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在棉花品质改良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是植物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这些转化方法在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和基因改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遗传转化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棉花抗虫、抗病和品质改良育种实践,并获得了抗虫、抗病等性状良好的转基因植株,有些已经进入商品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重点综述了这3种应用较广的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在棉花抗虫、抗病和品质改良育种中的应用,并讨论了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2.
咖啡营养特性及营养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料作物咖啡(Coffea)为茜草科咖啡属的多年生灌木或者小乔木,在我国主要种植于云南与海南两省。本文概述了咖啡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咖啡营养诊断方面的研究概况,并指出咖啡营养诊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3.
根据本实验室构建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c DNA文库得到的EST序列,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斑节对虾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Pm GS)的c DNA全长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研究了Pm GS基因在斑节对虾不同组织、氨氮胁迫过程中差异表达情况。该序列全长1 420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086 bp,3'非编码区(UTR)为294 bp,包括含有27个碱基的poly(A)尾,5'非编码区(UTR)为40 bp。ORF可编码36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0.423 ku,理论等电点为6.19。序列含有一个谷氨酰胺结合结构域(Gln-synt_C),8个磷酸化位点,2个糖基化位点。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的GS基因的相似性最高,达99%。Pm GS-mRNA在斑节对虾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在淋巴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鳃组织,在胸神经中的表达量最低。96 h高浓度氨氮胁迫后,Pm GS-mRNA在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在鳃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暗示,Pm GS在氨氮代谢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了斑节对虾机体的急性氨氮胁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54.
一个未知的卷叶基因的识别和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的杂交F1以及衍生的DH系,对水稻籼粳交的卷叶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平展对卷曲为显性,卷叶植株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应用DH系已构建的分子图谱将这两对卷叶基因定位于第1染色体的C949—G370和第5染色体的RG13—RG57之间,其中第1染色体的卷叶位点,与经典遗传图谱已定的rl-1位于同一区段,本研究沿用该名。第5染色体上的卷叶基因是一个未定位的新基因,暂定名为rl-7,且这两对基因存在基因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55.
牦牛肝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的生化特性和免疫印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恒 《畜牧兽医学报》1998,29(3):247-253
肝片吸虫的分泌排泄抗原(ES抗原)在诊断及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寄生于牦牛的肝片吸虫ES抗原的蛋白质组成及其生化特性进行了分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ES抗原共有9条带,主要由12-26KD的小分子量蛋白质组成;糖蛋白及脂蛋白染色后发现ES抗原中糖蛋白极少,而含有较多的脂蛋白;等电聚焦电泳结果显示ES抗原有22条带,几乎全部是酸性蛋白,pI主要集中在4.25~5.25范围内;双向电泳共检出30个多肽,主要分布在pI4.5~7.0之间;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ES抗原中分子量为16.2KD~18.6KD的蛋白质是主要的抗原成分,其中17.2KD多肽具有最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6.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chitinase-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as biocontrol agents for insect pests, five chitinase-producing bacterial strains (C1, C2, C3, C4 and C5) previously isolated from soil samples were chosen to infect grassland locusts.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mortality rate of locusts fed with strain C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groups, and its pathogenicity was confirmed by Koch's law. Midgut tissues of locusts infected with C4 were examined with a light microscope. Apparent histopathologic changes in midgut cells partly explained the pathogenesis of locusts. Therefore, strain C4 was considered to be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To determine the taxonomic position of C4,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rmined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was performed. The 16S rDNA gene of C4 was amplified, cloned and sequenced. Comparative sequenc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C4 corresponded to the genera Sanguibacter, Oerskovia and Cellulomonas. On the basis of 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and sequence similarity analysis, strain C4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nus Sanguibacter. This chitinase-producing strain C4, which closely corresponds to the species of the genus Sanguibacter and is pathogenic to locusts, is he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57.
张甲  李仕贵  晏承兴  马炳田 《作物杂志》2011,(3):127-128,137
川农优528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和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种子开发公司用恢复系蜀恢528与不育系Ⅱ-32A配组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性强、综合性状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5~2006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平均单产8.53 t/hm2,较对照Ⅱ优838增产7.24%。200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稻2007003)。该组合适宜重庆及相同生态区域海拔800m以下稻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58.
总结了近年来安徽省枞阳县老洲镇单季稻病虫害发生演变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和明确主攻目标,抓主带次的总体防治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59.
六倍体小簇麦的细胞学和农艺性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工合成新物种六倍体小簇麦(2n=6x=42,AABBBVV)减数分裂异常,在中期、后期和四分体期可观察到较多的单价体、落后染色体和微核,表现出强烈的细胞学不稳定性,且减数分裂异常是小簇麦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农艺性状方面,小簇麦具有大穗多花、千粒重大,抗性较好,长势旺等优良特性,有希望培育成一种新作物;但结实率低,籽粉不饱落、穗轴易断,尚需作较多的基础工作。六倍体小簇麦易与普通小麦杂交,其杂交结实率高达36.3%。本研究结果指出,新合成的人工新种表现出强烈的细胞学不稳定,它以不正常减数分裂为特征,在人工合成新物种的育种工作中,细胞学不稳定性的改良应该是一个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60.
为提高鉴定水稻籼粳属性的准确性,用程氏指数法从稃毛,酚反应,第1.2穗节间长度,抽穗时壳色,叶毛和粒形等6项指标对173分水稻材料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各项指标的分数加起来后,0~8分为籼(H),9~13分为偏籼(H'),14~17分为偏粳(K'),18~24分为粳(K),以典型籼稻冈46为对照,将供试材料分为籼、偏籼、粳、偏粳四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