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81篇
  免费   3299篇
  国内免费   5320篇
林业   4548篇
农学   4825篇
基础科学   3579篇
  6712篇
综合类   24381篇
农作物   3611篇
水产渔业   2215篇
畜牧兽医   8303篇
园艺   3282篇
植物保护   3044篇
  2024年   319篇
  2023年   964篇
  2022年   2279篇
  2021年   2489篇
  2020年   2299篇
  2019年   2307篇
  2018年   1557篇
  2017年   2668篇
  2016年   1898篇
  2015年   2833篇
  2014年   2888篇
  2013年   3322篇
  2012年   4722篇
  2011年   5022篇
  2010年   4602篇
  2009年   4070篇
  2008年   3952篇
  2007年   3531篇
  2006年   2803篇
  2005年   2174篇
  2004年   1299篇
  2003年   960篇
  2002年   1024篇
  2001年   965篇
  2000年   862篇
  1999年   551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8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6篇
  19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草地贪夜蛾种群性诱测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地贪夜蛾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的重大害虫,准确地预测预报是指导防治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国产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陷多测试了3种不同类型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陷多有效期可达60 d以上,3种诱捕器中以桶型诱捕器诱捕量最高。实验室研究显示,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雄虫精巢长轴长度有显著性差异,精巢长轴长度随日龄增加不断减小。据此规律,制定了按照精巢长轴大小判断雄蛾日龄的指标,并反演重构了田间雌、雄虫种群羽化的动态曲线。本研究表明,可以利用性诱到的雄虫的精巢发育状况推算田间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而达到通过预测雌虫产卵与幼虫孵化动态指导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2.
土壤消毒主要用于土壤病虫草害防控。过去几十年,土壤主要采用化学药品熏蒸消毒,不合理使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土壤蒸汽消毒、火焰消毒和热水浇灌等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且存在能耗较高、灭生性强、容易破坏土壤结构等缺点。目前,土壤日晒技术受到意大利、美国、以色列等70多个国家农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土壤日晒对农业病虫草害、土壤肥力、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与应用,分析了土壤日晒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土壤日晒在未来农业绿色防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63.
为了解新疆天山野果林中塞威士苹果Malus sieversii与其林下伴生植物短距凤仙花Impatiens brachycentra两种植物叶斑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及同源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ITS序列BLAST同源性比对,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分类,并依据科赫氏法则测定致病性。结果显示,从新疆新源县天山野果林中的塞威士苹果及短距凤仙花病叶上共分离得到18株菌落形态各异的病原菌,分属于2属4种,绝大多数属于半知菌亚门。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为塞威士苹果和短距凤仙花叶斑病病原真菌中的优势菌群。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其中11株病原真菌对塞威士苹果具有致病性,7株病原真菌对短距凤仙花具有致病性;塞威士苹果所有的病原真菌对短距凤仙花均有致病性,而且短距凤仙花所有的病原真菌对塞威士苹果也有致病性。推测2种植物叶斑病可能由相同来源的病原真菌引发,短距凤仙花染病加剧了塞威士苹果叶斑病暴发,可能是野果林退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4.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Bo-uv的作用及其与趋光性的关系,利用常规PCR方法克隆获得Bo-uv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了其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运用q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不同光强度下Bo-uv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Bo-uv基因cDNA全长2 757 bp,开放阅读框1 542 bp,编码514个氨基酸。韭菜迟眼蕈蚊紫外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21.93%~43.00%,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Bo-uv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蛹末期、成虫期表达,在成虫头部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0~10 000 lx光强范围内雌、雄成虫体内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1 000 lx光强度下其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10 000 lx时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表明光强度能够有效地调控Bo-uv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感知外界光刺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5.
为揭示天敌昆虫趋光性中光源因子与虫源因子的作用,采用室内多向行为选择方法研究光波长、刺激时长和性别结构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趋光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65~630 nm波长范围内,光波长对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的趋光性有显著影响,其对365 nm处紫外光的趋光率最高,为27.90%;对625~630 nm处红光的趋光率最低,为6.50%。在120 min范围内,光刺激时长对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的趋光性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与光波长有关。利用紫外光刺激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5 min时的趋光率(41.07%)显著高于其它刺激时长处理,且其它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光刺激时长的增加,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对紫外光、蓝光短波长的趋光率降低,对红光和黑暗处理的趋光率增加。在紫外光、蓝光、绿光及橙光处理下性别结构对龟纹瓢虫有显著影响,雌性单性种群偏嗜紫外光和绿光;雄性单性种群偏嗜绿光和橙光;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偏嗜紫外光、蓝光和橙光。表明光波长是龟纹瓢虫趋光性的核心诱因,性别结构及光刺激时长具有重要的协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66.
渭北果园土壤紧实化改良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期植果造成的渭北果园土壤内部存在的紧实化问题,本试验通过给果园土壤开“天窗”的方式,拟打破果园土壤内部存在的紧实化层,以期提高果园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内部气体交换。于果树萌芽期,选择土壤质量退化严重的>20 a苹果园3个作为研究对象,在长势相同的果树周围用直径10 cm的土钻打30 cm的深洞,并向深洞内分别填埋:蛭石(Z)、炉渣(L)、石灰+土(S)、蛭石+炉渣(ZL)、蛭石+石灰(ZS)。在果树生长的6—9月,分3次测定土壤含水率及土壤CO2释放通量。结果发现:(1) 6月初至7月中旬,开设“天窗”的处理周围土壤含水率变化在10.84%~20.42%,而没有开“天窗”的对照只有7.46%~15.96%。9月份,由于连续降雨的原因,各处理果园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综合对比各处理发现,添加蛭石+炉渣在调节果园水分方面效果最好。(2)添加不同物料的处理6—9月份“天窗”内表层土壤CO2释放通量相比对照增加了7.1%~48.3%,而15 cm处相比对照显著降低了6.3%~40.4%;各处理“天窗”周围10 cm处6—9月份表层土壤CO2释放通量相比对照增加了0.2%~37.1%,15 cm处相比对照降低了6.2%~41.6%,30 cm处相比对照降低了0.6%~26.9%,可见开设“天窗”可以加快郁闭土壤内CO2气体的释放。另外,添加的物料不同,改良效果也不同,其中添加石灰和蛭石+石灰的处理在改善果园土壤气体交换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67.
一株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为微生物磷肥开发提供高效菌种资源,采用平板分离法从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出一株溶磷能力强的真菌P-1407,对其溶磷特性、产酸特性和耐盐碱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条件下培养10 d,菌株 P-1407对 Ca3( PO4)2表现出高效的溶解能力,最大溶磷量为557 μg·mL-1;其溶磷量和pH值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溶磷过程中分泌的有机酸种类主要为葡萄糖酸、草酸及甲酸;在高浓度 NaCl 和较高的pH值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溶磷能力;结合培养性状、显微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P-1407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盆栽试验表明,P-1407菌株对番茄的促生作用较对照显著提高,番茄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53%,番茄植株的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了109.27%、78.41%、82.95%、121.69%、94.74%和64.71%。因此,P-1407是一株展现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效溶磷菌种,有望为土壤的改良和生物菌肥的开发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68.
对河口地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采样调查,结合离子全组分和稳定同位素证据,分析了研究区水化学特征与各水体补给来源,探讨了长期引黄灌溉对区域水循环、地表水-地下水交换的影响。结果显示:(1)河口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都具有较高的矿化度,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平均矿化度分别为27.96、23.17 g·L-1,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中阳离子Mg2+、Na+、K+,阴离子Cl-、SO2-4是与总溶解固体(TDS)显著相关的主要离子成分;(2)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K,是典型的海水混合或者卤水;地表水由于工、农业和城市污染,水化学类型向Cl·SO4-Na·K·Ca变化,水化学类型变化复杂;(3) 地表水水体的盐分补给来源于海水混合以及城市及农业污染,而浅层地下水的输入则来自海水入侵以及降水、地表水的下渗补给;(4) 生态调水后地表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农田和近海湿地,补给比例48%~81%,而海岸滩涂带地下水的补给比例最低,这可能与海岸含水层渗透系数相对农田和湿地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969.
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耕作方式为主区,分别设常规翻耕(C)、深松(S)、旋耕(R)处理,副区为秸秆还田量,分别设秸秆全还田(P)和秸秆不还田(A)处理,采用Biolog Eco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并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结果显示:深松与秸秆还田均有利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的提高,0~15 cm土层分别提高了9.78%和24.00%,15~3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7.08%和15.81%;深松提高了15~30 cm土层的pH值6.67%,秸秆还田提高了0~15 cm土层的pH值4.32%。深松和秸秆还田均有利于代谢多样性(丰富度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碳源代谢强度的提高,0~15 cm土层分别提高了26.84%、3.84%和38.02%,15~3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1.87%、 3.63%和14.74%。主成分分析表明常规翻耕秸秆不还田和旋耕耕作秸秆不还田碳源代谢功能相近,15~30 cm层次内常规翻耕秸秆全还田碳源代谢功能和深松耕作秸秆全还田处理相近。深松和秸秆还田平均提高了小麦产量5.82%,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与小麦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0.
不同基因型燕麦苗期耐盐碱性分析 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基因型燕麦苗期的耐盐碱性,筛选适宜松嫩平原种植的燕麦品种,本研究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以250 mmol·L-1高浓度NaHCO3胁迫模拟松嫩平原盐碱环境,对49份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主栽燕麦品种进行研究。试验测定了250 mmol·L-1 NaHCO3胁迫下燕麦的株高(X1)、根长(X2)、地上部鲜重(X3)、地下部鲜重(X4)、地上部干重(X5)、地下部干重(X6)、地上部含水量(X7)、地下部含水量(X8)、根冠比(X9)9个指标,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碱系数(SATC) 作为衡量耐盐碱性的依据,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不同燕麦品种耐盐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各指标的耐盐碱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X4、X7、X8 3个综合指标,涵盖了全部数据86.155%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将49份燕麦品种分为3类,其中草莜1号、张燕7、T7等3个品种为耐盐碱品种,HLJ 1、白燕2号等41个品种为中度耐盐碱品种,三分三、坝莜13号等5个品种为盐碱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