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9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581篇
林业   649篇
农学   402篇
基础科学   291篇
  659篇
综合类   3596篇
农作物   395篇
水产渔业   346篇
畜牧兽医   1346篇
园艺   503篇
植物保护   32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621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552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41.
1984年在海拔3 300m地区,选择表型特征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18个,按株采集枝条,在海拔2200 m左右地区扦插建立无性系株行,经严格人工选择收获种子后再种植到海拔3300m左右地区,通过严酷自然选择和严格的人工选择,将中选植株的枝条再次扦插到海拔2200 m地区,建立无性系株系小区.又通过严格的人工选择,在生长第2年收获种子后,完成了第一个轮回选择程序.按上述程序依次共完成了4个轮回选择的系统选育过程.到2000年,在新品系综合返青力已达到90%以上、旱作性突出、株丛表型特征基本一致后,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无性系优良单株686个,通过开放传粉,混系杂交结实后,进行混合收籽共获种子606 g,形成了原原种;选育过程将苜蓿新品系定名为青大1号.2001~2002年在青海大通、格尔木地区进行品比试验和新品系扩繁,2003~2012年在大通、湟中、湟源和刚察四县开始进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在格尔木进行原种扩繁.  相似文献   
942.
测定了茂兰喀斯特森林内的荔波野生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叶片的δ13C值,同时对不同生境的荔波野生梅叶片的δ13C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29.43‰~-26.50‰,平均值为-28.00‰±0.71‰,比典型的亚热带植物要高,δ13C值变化范围也较亚热带地区更大,但与报道的喀斯特山区植物的叶片δ13C值相近;不同生境的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石面和石缝生境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土面生境的平均值,但石面和石缝生境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的含水量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高低有较大的影响,它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值为-0.72.  相似文献   
943.
文章以丹东市城市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景观生态学指标对丹东市中心各区各类绿地进行景观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市绿地从面积、斑块数量、类型等各种因素上都没有得到合理分布,绿地资源没有得到公平分配.丹东市绿地斑块破碎化现象普遍,4类绿地中附属绿地和防护绿地的破碎化程度较严重.  相似文献   
944.
通过对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花瑶民俗风情进行概述,指出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区规划的原则和理念,并对基础及服务设施建设、古村落保护、花瑶民俗保护和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特色旅游产业进行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945.
通过对广西龙虎山和银殿山两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随机抽样,针对11项限制社区发展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相关性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居民自身条件欠缺、社区自然禀赋欠佳和社区与外界关系不顺制约了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社区可利用资源、政府行为和保护区留给社区的生存空间等与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出通过有效劳务输出、发展地方农业经和减少社区居民对限制社区发展因素的负面感知可有效改善保护区周边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946.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果实生长发育期(6月29日)喷施钼酸铵调节剂,研究钼酸铵处理对红地球葡萄纵径、横径、结果枝生长量、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百叶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钼酸铵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果实品质及抑制叶片快速老化。应用1.32 mg/L的钼酸铵处理,其果粒纵径、横径、结果枝、平均单果质量、百叶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分别提高0.225 cm、0.682 cm、0.178 cm、5.56 g、0.42 g、2.79个百分点、4.75 kg/cm2;有促进光合速率的作用,降低蒸腾速率,从而提高果品品质。  相似文献   
947.
广西凭祥红锥人工林天然更新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典型样地,对广西凭祥28 ~32年生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林下红锥天然更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林下幼苗、幼树、小树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0 097.1、920.0、2 308.6株/hm2,小树的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为3.10 cm和4.49m,幼树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为1.52 cm和2.77 m,其天然更新良好,说明开展近自然经营是可行的.林下红锥的更新状况与上层林木的生长表现密切相关,上层红锥乔木表现越好,其幼苗越多,但其小树、幼树越少,而且生长表现越差,可能与光环境以及养分竞争差异有关;坡位是影响红锥更新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48.
播期和密度对镇麦168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小麦新品种镇麦168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播期与密度,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镇麦168的产量、部分农艺和品质性状均有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适当控制密度可协调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同时可增加面团稳定时间、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品种优质高产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31日和2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49.
在对吊罗山2块不同海拔高度的热带雨林样地乔木层树种的RA、RD、RF及IV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出现-不出现数据的方差比例、基于2×2联列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卡方(χ2)统计量检验,对其种间联结性进行研究,以揭示不同海拔高度热带雨林种间联结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1)在不同海拔高度热带雨林中,群落内所有树种间总体呈显著正联结; (2)对2块不同海拔高度热带雨林样地20种优势种190对种对进行 χ2检验, 发现种对间大都呈现无联结; (3)2个不同海拔高度热带雨林种间联结比例及强度变化表明,物种正负联结比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无联结比例则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50.
低温对椰心叶甲啮小蜂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低温处理后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成虫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受到低温胁迫后体内CAT、POD和SOD分别在10℃和-2℃出现两个高峰,酶活性总体水平高于对照.-2℃时,3个处理时间的CAT、POD和SOD活性最高,其中,CAT、SOD活性差异性显著.由于各种酶的特性不同,它们对低温应激处理时间的反应亦不同,SOD在处理12h时酶活性最高,而CAT与POD在24h时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