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8篇
  20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在广西首次进行木薯杂交育种获得种子,通过对GW08系列优良株系的筛选评价,获得优良木薯株系2个,其中优良单株GW08-K-4-5、GW08-K-5-7单株薯重分别达10.98、8.00 kg,鲜薯淀粉含量分别为25.3%和27.1%.  相似文献   
12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土地结构和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展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格网为评价单元,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定量评价南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1)规划方案有效地增加了生态用地的面积,其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7 779.36万元,提高了7.69%;(2)规划目标年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R为正的地区占全区面积的92.32%,只有2.65%的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变差;(3)规划目标年的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将会得到明显改善,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证明了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3.
玉米大斑病菌ATMT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进行转化,构建ATMT突变体库,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带有重组双元载体的农杆菌对玉米大斑病菌进行转化,利用潮霉素B进行筛选,对抗性稳定的转化子进行PCR检测,构建玉米大斑病菌ATMT突变体库;从突变体库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突变体,对其菌落形态、菌丝及分生孢子发育、致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1 265株玉米大斑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从中随机选取36株突变菌株,对其进行抗性筛选和PCR检测,发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已整合进入野生型菌株的基因组中,且能够稳定遗传;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在供试的菌株中,大部分菌株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生长速率明显减慢的菌株占总数的13.8%,明显加快的菌株占16.7%;发现了2株分生孢子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5.6%;产孢量明显增大的菌株占5.6%,产孢量减少的菌株占13.5%;分生孢子萌发率发生明显改变的菌株占16.6%;发现了1株致病性明显增强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2.8%。【结论】构建了玉米大斑病菌ATMT突变体库,并对突变体库进行了初步分析,将为克隆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拟南芥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基因MPK3、MPK4、MPK6的功能,明确其在渗透调节中的作用。【方法】构建拟南芥MPK3、MPK4、MPK6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遗传转化酿酒酵母渗透调节功能丧失的hog1?突变体,筛选得到阳性转化子,并分析其在渗透胁迫下的表型特征。【结果】扩增得到了拟南芥MPK3、MPK4、MPK6的全长cDNA序列,构建了上述3个基因的表达载体,并筛选得到了3个基因的阳性转化子。在1 mol•L-1 KCl、0.3 mol•L-1 LiCl、1 mol•L-1 NaCl、1 mol•L-1 Sorbitol的盐胁迫处理下,阳性转化子生长状态良好,与野生型的表型基本一致,均恢复了hog1?对盐胁迫的抗性。在盐胁迫处理下,hog1?细胞形态异常且体内甘油含量较野生型低,而转化子的形态和体内甘油含量均恢复到正常的表型。【结论】MPK3、MPK4、MPK6均能够使酿酒酵母渗透调节功能丧失突变体hog1?恢复对盐胁迫的抗性,具有渗透调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5.
玉米大斑病菌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水平优化的方法对DNA聚合酶的来源及浓度、引物浓度、dNTPs浓度、DNA模板浓度、Tm(退火温度)、PCR反应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玉米大斑病菌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并从4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较好的ISSR引物。对来自河北、河南、辽宁等玉米主产区的44个菌株进行ISSR分析表明,ISSR标记在我国玉米大斑病菌中存在较高的多态性,多态性条带占40.3%。聚类分析显示,在阈值为0.8时菌株被分为7个类群。对ISSR揭示的玉米大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交配型、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交配型间的关系密切,而与其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6.
桃蛀螟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于2012—2013年通过人工接种法将桃蛀螟初孵幼虫接到吐丝期玉米果穗上调查果穗被害程度,分析接虫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穗腐病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桃蛀螟主要通过降低百粒重、缩短果穗长度和减少行粒数等影响产量;当接虫密度每穗为1、3、5和10头时,不同处理的百粒重均比对照显著降低0.65、1.03、1.07和1.60 g;当接虫密度为每穗5和10头时,果穗长度比对照分别显著缩短9.66 mm和13.17 mm,行粒数减少5.15和5.45粒;桃蛀螟为害可诱发穗腐病的发生,主要病原菌为轮枝镰孢菌、青霉菌和禾谷镰孢菌,引起穗腐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4.91%、54.45%和40.97%;接虫密度为每穗1、3、5和10头时,平均单穗产量损失率分别为0.73%、4.19%、11.65%和17.71%。研究表明,桃蛀螟为害不仅直接造成产量损失,还可加重穗腐病发生,影响玉米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7.
128.
1. Acetylsalicylic acid (ASA) and sodium salicylate (SS) are considered safe for poultry and often used in avian medicine. However, information on tolerance and specific side effects of these drugs in birds is lacking.

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14?d administration of high doses (200 or 400?mg/kg) of either ASA or SS on body weight gain, blood biochemistry, white and red blood cell counts and pathology in broilers. In addition, minimal plasma salicylate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on the 1st, 5th, 10th and 14th d of treatment.

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se of 400?mg/kg of either ASA or SS decreased weight gain and induced gizzard ulceration. Kidney to body weight ratio was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ut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creatinine and uric acid were not affected. A time-dependent decrease in the minimal plasma salicylate concentration was evident.  相似文献   
129.
【目的】通过建立适用于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拟轮枝镰孢ATMT(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突变体库,并对突变体库进行筛选分析,为研究拟轮枝镰孢在玉米果穗上的侵染途径和致病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筛选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Cefo)和氨苄青霉素钠(ampicillin sodium,Amp)对根癌农杆菌AGL-1的抑菌浓度和拟轮枝镰孢对潮霉素B(hygromycin B)的敏感浓度;以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潮霉素抗性基因(HPH)的穿梭质粒为载体,通过ATMT构建GFP标记的拟轮枝镰孢突变体库;利用潮霉素抗性筛选、GFP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分析T-DNA插入情况及转化子稳定性;从突变体库中随机挑选9个转化子菌株并进行分析,对其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致病力等进行测定。【结果】通过农杆菌抑菌试验发现当Cefo/Amp的浓度为150/150 μg·mL -1时,AGL-1生长受到抑制;当潮霉素B的浓度为150 μg·mL -1时,拟轮枝镰孢完全丧失生长能力。利用优化后的ATMT转化获得了2 465株GFP标记的拟轮枝镰孢转化子;转化子在不含潮霉素B的PDA培养基上连续转接5代再转到含潮霉素B的培养基上仍能正常生长,说明HPH成功插入野生型基因组且稳定遗传;利用GFP特异性引物对转化子进行PCR检测,测序结果显示与NCBI中GFP(登录号:LC420351.1)的同源性为99.26%,表明GFP已成功整合到野生型基因组中;转化子菌丝和孢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均呈现绿色,而野生型菌株未观察到任何荧光,表明GFP转移到拟轮枝镰孢野生型菌株基因组中,且能够成功表达。对部分转化子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转化子54的产孢量明显增多,约为野生型的1.9倍;转化子24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在相同时间内明显下降;转化子13的致病力增强,病害级别达到9级,转化子33和16致病力减弱为3级,转化子4致病力最弱为1级,部分转化子生物学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 【结论】构建了农杆菌介导GFP标记的拟轮枝镰孢突变体库,筛选分析获得了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致病力发生变化的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拟轮枝镰孢侵染玉米果穗的途径和致病的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0.
伊洛瓦底江穿越是建设期中缅油气管道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采用定向钻方式分别穿越主河和岔河,管道从江心岛直埋通过。由于伊洛瓦底江两岸未采取规范治理,河道不断摆动,导致管道穿越出土点位置处河岸不断塌陷,管道濒临露管风险。为了确保管道安全运营,经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制定了一套经济可行的临时整治方案:木桩石笼透水丁坝群+木桩石笼护岸。现场实施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经受住汛期考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护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