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9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581篇
林业   649篇
农学   402篇
基础科学   291篇
  659篇
综合类   3596篇
农作物   395篇
水产渔业   346篇
畜牧兽医   1346篇
园艺   503篇
植物保护   32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621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552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颗粒,并使用该颗粒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粒径和ζ 电位测定、冷冻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外观分析,以流变特性为指标,对SPI凝胶颗粒和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PI凝胶颗粒的粒径和ζ 电位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当SPI凝胶颗粒pH值为4.0~5.0时,临近SPI等电点,ζ 电位的绝对值最小,此时凝胶颗粒相互聚集,不能成功制备稳定的高内相乳液。在pH值为 9.0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颗粒紧密结合在一起,呈凝胶网络状结构。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00%、内相体积分数为78%~82%时,可以制备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增加内相体积分数,使大豆分离蛋白凝胶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体系分布更加均匀,不易发生聚集,形成更加致密稳定的多孔结构,且具有更强的弹性凝胶乳液特性。  相似文献   
152.
几个杨树新品系苗期耐盐碱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室外大花盆栽培的方法,对几个杨树新品系的耐盐碱性进行了初步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聚类分析的数学手段进行分析,初步确定了不同杨树新品种对盐碱土的适应性及适应范围。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系的高生长,在同一土壤类型中有显著差异,径生长只是个别品系间的差异显著。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同一品系的高生长及径生长差异显著。不同杨树品系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成活率在生长初期变化不大,后期则随着盐碱土含量的增加,苗木生长及保存率都明显降低。当含盐量在0.255%~0.320 7%范围内时,有明显抑制作用;含盐量在0.320 7%以上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木逐渐死亡。同时根据综合指标确定了10个杨树品系对盐分及pH值的适宜生长范围。  相似文献   
153.
现场快速检验(point of care test,POCT)是实现转基因基层监管必要的技术手段,在转基因成分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传感器为转基因成分简单、快速和低成本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目前大量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还处于方法学研究阶段,研究者需要着重将生物传感器技术与分析设备集成,开发小型化的便携式检测...  相似文献   
154.
为挖掘四川高茶多酚、高儿茶素等特色资源,以24个古蔺牛皮茶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化成分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系新梢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分别为35.03%±0.20% ~47.81%±0.07%、27.24%±0.18% ~37.52%±0.85%、17.13%±0.89% ~27.09%±0....  相似文献   
155.
宁南扬黄灌区最优混合施肥对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三因素最优设计构造试验方案,研究氮肥、磷肥、钾肥不同水平与组合对苜蓿产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磷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氮肥较小,钾肥最小。产量大于850 kg/667m2为优域,在63套方案中,在本试验条件下,苜蓿产量大于850 kg/667m2的农艺措施为:施氮肥5.524~7.805 kg/667m2、磷肥10.86~12.856kg/667m2、钾肥0.583~3.749 kg/667m2。  相似文献   
156.
天水旱作农业区膜侧小麦不同施肥水平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施肥条件对膜侧小麦水分利用、农艺性状、增产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研究干旱地区膜侧小麦的施肥问题。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1.1~3.1 kg/(mm.hm2),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的增产效应不同:低肥、中肥、高肥3种施肥水平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731.5 kg/hm2,1461.0kg/hm2和1 648.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25.5%、50.9%和57.4%;经济效益以中肥水平(折合施纯N118.1kg/hm2,P2O594.5 kg/hm2和K2O 60.0 kg/hm2)最高,产值可达2 045.4元/hm2,产投比为2.7∶1。因此,在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中,中等施肥最为有效、合理,有利于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7.
【目的】内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挖掘和利用潜在荔枝内生菌种资源,为进一步研究荔枝与内生菌互作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 6 个不同品种荔枝的果肉组织为材料,PCR 扩增 16S rDNA 的 V3~V4 区,利用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果肉组织内生细菌在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结合 Alpha 多样性分析评估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对 6 个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 16S rDNA 的 V3~V4 区进行扩增,共获得 2 139 086 条序列,其平均长度为 376 bp。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在相对丰度和多样性上无显著差异。在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类,其次为放线菌门。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不同品种荔枝内生菌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占比不同。差异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迪基氏菌属(Dickeya) 在优良品种‘鹅蛋荔’‘糯米糍’和‘观音绿’中显著富集,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变形菌属(Snodgrassella)只在‘鹅蛋荔’中富集。根据菌群相对丰度进行聚类分析,‘观音绿’‘糯米糍’和‘鹅蛋荔’的相似性更高。Alpha 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 种荔枝果肉内生菌群仅在丰度和多样性上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首次分析了 6 个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并在优良荔枝品种中发现特有的微 生物类群富集现象,可为后续提升荔枝品质、开发利用内生菌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8.
浙江省部分缺水地区缺水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资源的概念界定、浙江省各地市水资源状况和需水状况,按照水资源短缺的评价准则,基于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理论分析了浙江省各地市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对水资源短缺地区的缺水程度进行了分析界定。  相似文献   
159.
日本野漆树嫁接繁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日本野漆树进行了3年的嫁接试验,探索出日本野漆树引种在我国最佳的嫁接时间和方法,试验结果显示:夏季采用切腹嫁接法,成活率达46%,秋季采用切腹嫁接,成活率达87%,高于日本文献介绍的同期成活率值(30%~40%),可见在我国南方秋季采用切腹嫁接可大大提高日本野漆树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0.
山葡萄"双红"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葡萄“双红”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B5培养基为最佳基本培养基,BA0.03 mg.L-1 IBA0.2 mg.L-1为最佳激素水平配比,生根率达100%;年增殖次数8.5次,每次增殖倍数3.2倍,年增殖倍数为27.2倍;移栽炼苗平均成活率为92.5%,圃地定植成活率可达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