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XLP涂料对合浦珠母贝成活率、生长及附着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XLP防污涂料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成活率、生长及附着生物量的影响。经XLP防污涂料处理后的贝,其附着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经防污涂料处理后的养殖网笼具,其附着生物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贝和养殖网笼具同时用XLP防污涂料处理时,防生物附着的效果最好。经XLP防污涂料处理后,处理前期(30~60d)合浦珠母贝养殖成活率与对照组的成活率接近,或者略低于对照组;养殖120d后试验组成活率则高于对照组。使用XLP防污涂料处理后养殖120d,合浦珠母贝的个体大小及体重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XLP防污涂料能有效防御污损生物附着,有利于合浦珠母贝的养殖。  相似文献   
122.
利用11个微卫星位点,对海南三亚和广东大亚湾2个卵形鲳够(Trachinotusovatus)育种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海南三亚和广东大亚湾2个卵形鲳够育种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Na)分别为5.0和3.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为2.965和2.244,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292—0.814和0.207—0.840,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07~0.813和0.189~0.761,海南三亚群体中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14~0.719,平均为0.509,而广东大亚湾群体的PIC为0.168—0.711,平均为0.436。海南三亚群体有5个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广东大亚湾群体有2个位点偏离哈温-伯格平衡;2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1,遗传距离为0.578,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52。Structure软件分析显示海南三亚和广东大亚湾2个卯形鲳鳞群体各为一支,2个群体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可作为2个育种群体管理,2个群体问进行杂交选育预期可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23.
卵形鲳鲹尾部骨骼胚后发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采用阿利新蓝-茜素红双染色法对孵化后第1~第18天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仔稚鱼尾骨骨骼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孵化后第18天卵形鲳鲹尾部骨骼分化为尾下骨(Hy)、尾上骨(Ep)、尾下骨旁骨(Phy)及尾神经骨(Urn)。孵化后第7天,仔鱼尾部出现第1片尾下骨(Hy1)。孵化后第9天,Hy1与Hy2及Phy在尾部同时出现。孵化后第9~第15天,伴随着Hy3和Hy4的出现,脊索矿化接近尾区,同时脉棘(Mhs)和髓棘(Mns)相继出现。孵化后第15天,3片Ep已经完全分化出来。孵化后第15~第18天,Hy5在尾部分化出来,且各骨片轮廓变清晰。文章探索了卵形鲳鲹胚后发育过程中尾部骨骼发育的特征,为卵形鲳鲹骨骼发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4.
该研究利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南海1号"群体(S)、非洲品系选育群体(A)和泰国群体(T),采用完全双列杂交交配设计,建立9个自繁和杂交组合F1代.利用混合线性模型估计不同组合体质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结果显示,"南海1号"群体的一般配合力最高,其次是非洲品系选育群...  相似文献   
125.
该研究使用碘(I2)、二氧化氯(ClO2)、甲醛溶液(HCHO)和漂白粉[Ca(ClO)2]4种常用消毒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海水处理后,研究了不同发育期育苗水体总菌和弧菌数量、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幼体成活率以及水体和幼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甲醛组水体的总菌数较低,且弧菌数...  相似文献   
126.
鲮原种群体的D-loop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1对可从鲮总DNA中扩增出线粒体D-loop区的引物,获得了937bp的鲮D-loop全序列。应用该对引物对鲮原种群体(子群体h11个样本,子群体q10个样本)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了5′端750bp的有效序列。21个个体共检测到15种单倍型,29个变异位点(4%)。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原种群体的序列差异为1.0%,子群体h与子群体q各自的序列差异为1.2%和0.9%。UPGMA分子系统树显示,用于研究的21个样本相互混杂,子群体h与子群体q并未出现独立的分支,表明该批鲮原种的子群体h和子群体q并非2个相互独立的母系来源。  相似文献   
127.
稻瘟病圃中水稻品系的抗瘟性评价与育种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20世纪80年代抗病育种的基础上,从1994~2003年采用人工辅助接种、自然发病的方法对12151份次水稻材料在病圃中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0年共计有4933份次叶瘟表现抗病,7103份次表现为感病,分别占总份次的40.60%和58.46%;有4071份次颈瘟表现抗病,7965份次表现为感病,分别占总份次的33.50%和65.55%。有9034份次的材料叶瘟颈瘟表现一致,占总份次的74.35%,其中叶瘟感病颈瘟也感病的材料份次是叶瘟抗病颈瘟也抗病材料的两倍;叶瘟颈瘟表现不一致的材料有3002份次,占总份次的24.71%,其中叶瘟感病而颈瘟抗病的材料份次多于叶瘟抗病而颈瘟感病的材料份次。利用早期筛选的抗源,选育了抗病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6326、蜀恢162、蜀恢527等。对稻瘟病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8.
不同居群假俭草叶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15个不同居群的假俭草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结果表明 :这些假俭草在气孔密度、表皮细胞长度、表皮细胞宽度与厚度、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叶肉层厚度、维管束直径的大小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在多数情况下 ,匍匐枝气孔密度要大于相应的直立枝的气孔密度 ,匍匐枝气孔密度的变幅是 111 3~ 171 98个 mm2 ,而直立枝气孔密度的变幅是 90 91~ 14 6 2 2个 mm2 ;直立枝下表皮细胞长度要大于相应的匍匐枝下表皮细胞长度 ,直立枝下表皮细胞的变化范围是 93 75~ 12 3 0 7μm ,而匍匐枝下表皮细胞的变化范围是 76 94~ 99 92 μm ;直立枝上、下角质层的厚度要大于相应匍匐枝的上、下角质层的厚度 .对测定的数量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 ,将其分为 6大类 .  相似文献   
129.
一个水稻半矮秆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黄矮材料是由黄矮与高秆材料杂交后代F2群体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半矮秆突变体材料,株高在95 cm左右,比黄矮高约40 cm.该材料在苗期倒2叶叶尖开始出现黄化,分蘖期倒2叶叶尖仍然黄化,倒3叶近1/3叶面黄化干枯、破损现象比较明显.将该突变材料与不同高秆材料杂交,杂种F1表现为高亲本,F2群体株高数据符合3:1分离比例,结果表明该矮生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因其叶尖黄化性状与半矮秆性状共分离,故暂将该基因命名为dy(t)基因;同时将突变材料与其他不同基因型的半矮秆杂交,F2群体均符合9:3:3:1的分离比例,结果表明dy(t)基因与sdl、sdn、sdg基因均不等位,为一新的半矮秆基因.对不同株高材料的幼苗进行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GA3)叶面喷施处理后,结果表明dy(t)基因对该激素敏感.  相似文献   
130.
烟叶原料发酵是决定雪茄品质与风味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了雪茄烟叶不同发酵阶段的微生物多样性及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发酵阶段微生物菌群呈动态变化,样品1在发酵起始阶段以葡萄球菌属为优势菌,结束则以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短杆菌属为优势菌;而样品2在发酵过程中主要以葡萄球菌和四联球菌为优势菌。不同发酵阶段酶活性变化规律具有一定差异性:样品1蛋白酶(165.95 U·g-1)与淀粉酶(0.34 U·g-1)在发酵结束活性较强,果胶酶活性(1.30 U·g-1)在发酵起始较强;样品2蛋白酶活性(121.57 U·g-1)发酵结束活性较强;果胶酶活性(1.60 U·g-1)与淀粉酶活性(0.38 U·g-1)在发酵中期活性较强。样品1雪茄原料在三个不同发酵阶段pH变化较为明显,在发酵中期pH为7.6,呈碱性;样品2雪茄原料在不同发酵阶段pH变化较小,整个发酵阶段pH呈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