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144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116篇
  250篇
综合类   722篇
农作物   146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265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选择7个抗性不同的杨树品种N177(锈病免疫树品种)、03-04-111、03-04-97、I108(抗锈病品种)、03-04-141、03-04-170(感病品种)、青13(乡土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染病与健康叶片5种防御酶活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杨树品种受落叶松-杨栅锈菌浸染后,5种酶的活性均比健康叶片高,其中PAL的活性提高了2.3%~107.0%、PPO活性提高了1.7%~234.4%、POD活性提高了9.3%~104.1%、几丁质酶活性提高了10.1%~70.0%、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了2.3%~66.2%;感染落叶松-杨栅锈病后,每个杨树品种的防御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其中抗锈病品种的PPO、PAL酶活性增量最大,锈病免疫树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增量最大,乡土品种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增量最大,而感病品种的5种酶活性变化幅度均较低。综合结果表明,在杨树抗锈病研究中,可用PPO、PAL酶活性作为选择抗性品种参考指标,几丁质酶活性作为选择免疫品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2.
随着机械化耕整地设备的快速普及,在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因连年重复性的耕整地和轮式机具对土壤产生的压实造成土壤退化和犁底层深厚问题.为有效改善传统耕整地作业造成的耕地土壤退化问题,打破耕地犁底层的不良影响,深松整地作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推广与应用.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应用深松整地技术能有效改善玉米生长环境并提高玉米产量.从...  相似文献   
23.
滕占伟 《吉林农业科学》2000,25(1):54-56,F003
阐述了X射线照相术作为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是如何探测种子的内部结构、各种损伤及病菌侵染程度,并进行植物种子质量检测分析。该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植物种子质量检测、品种选育、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粮食储存及食品加工原料质量分析等领域。  相似文献   
24.
滕康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80-11983,12062
[目的]主要研究播种量与追氮量互作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播种量与追氮量的最优组合。[方法]试验设播种量和追氮量2个因素,施入的氮肥为尿素(N 46%),播种量分3个水平(60、120、180kg/hm2),追氮量分4个水平(0、56、112、168 kg/hm2),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追氮量相同时,播量增大,茎蘖数越多,叶面积指数越大,干物质积累越大。播量相同时,追氮量对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大,追氮量168 kg/hm2处理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高于对应播量的其他3个基追比例处理;不同播量条件下,追氮量对小麦各群体结构指标影响规律不一致,播量与追氮量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另外,播量、追氮量对小麦容重、蛋白质含量、出粉率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含水量影响不大;播量、追氮量对小麦面粉品质有一定影响。播量180 kg/hm2、追氮量168 kg/hm2时最有利于产量提高;播量120 kg/hm2、追氮量168 kg/hm2的籽粒品质协调且最优。[结论]播量、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显著,且播量与追氮量之间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5.
菜用大豆青酥6号在引种试验中表现出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等特征特性,该文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6.
我国三种野生泥鳅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5个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黑龙江泥鳅(M.mohoity)、北方泥鳅(M.bipartitus)、泥鳅(M.anguillicaudatu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泥鳅的5个微卫星基因座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7个,微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3~7个。5个微卫星基因座在三种泥鳅的多态信息含量都达到了高度多态的水平,平均PIC值在0.526~0.722之间,说明三种泥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和泥鳅的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978,0.889和0.742,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83、0.781、0.721。三种泥鳅的遗传距离为0.189~0.559,泥鳅和北方泥鳅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189,亲缘关系较近,而泥鳅和黑龙江泥鳅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559,亲缘关系较远。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值。得出所有个体在5个微卫星位点上都无偏离现象。聚类结果显示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泥鳅群体分为二支,泥鳅和北方泥鳅聚为一类,之后两者再与黑龙江泥鳅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7.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固沙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季节动态规律,选取6,11,24年生人工群落和天然群落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层深度微生物生物量(C、N、P)和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随季节的变化特征。土壤按5层取样: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结果表明,6~24年生小叶锦鸡人工固沙群落及天然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微生物生物量C和N为夏季>秋季>春季;微生物生物量P为夏季>秋季;6种土壤酶的活性也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夏季显著高于春季和秋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6种酶的活性随群落发育年限的增长而升高,但人工群落土壤的生物活性始终低于天然群落。6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土壤表层(0-10cm),随着土层的加深生物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8.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芥蓝生物量及抗癌次生代谢物芥子油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从N100 mg/L到常规营养液的 N 200 mg/L范围内,芥蓝地上部、根部及菜苔鲜重均随供N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但菜苔总芥子油苷含量却随供N水平提高而显著降低;当N素水平提高到N 300~400 mg/L时,芥蓝生物量不再显著增加;而菜苔总芥子油苷含量相对于N 150和200 mg/L处理却显著增加。由于脂肪族和吲哚族芥子油苷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氨基酸,两者的含量随供N水平的变化趋势不同。脂肪族芥子油苷含量以N 100 mg/L处理最高,是常规供N (200 mg/L)处理的1.2倍,吲哚族芥子油苷以400 mg/L处理最高,是常规供N处理的1.5倍。显然,在常规营养液的供N水平下,可以获得理想的芥蓝生物产量;但适当提高供N水平,在保证高产的同时可显著提高芥蓝菜苔的芥子油苷含量,有利于提高其抗癌品质。  相似文献   
29.
以湖北特色青砖茶为原料,经浸提、过滤、浓缩之后,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离心喷雾干燥对速溶青砖茶中儿茶素含量及香气成分的影响。HPLC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速溶青砖茶粉相比原料,儿茶素及咖啡碱成分都有明显增加,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和离心喷雾干燥粉中儿茶素含量差异不大,但都明显高于热风干燥粉;GA、GC、EGC、C、Caf、EGCG和EC七种有效成分,真空冷冻干燥粉中含量较高;GCG、ECG和CG三种有效成分,离心喷雾干燥粉中含量较高。GC-MS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青砖茶原料、热风干燥粉、离心喷雾干燥粉和真空冷冻干燥粉各鉴定出33、19、39和2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离心喷雾干燥对于速溶茶中的香气成分有更好的保留和增加效果,并且减少了部分对风味有反作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30.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四川省一项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民增产增收、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总结了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对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