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林业   83篇
农学   91篇
基础科学   95篇
  218篇
综合类   625篇
农作物   199篇
水产渔业   91篇
畜牧兽医   158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我国东部位于3个气候带(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的农业生态试验站(海伦站、封丘站、鹰潭站)设置水热变化梯度下的土壤置换试验,利用Biolog方法,研究了水热条件和施肥对玉米抽雄期的红壤中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作物和施肥共同影响了红壤中微牛物群落的碳源代谢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值表示).施肥处理(NPK)红壤中AWCD值大小顺序为:封丘>海伦>鹰潭,不施肥(CK)处理为:封丘>鹰潭>海伦站.在3种气候条件下,施用NPK肥均提高了红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的总体活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热条件下,施肥处理的红壤中微生物群落代谢指纹变化较小,但不施肥处理出现显著变化;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物质及3种含氮化合物(L-苯基丙氨酸、L-天冬酰氨酸和苯乙基胺).  相似文献   
72.
以重庆市巫山和巫溪两地的野百合为实验材料, 对实验中涉及的各个重要试剂, 如接头浓度、预扩和选扩模板稀释倍数及dNTP等的用量进行梯度比较, 确定最佳用量. 结果表明: ①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野百合基因组DNA经过纯化后符合AFLP实验要求; ②接头浓度为50 pmol/μL 较好; ③酶切连接产物稀释20倍, dNTP用量为1.0 μL(50 μL体系), 72 ℃开始扩增较好; ④预扩增产物稀释30倍最佳. ⑤从64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符合野百合AFLP反应的20对引物组合. 因此, 优化后的体系适合野百合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73.
对放线菌769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在此基础上对碳、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769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黄豆豆粉2.0%、玉米粉1.50%、蔗糖1.0%、牛肉膏0.60%、碳酸钙0.30%、硫酸铵0.50%、氯化钠0.30%、硫酸镁0.10%、磷酸二氢钾0.02%、硫酸亚铁0.01%。通过对最佳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摇瓶装液量、摇床转速等发酵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摇瓶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种子液菌龄28 h,接种量4%,发酵时间72 h,培养基初始pH 6.72,培养基装量7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80 r/min。  相似文献   
74.
阐述根据地域特点发展差异化产品,以特色和精品实现农业增效;统筹整合涉农组织.在产业链的利润中维护农民利益;发展热带特色农业观光园区,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从而在海南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全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5.
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还田量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增加还田量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还田量4.5t/hm2和还田量9.0 t/hm2的处理在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千粒重等方面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还田量4.5t/hm2并配施纯氮45 kg/hm2的处理除外)。在寒地稻草还田中以还田量9.0 t/hm2并配施纯氮135 kg/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博文  王景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733-17735
通过分析农产品物流的基本模式,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际,选取基于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物流中心等3种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模式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以期为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几个常规水稻新品系产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优势育种室最新育成的30份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选用辽宁省目前主栽水稻品种辽粳9号和盐丰47为对照进行了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30个水稻材料中,有10个品系产量表现比较突出,其中P8、P10、P11、P9、P13和P25性状表现更加突出。建议表现优良的品系参加升级试验,优良性状结构可作为选种参考。  相似文献   
78.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品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8,自引:5,他引:78  
 通过2年分别对114个和101个水稻品种(系)的各项品质指标及RVA谱的测定,研究了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蒸煮理化指标、食味品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中的透明度、垩白率关系较密切。同一品种的稻米,有垩白比无垩白米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要高,热浆粘度、冷胶粘度、消减值、回复值大。(2)RVA谱特征值与蒸煮理化指标中的AAC、胶稠度(GC)相关极为显著,与糊化温度(GT)相关性不显著;(3)除最高粘度外,RVA谱的其余特征值与食味品质的主要指标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可以作为优质稻米的辅助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79.
黑龙江精准农业示范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面积为129 hm^2农田为采样区,使用Ag132 DGPS仪定位,网格法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实验室测定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应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着空间变异性,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变异相对较大,碱解氮变异亦小;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半方差结构,分别拟合Exponential、Gaussian、Pentaspherical、Gaussian模型;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均显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明确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土壤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开展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秸秆(S),秸秆+化肥(SNPK),单施化肥(NPK)。在2005年后连年处理,并于试验处理前和2010年、2015年试验处理期间调查土壤容重、硬度、孔隙、三相组成以及水稻产量。【结果】白浆土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10年产量平均,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水稻产量比对照和秸秆单独还田处理增产275.70%和133.23%,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4.17%。秸秆还田处理水稻产量在还田第5—10年平均产量比第1—5年有增加趋势;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土壤容重、硬度,还田10年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容重低于化肥单施、秸秆单施及对照处理,SNPK处理0—20、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34%和10.00%,与还田5年后同类处理相比仍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硬度10年后在10、20、30 cm土层与处理前相比分别降低为26.87%、5.68%和4.62%,在20—3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还田10年与5年后相比有下降趋势,其他处理变化不明显;还田5年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在0—20、20—30、30—40 cm土层土壤固相比例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8.82%、8.36%和3.65%,还田10年后分别下降10.87%、10.61%和4.67%,10年后要比5年后下降幅度大,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比秸秆单施和化肥单施处理下降幅度大;长期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效孔隙的数量,在处理间和年限间差异极显著,还田10年后,在0—20、20—30、30—40 cm土层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土壤有效孔隙比对照增加28.86%、63.85%和23.40%,在20—30 cm和30—40 cm土层比化肥单施增加12.55%和62.96%,在0—20、20—30、30—40cm土层比秸秆单施增加19.68%、56.52%和24.46%;与还田5年后相比,土壤有效孔隙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白浆土不良物理性状,降低白浆层的容重、硬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的比例,提高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年限越长改善土壤不良物理性质效果越明显。单独进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效果不明显,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效果明显;在不同处理上,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既有改土效果,又可提高水稻产量,而单施化肥和单独秸秆还田均达不到此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