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775篇 |
免费 | 1819篇 |
国内免费 | 31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41篇 |
农学 | 2077篇 |
基础科学 | 1753篇 |
3788篇 | |
综合类 | 14528篇 |
农作物 | 2204篇 |
水产渔业 | 1587篇 |
畜牧兽医 | 5567篇 |
园艺 | 2240篇 |
植物保护 | 16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0篇 |
2023年 | 731篇 |
2022年 | 1496篇 |
2021年 | 1625篇 |
2020年 | 1402篇 |
2019年 | 1395篇 |
2018年 | 1010篇 |
2017年 | 1569篇 |
2016年 | 1134篇 |
2015年 | 1634篇 |
2014年 | 1603篇 |
2013年 | 2035篇 |
2012年 | 2719篇 |
2011年 | 2870篇 |
2010年 | 2713篇 |
2009年 | 2312篇 |
2008年 | 2336篇 |
2007年 | 2127篇 |
2006年 | 1743篇 |
2005年 | 1385篇 |
2004年 | 866篇 |
2003年 | 511篇 |
2002年 | 605篇 |
2001年 | 475篇 |
2000年 | 447篇 |
1999年 | 203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1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7篇 |
1956年 | 8篇 |
1955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为了解中国目前禽坦布苏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状况及病毒分子演化特征,对2010-2011年采集自中国沿海及周边的9个省的439份疑似家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分离毒株NS5基因的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采集的187份家禽病料中检测出42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1.6%,而2011年采集的252份样品中检测出37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3.9%。对部分毒株的NS5基因测序表明,本研究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与已发布的同时期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NS5基因同源性在98%以上,与2010年前分离的鸡源及蚊媒坦布苏病毒的同源性介于83.8%-85.8%之间;所有2010年后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毒株在系统进化上共同构成了一个进化分支。结果表明,2011年禽坦布苏病毒仍在中国沿海及周边的9个省的家禽中流行,病毒NS5基因的测序分析表明,到目前为止在家禽中流行的禽坦布苏病毒未出现明显的分子变异。 相似文献
182.
通过对生长在田园土和植被砼2种生境下的5个品种狗牙根及野生狗牙根叶表皮微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在不同生境下狗牙根叶表皮上气孔形状、大小、密度和表皮毛、乳突等附属物。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狗牙根品种及野生狗牙根对植被砼环境作出了积极的响应与适应,上下表皮乳突明显较田园土的增多,并且有些狗牙根品种叶表皮的气孔器周围乳突有规律的排列,使气孔器凹陷在其周边的细胞里面,使气体扩散阻力增大,有利于降低蒸腾,增加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与田园土上生长狗牙根相比,植被砼上狗牙根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显著增高的有喀什狗牙根、Sahara、Heaven、Hawk。就植被砼上不同狗牙根气孔特征来说,气孔密度较其他品种显著多的品种有喀什狗牙根、Sahara。在供试的5个狗牙根品种及野生狗牙根中,根据表皮毛及其他附属物的形态特征,气孔参数的特征等综合考虑,认为Sahara、Hawk、喀什狗牙根等对植被砼生境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3.
184.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强制报告的两种疫病,二病都属人畜共患病。人的牛型结核感染主要是通过饮用生奶引起,尤其是儿童常因喝生牛奶被感染而患肠结核杆菌病;饮用生奶或制品也易感染布鲁氏菌病。奶牛“两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 相似文献
185.
186.
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人兽共患病,危害极大,因此,对狂犬病病毒的研究已成为一大热点。目前各国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面,以便更有效地防制本病。文章从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致病机理等方面系统综述了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7.
山羊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2003年广西部分地区山羊群发生的疑似山羊痘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的研究。取疑似山羊痘病羊的皮肤丘疹、水泡或脓泡组织的病毒悬液,接种初生羔羊睾丸细胞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病毒能与山羊痘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在感染的细胞浆内发出特异性的黄绿色荧光。病毒悬液接种乳鼠、小鼠、豚鼠、兔子都未发病,而接种3月龄山羊则出现典型的山羊痘症状和病理变化,接种9~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未见出现痘斑,连传3代,均无异常变化。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可以看到在细胞浆内有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包涵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150nm~300nm大小,卵圆形、砖形,有囊膜的病毒颗粒。利用一对山羊痘病毒P32基因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5株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与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99.4%。与国外其它毒株的同源性为99.6%和98、8%~99.4%。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山羊痘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与资料记载存在一定的差异,P32基因与疫苗毒和国外毒株之间同源性非常高。将该毒株命名为山羊痘病毒LiuJiang/2003株。 相似文献
188.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