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22篇
  免费   1065篇
  国内免费   2672篇
林业   2842篇
农学   3491篇
基础科学   1898篇
  4104篇
综合类   6545篇
农作物   1302篇
水产渔业   885篇
畜牧兽医   3284篇
园艺   713篇
植物保护   169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525篇
  2021年   867篇
  2020年   791篇
  2019年   753篇
  2018年   538篇
  2017年   769篇
  2016年   744篇
  2015年   1003篇
  2014年   913篇
  2013年   1166篇
  2012年   1389篇
  2011年   1440篇
  2010年   1423篇
  2009年   1342篇
  2008年   1255篇
  2007年   1385篇
  2006年   1286篇
  2005年   1098篇
  2004年   537篇
  2003年   494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545篇
  1999年   688篇
  1998年   616篇
  1997年   532篇
  1996年   516篇
  1995年   508篇
  1994年   465篇
  1993年   414篇
  1992年   388篇
  1991年   302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9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1998-2000年期间对白云山风景区主要森林植物病害进行了调查,发现病害共计59种,分布于44种寄主植物中,病害类型比较丰富,其中以叶部病害为主,病原涉及真菌、细菌、植物菌原体等多种寄生物及非侵染性病原,其中又以真菌为主,病害发生普遍,但为害较轻,没有发现严重的危害性病害。  相似文献   
262.
采用自育高效授粉树的花粉,在富士、金帅、嘎啦苹果铃铛花期时进行授粉,自授粉后20天的幼果开始间隔20天连续采样,对果实抗坏血酸(AsA)代谢中关键酶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L -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L -半乳糖脱氢酶( GalDH),以及 As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苹果果实 AsA 的迅速积累期主要为授粉后40~60天期间,用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的果实,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L -半乳糖内酯脱氢酶的活性均比对照果实有明显的提高,对于 L-半乳糖脱氢酶,虽然该酶在授粉果实内活性较对照果实有所提高,但其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活性比较低;对于处理果实,其还原酶 MDHAR和 DHAR的活性提高,而氧化酶 AAO和 APX的活性却较对照果实降低,但总体活性水平差异不显著。AAO,APX,MDHAR,DHAR 4个酶均在果实发育初期存在较高的活性,以后逐渐降低并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后期活性不高。这表明经高效授粉树授粉处理的果实主要是通过提高果实内 AsA 合成酶的活性来提高果实内 AsA的含量。  相似文献   
263.
由于木材变色已给木材工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效地保护木材,提高它的利用率就变得更加重要。本文对由长喙壳和其他真菌引起的木材变色,变色机理,为害,对木材性质的影响,以及我国主要木材变色病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64.
宁夏中宁等县市区个体养猪户的猪出现以败血性出血和两耳、胸前、腹下、四肢皮肤呈现紫绀为特征的疾病,并引起猪群,尤其是仔猪大批死亡.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实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经用金霉素、土霉素拌料饲喂,肌注血虫净及后期用强力霉素拌料喂服和肌注磷酸伯氨喹、青蒿素,病情获控制.  相似文献   
265.
为探究蚜虫共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案,以桃蚜为试验材料,比较了目前较为常用的4种蚜虫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从DNA纯度、完整性、PCR扩增效率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并通过调整蛋白酶K用量和水浴温度及时间对STE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4种方法提取的蚜虫共生菌基因组DNA均可用于共生菌的PCR扩增检测;CTAB法和SDS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条带较完整,稳定性相对较高,不易降解,而STE法和PCR缓冲液法操作简便,适于快速提取单头蚜虫共生菌的基因组DNA,但纯度相对较低;可根据试验条件和要求进行选择。STE法优化条件为:用30 μL STE缓冲液将蚜虫匀浆,加入1.5 μL 20 mg/mL蛋白酶K,于56 ℃水浴1.5 h;再加入0.1 μL 10 mg/L RNA酶,于37 ℃培养1 h,95 ℃下处理5 min,5 000 r/min离心3 min,将提取到的DNA于-20 ℃保存或直接用于PCR扩增。优化后的STE法可作为提取蚜虫共生菌基因组DNA经济而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6.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 孢子致死温度为55 ℃(10 min)。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6%戊唑醇微乳剂、25%丙环唑乳油、25%咪鲜胺水乳剂、25%戊唑醇乳油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67.
进境美国苜蓿草中苜蓿黄萎病菌的检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批进境的美国苜蓿草样品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与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相似的分离物M1。该分离物原始菌落为白色,边缘规则呈圆形,菌丝较致密,气生菌丝较少,苜蓿组织块不被菌丝覆盖,菌落生长速度为小于2.5 mm/d;M1在PDA上进行纯培养,前6d内,菌落为白色圆形,容易产生分子孢子轮枝状分生孢子梗,7d后菌落中央表面因产生休眠菌丝开始变成黑褐色至黑色,20d后菌落的表面和背面大部分均变黑色,仍不产生微菌核和厚垣孢子。M1的DNA用V.albo-atrum特异引物Vaa1/Vaa2进行检测,PCR扩增后得到预期330 bp的产物片段,产物序列与V.albo-atrum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100%。该分离物接种苜蓿草根部,15d后引起苜蓿黄萎病的典型症状。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PCR检测结果、PCR产物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进境美国苜蓿草样品中的分离物M1鉴定为苜蓿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268.
在广东发现了可能被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侵染的西瓜,采用ELISA和RT-PCR法对该西瓜病样进行了检测,西瓜病叶粗汁液不与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西瓜银斑驳病毒(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WSMoV)的血清发生反应;利用引物J13/UHP通过RT-PCR可以扩增出约1400 bp的基因片段,该片段包括一个840 bp的核衣壳蛋白ORF,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NP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率都为99%,进化树分析表明侵染广东西瓜的病毒(命名为MYSV-GZ)属于Tospovirus的MYSV血清组。  相似文献   
269.
鼠类不育控制已成为我国草原鼠害有效控制的发展趋势.为明确不育剂对荒漠草原害鼠种群繁殖的控制作用,2011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采用春季一次性投饵的方法,研究复合不育剂EP-1对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3种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不育剂EP-1致使3种雄鼠的睾丸明显萎缩且下降率降低;春季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的睾丸、附睾和精囊腺3项脏器系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睾丸下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小毛足鼠5月和10月睾丸脏器系数和4-10月睾丸下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且持续时间较长.不育剂EP-1导致3种雌鼠子宫明显水肿、外壁变薄、体积变大、孕鼠平均胎仔数减少,4月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的子宫脏器系数与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5月3种雌鼠的平均胎仔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表明不育剂EP-1对3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繁殖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0.
A DNA vaccine (pVAX1-TgADF) encoding Toxoplasma gondii 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 (ADF) gene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immune response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of this vaccine against homologous challenge in BALB/c mice were evaluated. High titers of specific antibody and increases in the percentage of CD4(+) and CD8(+) T lymphocyte cells were observed from BALB/c mice vaccinated with pVAX1-TgADF (P<0.05), when PBS group was used as control. The survival time of BALB/c mice in pVAX1-TgADF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s. The numbers of brain cysts in the experimental BALB/c mice immunized with pVAX1-TgADF reduc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in PBS group (P<0.05), and the rate of reduction could reach to around 42.8%.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DNA vaccine pVAX1-TgADF could generate specific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prolong survival times, and reduce brain cysts load against T. gondii infection in BALB/c m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