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18篇
  免费   1122篇
  国内免费   2449篇
林业   2537篇
农学   3346篇
基础科学   1943篇
  4030篇
综合类   6390篇
农作物   1311篇
水产渔业   1003篇
畜牧兽医   3508篇
园艺   748篇
植物保护   1273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977篇
  2020年   865篇
  2019年   862篇
  2018年   587篇
  2017年   891篇
  2016年   759篇
  2015年   992篇
  2014年   1024篇
  2013年   1255篇
  2012年   1510篇
  2011年   1462篇
  2010年   1418篇
  2009年   1163篇
  2008年   1184篇
  2007年   1205篇
  2006年   1177篇
  2005年   1006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520篇
  1999年   548篇
  1998年   499篇
  1997年   378篇
  1996年   356篇
  1995年   342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65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94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1篇
  1970年   9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16篇
  196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82.
83.
84.
85.
Briefly noted is Rep. Albert Gore's introduction of legislation to create a commission to review developments in genetic engineering with potential human application. The proposed commission would consider medical, legal, ethic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It would be a purely advisory commission composed of six scientists; six experts in law, theology, ethics, 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hree laymen.  相似文献   
86.
87.
中国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为害水稻較重的螟虫已知有6种,以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 (Wlk.)最为重要,分布于我国中南部稻区。本文阐述了气候、食料、水稻栽培制度和生物等因素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指出作为螟虫食料的水稻及其栽培制度的作用更为明显。研究証明,三化螟的产卵、侵入、成活、繁殖和为害都与水稻的生育期有密切关系,水稻的分蘖期及孕穗期,都是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在这两个时期被害,会造成枯心或白穗;而秧田期、移植至回青期、圓稈期和成熟期都对螟虫不利。螟虫的发生基数和生活环境条件,密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而这些都受水稻栽培制度的影响。发生基数决定于春季螟虫的有效虫源,其数量的大小对当年的螟虫,尤其对第一、二代的发生量有密切关系。螟害程度主要决定于:(1)种群数量和(2)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与螟虫盛发期配合程度的综合作用。为了加強防治,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一方面尽可能消灭虫源、压低发生基数、控制以后各代螟虫的发生;另一方面力求改进栽培技术、調节水稻生育期,恶化螟虫的生活条件,避免或減輕螟害。化学防治也是治螟的一項重要措施。目前广泛应用的药剂是6%丙体六六六,每亩用量在防治枯心时为1.5斤,防治白穗为2斤。主要的施药方法为泼浇和撒毒土,两者对防治枯心的效果都很好;撒毒土防治白穗的效果虽稍差,但操作簡便易行。在螟虫发生期內,适值分蘖和孕穗的水稻田一般都要施药;但預测螟害低于1%的田块,可不防治。防治枯心的施药适期一般在孵化高峯前1—2天天开始,如虫量很大,要提前到盛孵始期用药。防治白穗的施药适期是:在蚁螟盛孵前孕穗的水稻,普通在盛孵始期开始施药;蚁螟盛孵后孕穗的水稻,在孕穗始期开始用药。稻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种严重害虫,解放前因螟害常年損失稻谷10%以上。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領导下,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展,治螟工作貫彻了“防治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針,“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使用药剂綜合防治”的策略;采用了准确的預测預报;开展了群众性的防治活动,基本上控制了螟虫的危害,1663年的螟害率已压低到2%左右,不少地区已降低到1%以下。这都是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領导、技术人員、群众三結合所取得的成果的  相似文献   
88.
根据六六六泥团塞根有治螟效果的报导[黄山等,1956],为改进施药方法,我所于1957年进行土壤施药的盆栽药效測定,效果良好;1958年,田間防治試驗因处理时間太早(4月28日施药),效果不显;1960及1961年又进行田間試驗,因当年螟害輕微,防治效果也不够显著。据文献报导,六六六土壤施药,每亩用丙体六六六180克(折合数),对第一代二化螟防治效果良好,残效期达20—30天,并指出药剂系通过稻根内吸和沿叶鞘間上升的作用,杀死蛀入的蚁螟。昆明地区一般早栽田,栽秧后15—25天,正是螟卵盛孵期。1963年在昆明市郊区早栽田内,进行六六六土壤施药試驗,观察防治第一代三化螟的效果。試驗方法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