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166篇
农学   239篇
基础科学   98篇
  228篇
综合类   560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296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正>1概述笔者所居的陇川县位于祖国西南部滇西边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1 376~1 649毫米,主要集中于每年的6—8月。在此时期全县辖区内每年因洪涝泥石流现象,在不同地区都有洪涝灾害发生,每次涝灾过后,伴随而至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动物疫病流行,特别是2007年本地遭受  相似文献   
992.
993.
造林密度对不同马尾松种源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设置在福建武平的12年生马尾松种源与初植密度互作试验林,研究5个优良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因性状而异.种源胸径和活枝下高对初植密度反应最为敏感,树高次之,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反应最小.广西岑溪、广东信宜、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属于胸径对初植密度敏感的种源,皆表现在2.5 m×2.0 m初植密度下生长量最大,广东高州种源胸径生长对初植密度的敏感性则较小;5个参试种源活枝下高的初植密度效应差异显著,皆随着初植密度增加而升高;除发现江西崇义种源树干通直度和福建武平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初植密度间存在一定差异外,马尾松种源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初植密度效应不显著.初植密度对胸径、活枝下高、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分化影响不显著,仅树高生长在1.5 m×2.0 m和2.5 m×2.0 m 2种初植密度下种源差异明显.统计分析可知: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和初植密度互作效应较小,初植密度不影响种源生长和材质材性的相对表现,然而因区组×种源×初植密度互作效应明显,应在给定初植密度下为不同优良种源确定适宜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994.
连山县于2006年实现了林业生态县,根据该县林业生态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5.
三眠蚕可生产特殊用途的超细纤度茧丝。采用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品种和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现行生产用四眠蚕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选择培育了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且眠性稳定的强健性三眠蚕中系育种材料三、龙和日系育种材料汇、泉、源、景。经配合力测定和组合筛选,初步选配出的三眠蚕四元杂交组合三·龙×汇·源具有强健好养、眠性稳定、茧丝纤度细、茧丝品质优的特点:三眠率达到98%以上,全龄经过较四眠蚕亲本短1-2 d,茧丝纤度1.75~2.22 dtex,一粒茧丝长1 000~1 200 m,解舒率70%~85%,洁净93~95分。三眠蚕四元杂交组合三.龙×汇.源在农村试养同样表现出眠性稳定、强健好养的特点,适合在华南蚕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甜樱桃主要栽培品种多酚含量的测定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包括植物多酚在内的樱桃果实品质评价标准体系,进而为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定量分析研究山西省栽培的樱桃品种‘那翁’、‘红灯’、‘佐藤锦’、‘大紫’、‘龙冠’、‘红玛瑙’、‘8-2’、‘6-19’果实的总酚、原花色素、绿原酸、总糖、总酸含量与果实形态指标对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多酚类物质总量与种类对樱桃果实的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植物多酚类物质总量与种类可以作为衡量樱桃果实风味品质的主要指标。通过对试验测定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计算,提出樱桃果实风味品质分级的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997.
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是目前已知最大、功能最广泛的蛋白家族之一,与植物次生代谢物的排泌、积累及跨膜运转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已构建的乙烯刺激橡胶树胶乳消减文库,克隆了1个ABC转运蛋白基因EST,通过RACE技术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共3753 bp,编码1251个氨基酸残基。研究表明其在橡胶树基因组中存在多个拷贝,主要在胶乳中表达,且在乙烯或茉莉酸刺激(刺激产胶)条件下上调表达。推测其可能与橡胶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物质运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Breeding for improved grain yield (GY) and grai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UE) is an important objective of many rice breeding program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s of these two complex traits and their genetic relationship is required for more efficient breeding. This study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linkage mapping study conducted for these two traits using 127 ric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Zhanshan 97/Minghui 63. Phenotypic data were collected under two nitrogen conditions in 2006 and 2007. For NUE, four and six QTLs were identified in 2006 and 2007, respectively. These QTLs were on chromosomes 1, 2, 6, 7 and 11. For GY, nine and five QTLs were detected on chromosomes 1, 2, 7 and 11 in 2006 and 2007, respectively. The phenotypic and gene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NUE and GY are positive and highly significant. Four genomic regions, including C86-C2340 on chromosome 1, RZ599-R1738 on chromosome 2, RZ471-C1023 on chromosome 7 and R3203-RM20a on chromosome 11, were found to contain QTLs for both NUE and GY. The effects of the co-located QTLs were in the same direction for NUE and GY, providing a genetic basis for the observed positive genetic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raits. These genomic regions might be explored for the simultaneous improvement of NUE and GY in breeding.  相似文献   
999.
甘肃省红豆草病原真菌鉴定及病害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甘肃省红豆草的病害种类、发生动态和危害状况,采用病原物分离与培养、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确定红豆草病害种类,于2012—2013年在通渭、渭源、榆中和碌曲4县调查各病害的发病率以确定发生动态,观察病害田间发生特点并结合调查数据评价其重要性。结果表明,4县共发生真菌性病害12种,分别为大茎点霉叶斑病(病原为大茎点霉属真菌Macrophoma sp.)、壳针孢叶斑病(病原为歪头菜壳针孢Septoria orobina)、炭疽病(病原为白蜡树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黑秆病(病原为红豆草壳二孢Ascochyta onobrychis、菠菜刺盘孢C.spinaciae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混合侵染)、壳二孢叶斑病、茎点霉叶斑病、尾孢叶斑病、柱格孢白斑病、匍柄霉叶斑病、链格孢黑斑病、锈病和白粉病,其中大茎点霉属真菌、白蜡树刺盘孢和菠菜刺盘孢在红豆草上首次发现;尾孢叶斑病和壳针孢叶斑病为甘肃新记录病害;大茎点霉叶斑病为世界新病害,仅于碌曲县发现。白粉病、锈病、链格孢黑斑病发生于红豆草生长后期,其它病害则始于6月;6—9月危害加重的为黑秆病和柱格孢白斑病,发病率最高达89.7%和96.0%;危害渐轻的为茎点霉叶斑病、壳二孢叶斑病和壳针孢叶斑病,发病率最高达88.7%、57.4%和45.1%。黑秆病和茎点霉叶斑病在甘肃省目前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鉴定巴西橡胶树胶乳中大小橡胶粒子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及揭示橡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采用差速离心的方法,从橡胶树的新鲜胶乳中分离纯化总橡胶粒子、大橡胶粒子和小橡胶粒子,用扫描电镜和SDS-PAGE以及质谱等方法分别检测和鉴定大小橡胶粒子的分离效果及其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表明,大小橡胶粒子可用差速离心法得到有效的分离和纯化,它们在SDS-PAGE电泳图谱上表现出差异表达的橡胶粒子蛋白,如分子量为22.0 kDa、24.5 kDa和120 kDa蛋白等,并对其中分子量为24.5 kDa的小橡胶粒子蛋白(SRPP)进行了质谱分析。橡胶树大小橡胶粒子差速离心法的建立,为大小橡胶粒子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将进一步促进橡胶树橡胶粒子的起源和发育,以及橡胶生物合成分子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