Cd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Cd含量的闪锌矿土样中进行了抗Cd并富集Cd菌株的筛选,并对高效菌株的吸附和去除Cd特性作了分析。结果得到一株对Cd具有很强抗性和富集能力的茎点霉菌F2,该菌可在2000mg·L-1的Cd浓度下存活,在液体培养下对培养基中Cd尤其是高浓度Cd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菌体Cd含量可达28%。F2干菌体对重蒸水中Cd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同时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冷冻干燥菌体对Cd的吸附能力远大于烘干菌体,并在较大Cd浓度范围和pH值范围内对Cd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98.
土壤酸度对大豆、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两个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石灰石粉和钙镁磷肥能显著促进大豆生长和根瘤形成,并能提高产量,施用石灰增加了大豆植株Ca含量,但减少其K含量;施用磷肥增加植株的P含量,但减少植株的Ca的含量,大豆的根瘤数和籽粒产量与土壤pH、交换性Ca和Al及铝饱和度之间呈显著相关。10年的石灰石粉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钙镁磷肥的条件下,施用3750kg/hm#+2石灰石粉即可使油菜获得高产,但适当过量施用石灰并未使油菜减产。要使红壤油菜获得最佳产量,必须使土壤pH值提高到5.9以上,而交换性铝降至1.0cmol(+)/kg以下。  相似文献   
999.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技术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评价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区灌溉技术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程度。以石河子垦区为例,着重分析不同阶段灌溉技术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根据土壤盐渍化与灌溉技术水平的关系,用类比法对灌区盐渍化耕地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预测。结果表明:在无排水条件下漫灌、畦灌等传统灌溉技术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上升,土层出现严重积盐。井灌井排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土壤明显脱盐,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目前大力推广的膜下滴灌由于其良好的节水和压盐效果,土壤中盐分含量逐年下降,随着滴灌年限的增加,土壤平均脱盐率逐渐提高;预计2010年大部分地区水资源达到合理利用后,灌区次生盐渍化耕地比例将下降到35%~40%,2020年区域水资源实现高效利用后,盐渍化耕地将减少到30%以内。随着灌溉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类型土壤出现明显脱盐,灌区盐渍化耕地也将逐渐减少,但不会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