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4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1352篇
林业   1142篇
农学   1625篇
基础科学   1069篇
  1982篇
综合类   3139篇
农作物   624篇
水产渔业   392篇
畜牧兽医   1343篇
园艺   298篇
植物保护   61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372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566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639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548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558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345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61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红壤干旱过程中剖面水分特征与土层干旱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水分管理以及产量评估都需要对土壤作物受旱状况定量化和指标化。干旱强度和干旱程度结合才能完整地描述土壤作物干旱状况,土壤干旱强度I是土壤剖面失水速率的函数,干旱影响逐渐累积并增强就构成干旱程度D,据此提出了包含ID二个指数的土层干旱指标表达模式。通过红壤小区种植玉米并在抽穗期开始设置连续干旱12~36 d等6个不同的处理,研究了红壤干旱过程中剖面水分特征和干旱指标。结果表明:供试红壤干旱过程中剖面40 cm以下含水率下降幅度很小,玉米主要利用了0~40 cm土层的水分,监测30~40 cm土层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可以指示玉米受到干旱胁迫的程度。连续干旱25 d后40 cm以下土层含水率明显降低,玉米产量也显著下降,此时0~60 cm土层和30~40 cm土层的干旱程度D均为0.55,可用此指标作为灌溉的依据。  相似文献   
92.
夏季休牧对高寒矮嵩草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夏季休牧8a的围栏草地(休牧草地)和全年放牧的草地(放牧草地)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土壤特性和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放牧草地相比,休牧草地植被盖度较之高41%,单位面积生物量较之高53%。同时,土壤特性也有较大不同;休牧草地的植被-土壤系统CO2排放通量比放牧草地低20.7%,测定期间两者CO2排放通量以每天每公顷排放C的质量计分别为30.7和38.7 kg·(hm2·d)-1;试验期间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土壤系统是大气CH4的弱汇,休牧后草地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增强,休牧和放牧草地CH4的平均吸收强度分别为28.1和21.9 g·(hm2·d)-1;休牧草地土壤N2O排放通量比放牧草地低,两者排放通量分别为4.5和7.6 g·(hm2·d)-1。可见,夏季休牧措施降低了草地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贡献。  相似文献   
9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杏仁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该研究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苦杏仁脂肪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 ℃、CO2流量24 L/h、粒径60目、萃取时间2 h.各因素影响杏仁的得率的顺序为:粒径>时间>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温度.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的杏仁油的得率为52.98%.本研究的结果为下一步综合、无毒、高效地开发利用苦杏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
荞麦淀粉的真菌淀粉酶酶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掌握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的酶解特性,该文研究了不同底物浓度、酶浓度、pH值及温度对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运用米氏方程对水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描述和拟合,用Lineweaver-Burk和Wilkinson统计法求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的水解反应初期遵循一级反应规律,可用米氏方程对水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描述和拟合,在酶浓度为0.5 U/mL、pH值5.5、温度为55℃时米氏常数Km为5.470 mg/mL,最大反应速率Vm为1.587 mg/(mL·min)。确立的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水解温度在内的荞麦淀粉酶水解动力学模型,在303.15~333.15 K的温度范围内适用。  相似文献   
95.
水稻脱粒破碎率与脱粒元件速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脱粒元件的冲击是水稻脱粒谷粒损伤的主要原因。该文基于碰撞理论和能量平衡原理对单个、多个谷粒和脱粒元件的碰撞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圆形截面脱粒元件线速度和脱粒破碎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在自制的脱粒分离性能试验台上对水稻进行了脱粒性能试验,通过试验确定了数学模型中的待定系数,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脱粒装置的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小麦秸秆还田机粉碎装置性能影响因素试验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设计的秸秆还田机粉碎装置进行了粉碎试验。以壳体包角、喂入速度、动定刀间隙为试验因素,秸秆的粉碎质量、粉碎功耗为试验指标,建立了粉碎质量和粉碎功耗的数学模型。随着喂入速度、壳体包角的增加和动定刀间隙的减小,粉碎功耗增大,粉碎质量提高。利用回归方程和主目标法,进行了参数的优化设计,结果为:粉碎室包角为70°、喂入速度为46.5m/s、动定刀间隙为10mm。  相似文献   
97.
水稻混流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混流式粮食干燥机是当前中国应用最广泛的粮食干燥机机型,但由于水稻干燥的特殊性,横流循环干燥机基本上是水稻干燥的唯一机型,这造成国内粮食干燥机的利用率普遍不高。为了充分提高现有混流式干燥机的利用率,利用移动式混流粮食干燥机进行了稻谷的干燥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风温、不同的干燥缓苏比对稻谷爆腰率及降水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稻谷混流干燥过程中应有必要的缓苏。当干燥缓苏比一定时,烘干温度与爆腰率增值存在线性关系;当烘干温度一定时,干燥缓苏比与爆腰率增值存在线性关系;采用混流干燥机干燥稻谷时热风温度可以高于横流干燥机5~10℃,降水速率最高可达1.3%/h。  相似文献   
98.
车辆用可控整流稳压式永磁发电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块钕铁硼永磁材料由极靴通过非导磁螺钉固定在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转子铁芯上,相邻的钕铁硼永磁材料极性相反,即N极S极间隔排列,组成钕铁硼永磁转子,当转子转动时,磁场旋转,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电动势。研发出了三相半控桥式整流稳压器,当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的输出电压低于目标稳压值时,整流稳压器为三相全波桥式整流输出,当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的输出电压高于目标稳压值时,电压信号采样比较电路自动使三相全波整流桥桥臂瞬时断开,降低输出电压,当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的输出电压再低于目标稳压值时,三相全波整流桥再恢复工作,周而复始,整流稳压器通过移相、削波、整流,使输出电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车辆用永磁发电装置在宽转速、宽负载范围内输出电压保持稳定的问题以及给蓄电池充电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目的】苹果采摘机器人在果园作业过程中,不仅需要精准地确定果实的位置,还需要对苹果的生长方向进行精准检测,这样才能够实现机械爪规划出仿人式采摘的抓取方式,实现果实的高效采摘。【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Openpose的方法,实现了对自然生长状态下果实生长方向的精准检测。改进方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选是通过ShuffleNet V2和CA注意力机制相融合的方式替换原VGG19结构,降低主干的参数量,然后是结合单个苹果关键点的特征对该模型进行了去除部分PAF分支的优化改进策略。【结果】改进后的Openpose在各个指标上,全面超过了原Openpose,其运行速度是改进前的6.56倍,对于mAP、m AP-s、mAP-b、AP50和AP75这些参数,分别增长9.18%、8.50%、11.56%、1.67%和6.35%,并且在各项指标上超越了AlphaPose和CFA算法。【结论】经过对Openpose模型改进前后的对比和现有算法对比,证明了该文算法在自然场景下对果实生长方向检测的优越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0.
中华竹文明溯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约7 000年前)认识和利用竹子的族群;中国是最早(约5 000年前)开创竹子文明的国度,并且拥有极其古老的竹子建筑、竹子园林、竹子音乐、诗词绘画和竹编、造纸、竹器制作工艺,以及漫长(3 000多年)的竹子栽培历史。文章对中华竹文明产生的物质基础、重要背景、历史遗存以及演进与表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证据收集、逻辑推导和数据分析。事实证明,中华竹文明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