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3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64篇
  83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储藏玉米实仓低氧防治储粮害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膜降氧机组在储藏4900 t玉米的高大平房仓开展低氧防治储粮害虫实仓试验,该仓气密性为-300 Pa半衰期为275.3 s±1.2 s,将粮仓氧气浓度降至2%,经过新收获玉米粮堆的自然降氧,使粮堆中氧气浓度一直维持在1%以下超过15 d,期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至3%~5.4%,散气后检查人为放置于粮堆内部的布袋试虫茏中的试虫死亡率,赤拟谷盗、锯谷盗、谷蠹、米象和玉米象的成虫100%死亡,杂拟谷盗成虫的死亡率为93.8%,通过粮堆取样检查,原发生在粮堆内的害虫基本全部死亡.培养30 d后检查各个布袋试虫笼,各虫笼均无活虫存在.因此,实仓试验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低氧防治储粮害虫具有良好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2.
采用便携式ASD野外光谱仪,对3个样地未知病害马尾松进行反射光谱连续测量,在对随机抽取的样木反射光谱数据红边位置、绿峰反射高度和红谷吸收深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分形理论,计算450~780 nm之间的反射光谱曲线的分形维数,并分析曲线构形变化机理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结合后期补充调查,结果表明:(1)分形维数在调查期间特别是后期,呈下降趋势,这基本与3个光谱参数的变化吻合,但相对红边位置、绿峰反射高度和红谷吸收深度,分形维数变化趋势较稳定,说明分形维数作为马尾松健康状况预测的指标具有一定潜力;(2)分形维数与绿峰反射高度和红谷吸收深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与绿峰反射高度的相关关系高于红谷吸收深度;(3)补充调查死亡样木分形维数与绿峰反射高度的关系模型,进一步说明分形维数对马尾松健康状况的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3.
阐明猕猴桃在加热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下的褐变情况,为猕猴桃的科学加工提供依据,对干燥过程中猕猴桃的叶绿素和醌类化合物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加热干燥条件下,猕猴桃切片厚度为5mm和6mm,在温度60~65℃干燥时的叶绿素损失量较少,醌类化合物含量较低,样品褐变程度较轻;在温度-35℃真空冷冻干燥时,5mm厚度猕猴桃切片的叶绿素损失量较少,6mm厚度猕猴桃切片的醌类化合物含量最低,褐变程度较轻;真空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褐变程度明显低于加热干燥,以采取5~6mm猕猴桃切片厚度,在温度-35℃下真空冷冻干燥为宜。  相似文献   
124.
水稻精量直播机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增加作业效率、提高播种质量,其理想的播种效果是出苗一致且均匀,因此对播种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播量控制模型的水稻播种控制系统。通过试验建立水稻播量与其多影响因素间的数学模型,将其作为控制播量依据。以PLC为核心,霍尔测速传感器实时检测速度信号,依据控制程序中播量控制模型,控制排种电机转速,且工作参数可实时在触摸屏上显示,为智能化大型水稻直播机的研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5.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牛骨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对 Cd2+的吸附特性,采用限氧控温慢速热裂解的方式,在 300、350、400、500、700 ℃和900 ℃条件下制备牛骨生物炭。分别采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设备对牛骨生物炭进行表征,并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分析其对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牛骨生物炭pH值、灰分含量随热解温度提高而增加,芳构度逐渐增强,孔径与比表面积增大,而挥发分、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减少;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准确拟合5种牛骨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R2>0.999),在接近吸附平衡时,吸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主导;牛骨生物炭对Cd2+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700 ℃条件下制备的牛骨生物炭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平衡吸附量为44.32 mg·g-1;随着热解温度增加,牛骨生物炭对Cd2+吸附机制中官能团络合作用减弱,表面吸附、阳离子交换以及π电子配位作用增大。在实际规模化制备牛骨生物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能耗成本以及尾气收集问题。  相似文献   
126.
The dynam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imperative for maintaining soil quality. Our objectiv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illage practices on SOC and its fractions at the depth (0–60 cm) of Chromic Cambisol profile in northern China.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no-tillage with straw mulch (NTSM) and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ces in SOC concentration and stock were primarily evident in the 0–10 cm layer. The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carbon (POM-C),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 levels in the top layers (0–10 cm) under the NTSM treatment were 28.5, 26.1 and 51.0% higher than C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se labile C fractions and the SOC, and POM-C was the much more sensitive indicator of SOC quality than MBC and DOC. NTSM was unable to sustain the greater yields, and from 2006 to 2011, the mean maize yield for NTS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for CT (P < 0.05). NTSM resulted in higher SOC content and stocks in dryland farming systems but lower crop yields is a concern which needs to be addressed in order to make these systems acceptable to the farming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27.
目前,时间温度指示器匹配方法多依赖于参数耦合、相关性分析、实际物流过程的调试验证等方法,鲜有从匹配机理出发,在反应进度上剖析时间温度指示器的匹配要求和规律。本文在多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以保持时间温度指示器与待测农产品的反应进度一致性作为目标,建立了时间温度指示器匹配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模型验证了时间温度指示器与待测农产品之间匹配的条件。当指示器与待测农产品服从任意多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匹配条件(二者在任意合理的恒温条件下的有效反应时间相等或二者等量线重合)时,即可使用该指示器预测对应农产品的品质变化和货架期,此时二者的反应速率函数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借助该方法推导出可以精准指示科瑞森无核葡萄硬度的不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8.
以红叶乌桕半木质化新枝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时间、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对红叶乌桕的新芽诱导、继代增殖、壮苗以及生根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用70%酒精消毒15 s,再用0.1 g·L~(-1)升汞消毒7 min效果最佳,合格苗可达75.0%,并且基本没有褐化现象;丛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3 mg·L~(-1)+蔗糖30 g·L~(-1);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KT 0.5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g·L~(-1);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NAA 0.3 mg·L~(-1)+IBA 0.3 mg·L~(-1)+蔗糖30 g·L~(-1);通过添加抗氧化剂L-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能有效抑制褐化,但有落叶死苗现象。  相似文献   
129.
近年来,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和早实薄皮核桃的推广应用,青海省河湟谷地也纷纷引种。由于引种前缺乏相关研究,引进品种杂乱,其表现良莠不齐,优少劣多现象突出。为了筛选出能适于该地区栽培的薄皮核桃品种,对引进的9个早实薄皮核桃品种开展了引种试验和观测分析,采用数据直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品种果实的经济学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筛选出了辽宁1号、中林5号为适于青海省栽培的优良品种,这两个品种可在该区域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0.
为确定引起枸杞霉变的菌种类型,该文以采后鲜枸杞果实为材料,分离导致其霉变的菌种,经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确定类型,并对与其霉变速率相关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霉变的鲜枸杞中共分离出6株致霉菌,分别鉴定为:菌种1为镰刀菌、菌种2为交链孢霉、菌种6为尖孢镰刀菌、菌种7为青霉菌、菌种11为串珠状赤霉菌及菌种21为草酸青霉。经过回接试验发现6种霉菌均能使健康枸杞鲜果霉变,从这些病斑中再次分离得到相同霉菌。6种菌的致死温度不同,最高致死温度为54℃。菌种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0℃,菌种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其余4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6种菌在相对湿度为30%~9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相对湿度为75%~85%。最适p H值范围为4~8,p H值为6时霉菌孢子萌发率最高。通过对6种霉菌与温度、相对湿度、p H值3个与干燥参数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今后鲜枸杞干燥过程条件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