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85篇
  免费   2178篇
  国内免费   4140篇
林业   3763篇
农学   4114篇
基础科学   3032篇
  5197篇
综合类   17561篇
农作物   2750篇
水产渔业   1930篇
畜牧兽医   5989篇
园艺   2239篇
植物保护   2428篇
  2024年   268篇
  2023年   690篇
  2022年   1614篇
  2021年   1816篇
  2020年   1697篇
  2019年   1712篇
  2018年   1185篇
  2017年   1948篇
  2016年   1498篇
  2015年   2154篇
  2014年   2200篇
  2013年   2498篇
  2012年   3456篇
  2011年   3733篇
  2010年   3420篇
  2009年   3017篇
  2008年   2910篇
  2007年   2658篇
  2006年   2165篇
  2005年   1657篇
  2004年   977篇
  2003年   768篇
  2002年   838篇
  2001年   792篇
  2000年   708篇
  1999年   501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4篇
  19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研究了铜、锌、镉三种金属对罗氏沼虾幼虾的毒性作用和积累作用.得到了Cu2+、Cd2+对罗氏沼虾幼虾(L=0.88±0.12cm,W=8.7mg)的24h、48h、72h、96h LC50及安全浓度,两者对罗氏沼虾的毒性Cd2+>Cu2+.当0.01mg/L≤Cu2+≤0.10mg/L、0.002mg/L≤Cd2+≤0.008mg/L、0.05mg/L Zn2+≤0.85mg/L时,幼虾处在各重金属的各浓度试液中经过20d(Cu2+、Cd2+)和14d(Zn2+)的饲养,均遭受了程度不等的毒性作用,幼虾体长、体重增长率与成活率均不同程度的降低,试验虾体内的Cu2+绝对积累量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加,Zn2+≤0.45mg/L时,幼虾对其绝对积累量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受试幼虾对三种重金属积累倍数随着浓度的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952.
伴随Fe^2 浓度增加和还原反应的进行,绿脱石红外光谱中位于3570,1030和821cm^-1吸收峰向低波数位移,其相应的振动方式分别为0-H伸缩振动、Si-Ob(基部氧)面内振动和FeO-H变形的振动,还原反应对Si-Oa(顶部氧)相互作用在1110cm^-1处产生的扇峰没有影响。结构铁的还原导致848cm^-1的吸收峰向较高能量方向转移,但在结构羟基完全重氢化后,Fe-OH振动在840cm^-1产生的吸收峰仍然保持不变,由于四面体和八面体薄层中间的压力减弱,Si-Ob振动能量随还原反应而降低。  相似文献   
953.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控制日益严重的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危害,分别对不同杂交组合按新分级标准系统调查田间病情,并进行多种田间小区药剂试验和综防示范,探讨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组合的抗性密切相关,稻曲病的田间发生用逻辑斯蒂曲线模型拟合,防治稻曲病的药剂以瘟曲克星的防效最好,防治适期足水稻孕穗未期至破口期。对感病绘经剂防治药两次比施药一次效果好;以推广抗病 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行可行,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54.
中国针属线虫的寄主植物种类和地域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属线虫是一类营外寄生的植物线虫,对植物的危害比较隐蔽,从2773份植物根际土的线虫标本中获得针属线虫标样272份,观察鉴定到针属线虫12个种,结果表明:针属线虫在我国的寄主范围较广泛,寄主植物有250多种,该线虫不但在大豆,玉米等各种作物根围发现,而且在树木,杂草,蔬菜,花卉等植物根围也广泛存在,针属线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11个省,自治区的44个市县,以北方地区为主,在南方地区发现较少,针属线虫中以突出针线虫的出现频率最高,发现数量最多,可寄生39科100个属的114种植物,其次是新突出针线虫,李子针线虫,双花针线虫和新钝头针线虫等的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955.
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中的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根据彼德罗夫斯基“动机系统理论”的相关观点,在就业心理上,提出了”就业意向”的概念。尝试性地构筑了就业意向的初步结构,并就此作了实际的调查研究,阐明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及其与现实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强调了应进一步加强狱业意向”的研究和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956.
大蒜茎尖组培苗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市售阿城紫皮蒜生长的叶片经PEC沉淀差速离心提纯,获得复合病毒制剂,得率为4.90mm(100g)-1叶。电镜观察病毒粒体为长度550~800nm的线状物,经抗血清测定主要为洋葱黄矮病毒(OYDV)和大蒜潜隐病毒(GLV)。用复合病毒制剂免疫制备的抗血清效价为1024~2048。OYDV抗血清检测茎尖脱毒组培苗,脱毒率为50%左右,用GLV抗血清检测,脱毒率为95%~97%,复合病毒抗血清检测结果与OYDV相同。证明复合病毒抗血清可用于组培苗的检测。组培脱毒大蒜在田间种植1年后发病率为50%,3年后达80%。茎尖组培脱毒率不高。需用抗血清逐株检测挑选,淘汰病苗,才能获得健康无毒的大蒜群体。  相似文献   
957.
对火鹤在不同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组合条件下的生长,分化进行试验,选择出火鹤高效增殖,继代,生根的快繁体系,其中MS+6-BA1.0mg/kg+IBA0.1mg/kg继代增殖最佳,1/2MS+IBA0.5mg/kg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58.
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和权重的确定,计算出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76,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较好,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9.
【目的】探索香蕉套种黑皮冬瓜后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易感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1号为试验材料,在上一造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大于50%的蕉园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设桂蕉9号套种黑皮冬瓜、桂蕉9号单作、桂蕉1号套种黑皮冬瓜和桂蕉1号单作4个处理,调查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香蕉和冬瓜采收后产量,检测冬瓜采收后蕉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处理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差异。【结果】桂蕉9号套种黑皮冬瓜、桂蕉9号单作、桂蕉1号套种黑皮冬瓜和桂蕉1号单作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1.48%、14.44%、52.96%和70.00%。香蕉套种黑皮冬瓜后虽平均单株产量与单作香蕉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折合每公顷香蕉产量因枯萎病发病率的降低而有所增加。桂蕉9号和桂蕉1号套种黑皮冬瓜后土壤pH分别较单作该香蕉品种显著提高24.00%和19.45%(P<0.05,下同)、土壤电导率(EC)显著下降78.48%和72.55%、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升高72.92%和72.73%、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Chaol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套种黑皮冬瓜提高了土壤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套种黑皮冬瓜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套种黑皮冬瓜的防病效果比感病品种更明显。【结论】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套种黑皮冬瓜可通过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电导率、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达到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目的。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套种黑皮冬瓜种植模式可在广西香蕉枯萎病病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0.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年间8个不同食用型甘薯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建立了一个适宜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品种的评价模型,以期揭示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并为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筛选与选育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年度间总的农艺性状变化差异较小.供试所有品种(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