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4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434篇
林业   425篇
农学   313篇
基础科学   174篇
  416篇
综合类   2285篇
农作物   388篇
水产渔业   148篇
畜牧兽医   728篇
园艺   383篇
植物保护   23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不同丝瓜品种褐变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种不同丝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采后丝瓜果实进行褐变鉴定,测定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苏丝3号""苏丝6号""苏丝7号"属于抗褐变品种;"苏丝4号""苏丝5号""苏丝10号"属于耐褐变品种;"苏丝8号"属于严重褐变。从褐变酶POD和PPO变化来看,"苏丝8号"POD活性高达456.7 U·mg-1,抗褐变品种"苏丝3号""苏丝6号""苏丝7号"POD活性均在250 U·mg-1。"苏丝8号"PPO活性为68.2 U·mg-1,"苏丝3号"PPO活性最小,低至25.2 U·mg-1。从褐变基因的变化来看,"苏丝8号"在LcPOD家族基因表达中均高于对照"苏丝3号",其中LcPOD3基因表达量高达5.23,是对照的5倍以上,其它的丝瓜品种LcPOD3基因变化不显著。褐变品种"苏丝8号"在LcPPO基因家族中上调显著,表明"苏丝8号"果实褐变时促进LcPPO基因家族的表达,从而转录翻译成PPO加快果实的褐变。与对照相比,丝瓜褐变基因LCWRKY在"苏丝8号"中上调显著,表明其参与了丝瓜果实采后褐变。其它丝瓜品种LCWRKY上调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2.
1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卵法测定了1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杀虫剂的毒力水平。结果表明:100 mg/L处理后48 h,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灭多威对草地贪夜蛾卵孵化抑制率最高,达到100%,其LC 50分别为12.67 mg/L和16.95 mg/L;而200 mg/L的氯虫苯甲酰胺、多杀霉素、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辛硫磷和杀螟丹分别处理后72 h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孵化抑制率次之,在69.6%~87.65%之间,其LC 50分别为44.1、50.9、78.37、79.0、98.15、126.8 mg/L和137.7 mg/L。依据毒力测定的结果和高效低毒类杀虫剂优先选用的原则,推荐选择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多杀霉素、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卵的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163.
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引诱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监测和诱杀,在遂昌地区的马尾松林及贮木场内利用3种不同引诱剂对松褐天牛进行诱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较好的引诱效果,但差异显著。其中,APF-Ⅰ型引诱剂的效果最好,F1型引诱剂次之,ST-2型最弱。试验期共诱捕到松褐天牛成虫4 979头,其中雌成虫4 134头,雄成虫845头,雌雄比为1∶0.204。所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是雄虫的4.89倍,差异显著(P=0.045,t=-4.551)。引诱剂捕获松褐天牛的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6月至8月份降雨量及气温对松褐天牛成虫诱捕规律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为遂昌地区松褐天牛成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4.
柑橘大实蝇成虫对9种植物提取物的嗅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对柑橘大实蝇具有引诱或拒避作用的植物精油或挥发物,通过Y形嗅觉仪分别测定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对橘子精油、橙叶精油、橙花精油、柠檬桉精油、薄荷素精油、栀子花精油、D-柠檬烯、芳樟醇和月桂烯的选择率。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雄虫倾向于选择橘子精油、橙花精油、D-柠檬烯、柠檬桉精油、栀子花精油,雌虫倾向于选择芳樟醇和柠檬桉精油。柠檬桉精油对柑橘大实蝇雌虫和雄虫均有显著的引诱作用,雌虫对柠檬桉精油的选择率为52.38%,雄虫的选择率也达到了50%。本研究为开发对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均具有引诱作用的引诱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5.
以松嫩盐碱草原3种不同盐碱程度的盐碱土为材料,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3种不同程度盐碱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3种盐碱土的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pH值、碱化度随着盐碱化程度增加而增大,而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随着盐碱化程度增加而降低;3种盐碱土共获得2841个OTU,分属于39个细菌门,其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等10个菌门是盐碱土中最主要的细菌门类;轻度盐碱土中酸杆菌门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为32.28%,中度盐碱土中变形菌门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为19.87%,重度盐碱土中放线菌门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为22.57%;RDA分析表明,酸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广古菌门、TM7等的相对丰度与碱解氮、有机质以及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与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放线菌门、浮霉菌门、拟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与pH值、碱化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6.
研究生育期土壤水分下限调控和施肥对陕北榆林地区滴灌马铃薯生长、品质和水肥利用的影响,以期探寻马铃薯优质高产的水肥调控模式。以马铃薯紫花白为材料,分别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设置3个土壤水分调控下限水平:W1(55%、60%、65%、55%、55%)、W2(65%、70%、75%、65%、65%)、W3(75%、80%、85%、75%、75%),4个施肥水平N-P_2O_5-K_2O (kg·hm~(-2))分别为F1(100-40-150 kg·hm~(-2))、F2(150-60-225 kg·hm~(-2))、F3(200-80-300 kg·hm~(-2))、F4(250-100-375 kg·hm~(-2)),共12个处理,在生育期内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等指标进行观测,分析马铃薯各指标对水肥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同一施肥水平下,W2灌水处理的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WUE)均显著高于W1和W3处理。W2处理的平均产量为43 187.15 kg·hm~(-2),比W1和W3分别增加了24.59%和5.26%,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15.32%和6.37%,8.04%和4.66%,WUE分别增加了15.53%和7.54%,肥料偏生产力(PFP)分别增加了21.65%和4.41%。(2)在同一灌水水平下,F3施肥处理的马铃薯生长、产量、WUE均显著高于F1、F2和F4处理,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在F2处理最高。F3处理的平均产量为44 691.32 kg·hm~(-2),比F1、F2和F4处理分别增加了41.79%、10.98%和6.34%。WUE随施肥量的增加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PFP随施肥量增加呈减小趋势,F1处理的PFP平均为108.69 kg·kg~(-1),比F2、F3和F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7.41%、41.06%和87.50%。(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马铃薯品质表明,F3W2处理排名第一,是榆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的最优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67.
在盆栽条件下,以耐冷性不同的2个小豆(Vigna angularis)品种龙小豆4号(耐冷型)和天津红(冷敏型)为材料,于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4℃,持续12 h)及预喷施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旨在研究苗期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小豆叶片逆境生理指标(H22O22、丙二醛(MDA)、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物质)和产量因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幼苗期低温处理12 h后,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小豆叶片H22O22含量分别提高34.82%和27.10%;MDA含量分别提高65.56%和83.79%;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6.67%和18.48%、45.53%和102.44%;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33.12%和24.41%。低温处理导致龙小豆4号百粒重下降2.58%,与喷施清水相比,低温处理12 h后天津红的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分别下降18.55%和10.61%(P<0.05)。喷施外源ABA具有抵御低温的作用,外源ABA促进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叶片脯氨酸含量提高9.13%和19.76%;H22O22含量降低7.63%和8.36%;MDA含量降低10.18%和20.27%;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9.06%和13.57%、8.26%和28.51%,同时百粒重分别提高8.56%和8.92%。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小豆的生理应激存在显著差异;喷施外源ABA能够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小豆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8.
针对江门市桉树快速发展现状及群众对有关桉树生态问题的种种猜测,笔者结合多年调查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桉树具有抑制大气CO2浓度上升,保持水土,高效利用养分与水分等生态作用,认为桉树是生态之树,致富之树,并对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9.
外源褪黑素对烟草幼苗抗旱性生理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喷施外源褪黑素对烟草幼苗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影响效应。以烟草幼苗为试验材料,探究喷施100 μmol·L-1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喷施褪黑素缓解了干旱胁迫造成的植株生长抑制,并通过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同时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减少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以提高烟草幼苗的抗干旱胁迫能力,结果为褪黑素对烟草幼苗的抗旱性影响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0.
为大籽粒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649份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和813份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为材料,调查试验材料的植株农艺性状表现,分析千粒重与植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角果长度随千粒重增加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但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减少;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杂交油菜组合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的相关性极小;与千粒重5g的相比,千粒重≥5g的甘蓝型油菜株高、有效分枝位、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及角粒数等性状呈明显减小趋势,而角果长度增大。千粒重与含油率、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硫苷、亚油酸、亚麻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甘蓝型油菜育种需协调改良千粒重、角果数和角粒数等多个产量构成因子,才能有效提高油菜品种的单产水平;千粒重的提高对油脂和油酸含量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