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7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1086篇
林业   758篇
农学   854篇
基础科学   791篇
  1391篇
综合类   3960篇
农作物   575篇
水产渔业   334篇
畜牧兽医   1332篇
园艺   542篇
植物保护   53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531篇
  2014年   523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876篇
  2011年   849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685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汽车ABS系统的重要性及工作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车ABS系统的重要性及工作原理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以便我们正确地使用ABS系统,保障我们生命的安全。  相似文献   
52.
分别从机内净化、排气后处理、改善燃油品质三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3.
棉田膜内与膜间土壤溶液含盐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定期取表层土样测定其电导率和在不同深度埋设盐分传感器探头的方法 ,在作物生长季节内 ,监测了棉田膜内和膜间不同深度的土壤溶液含盐量变化。结果为 :1棉田膜内与膜间表层土壤和 1 0 cm、30 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变化较大 ,且规律相同。未灌水时上升 ,灌水后迅速下降。膜间未灌水期间的含盐量上升幅度大于膜内 ,灌水对膜内和膜间表土洗盐、1 0 cm、30 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的降低作用没有差别。降雨可引起膜内和膜间 1 0 cm深土壤溶液电导率的变化 ,这个影响也是膜间大于膜内。 2 60 cm深的土壤溶液不存在明显的盐分累积现象 ,灌水可使这里的土壤溶液含盐量缓慢降低 ,膜间的降低过程快于膜内  相似文献   
54.
刘强  王洋  王准 《排灌机械》2005,23(1):48-50
为提高产品测试数据的精度,以FHE40-160-40电泵在两个均符合GB/T3216的C级精度的测试台测得的数据为例,分析了导致测试结果存在偏差的原因。提出三相电源的不对称是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另外,测量仪表的精度,接线方式等均影响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55.
梯级水电站补偿效益分摊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真实地体现梯级水电站的补偿效益,从分析影响梯级水电站补偿效益分摊的主要因素入手,提出了几种单因子分摊方法、综合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分摊数学模型,以汉江支流岚河梯级补偿效益分摊为例,将不同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提出了不同条件下梯级水电站补偿效益的合理分摊方法。  相似文献   
56.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此,对现阶段东北地区种植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生产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以及环境状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辨识,这对于东北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从石阡县沼气池型的演变探讨该县区域群众满意的推广池型,对加快沼气建设步伐,减少森林砍伐,解决群众生活用能,推动“三沼”利用有极大作用。达到保护森林植被,改变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58.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Leptopilina japonica是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 对斑翅果蝇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为更好地利用日本细毛环腹瘿蜂防控斑翅果蝇, 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行为活动和生长发育特征。采用室内接虫法研究了该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的寄生能力。分别运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分析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 其拟合方程为:Na=0.70N/(1+0.03N); 寄生效能(a/Th)为15.78; 在一定空间内, 寄生蜂的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大, 至寄主密度达25头/罐后寄生量趋于平稳; 寄生蜂的搜寻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减弱; 当斑翅果蝇的密度分别为10、20、30头/罐时寄生蜂自身密度干扰模型分别为E10=0.487 8P-0.871 3; E20=0.442 0P-0.676 8和E30=0.346 2P-0.433 7, 在同一寄主密度下,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寻找效应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弱。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寄生效能, 但寄主密度较大会导致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效能减弱, 随着寄生蜂自身密度的增加, 其种内个体间会出现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59.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比较了乳牛、牦牛、绵羊、山羊等的乳清蛋白组分.结果显示,在C8色谱柱上,牛、绵羊和山羊乳清蛋白主要组分在35 min内能得到较好的分离;绵羊、山羊、牛β-乳球蛋白、牛α-乳清蛋白的色谱图存在差异,可用于乳种类的区分;而牛β-乳球蛋白的遗传变异体未分离到.  相似文献   
60.
Average maize yield per hectare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ecause of the improvement in high-density tolerance, but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grain yield response to high planting density. Here, we used a population of 301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YE478 × 08–641 to detec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16 yield-related traits under two planting densities (57,000 and 114,000 plants per ha) across four environments. These yield-related traits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high-density stress. A total of 110 QTLs were observed for these traits: 33 QTLs only under low planting density, 50 QTLs under high planting density and 27 QTLs across both densities. Only two major QTLs, qCD6 and qWKEL2-2, were identified across low- and high-density treatments. Seven environmentally stable QTLs were also observed containing qED6, qWKEL3, qRN3-3, qRN7-2, qRN9-2 and qRN10 across both densities, as well as qRN9-1 under low density. In addition, 16 and eight pairs of loci with epistasis interaction (EPI) were detected under low and high planting densities,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nine and 17 loci showed QTL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QEI) under low- and high-density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These interactions are of lesser importance than the main QTL effects. We also observed 26 pleiotropic QTL clusters, and the hotspot region 3.08 concentrated nine QTLs, suggesting its great importance for maize yield.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multiple minor QTLs, loci with EPI and QEI, pleiotropy and the complex network of “crosstalk” among them for yield-related traits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plant density, which increas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yield-related traits for high-density toler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